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632页

)。
磕扑青肿∶老黄茄极大者,切片如一指浓,新瓦焙研为末。欲卧时温酒调服二钱匕,一 夜消尽,无痕迹也。(《胜金》)。
坠损跌扑,散血止痛∶重阳日收老茄子百枚(去蒂四破切之),硝石十二两(捣碎)。以 不 津器先铺茄子一重,乃下硝石一重,如此间铺令尽,以纸数层密封,安置净处,上下以新砖 承覆,勿犯地气。至正月后取出,去纸两重,日中曝之。逐日如此,至二、三月,度茄已烂,
开瓶倾出,滤去滓,别入新器中,以薄绵盖头,又曝,至成膏乃可用。每以酒调半匙,空腹 饮之,日再,恶血散则痛止而愈矣。若膏久干硬,即以饭饮化动用之。(《图经本草》)。
发背恶疮∶用上方以酒服半匙,更以膏涂疮口四围,觉冷如冰雪,疮干便瘥。其有根本 在肤腠者,亦可内消。(同上)。
热毒疮肿∶生茄子一枚,割去二分,去瓤二分,似罐子形,合于疮上即消也。如已出脓,
再用取瘥。(《圣济总录》)。
牙齿肿痛∶隔年糟茄,烧灰频频干擦,立效。(《海上名方》)。
虫牙疼痛∶黄茄种烧灰擦之,效。(《摘玄方》)。
喉痹肿痛∶糟茄或酱茄,细嚼咽汁。(《德生堂方》)。
妇人乳裂∶秋月冷茄子裂开者,阴干烧存性研末,水调涂。(《补遗》方)
\x蒂\x 【主治】烧灰,米饮服二钱,治肠风下血不止及血痔(吴瑞)。烧灰,治口齿疮 。生 切,擦癜风(时珍)。
【发明】时珍曰∶治癜风,用茄蒂蘸硫、附末掺之,取其散血也。白癜用白茄蒂,紫癜 用紫茄蒂,亦各从其类耳。
【附方】新一。
风蛀牙痛∶茄蒂烧灰掺之。或加细辛末等分,日用之。(《仁存方》)
\x花\x 【主治】金疮牙痛(时珍)。
【附方】新一。
牙痛∶秋茄花干之,旋烧研涂痛处,立止。(《海上名方》)。
\x根及枯茎叶\x 【主治】冻疮皴裂,煮汤渍之,良(《开宝》)。
散血消肿,治血淋下血,血痢阴挺,齿 口蕈(时珍)。
【附方】新九。
血淋疼痛∶茄叶熏干为末,每服二钱,温酒或盐汤下。隔年者尤佳。(《经验良方》)。
肠风下血∶方同上,米饮下。
久痢不止∶茄根烧灰、石榴皮等分。为末。以沙糖水服之。(《简便单方》)
女阴挺出∶茄根烧存性,为末。油调在纸上,卷筒安入内,一日一上。(《乾坤生意》)
口中生蕈∶用醋漱口,以茄母烧灰、飞盐等分,米醋调稀,时时擦之。(《摘玄方》)
牙齿 痛∶茄根捣汁,频涂之。陈茄树烧灰敷之。先以露蜂房煎汤漱过。(《海上名方》)
牙痛取牙∶茄科以马尿浸三日,晒炒为末。每用点牙即落,真妙。(鲍氏方)
夏月趾肿,不能行走者∶九月收茄根悬檐下,逐日煎汤洗之。(《简便》)。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三<篇名>苦茄内容:(《拾遗》)
【集解】藏器曰∶苦茄野生岭南。树小有刺。
\x子\x 【主治】醋摩,涂痈肿。根,亦可作汤浴。又主瘴气(藏器)。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三<篇名>壶卢内容:(《日华》)
【释名】瓠瓜(《说文》)、匏瓜(《论语》)。
时珍曰∶壶,酒器也。卢,饮器也。此物各象其形,又可为酒饭之器,因以名之。俗作 葫芦者,非矣。葫乃蒜名,芦乃苇属也。其圆者曰匏,亦曰瓢,因其可以浮水如泡、如漂也。
凡属皆得称瓜,故曰瓠瓜、匏瓜。古人壶、瓠、匏三名皆可通称,初无分别。故孙 《唐 韵》云∶瓠音壶,又音护。瓠 ,瓢也。陶隐居《本草》作瓠 ,云是瓠类也。许慎《说文》
云∶瓠,匏也。又云∶瓢,瓠也。匏,大腹瓠也。陆玑《诗疏》云∶壶,瓠也。又云∶匏,
瓠也。《庄子》云∶有五石之瓠。诸书所言,其字皆当与壶同音。而后世以长如越瓜首尾如 一者为瓠(音护),瓠之一头有腹长柄者为悬瓠,无柄而圆大形扁者为匏,匏之有短柄大腹 者 为壶,壶之细腰者为蒲芦,各分名色,迥异于古。以今参详,其形状虽各不同,而苗、叶、
皮、子性味则一,故兹不复分条焉。悬瓠,今人所谓茶酒瓢者是也。蒲芦,今之药壶卢是也。
郭义恭《广志》谓之约腹壶,以其腹有约束也。亦有大、小二种也。
【集解】弘景曰∶瓠与冬瓜气类同辈。又有瓠 ,亦是瓠类。小者名瓢,食之乃胜瓠。
此等皆利水道,所以在夏月食之,大约不及冬瓜也。
恭曰∶瓠与瓠 、冬瓜全非类例。三物苗、叶相似,而实形则异。瓠形似越瓜,长尺余,
头尾相似,夏中便熟,秋末便枯。瓠 形状大小非一,夏末始实,秋中方熟,取其为器,经 霜乃堪。瓠与甜瓠 体性相类,啖之俱胜冬瓜,陶言不及,乃是未悉。此等原种各别也。
时珍曰∶长瓠、悬瓠、壶卢、匏瓜、蒲卢,名状不一,其实一类各色也。处处有之,但 有迟早之殊。陶氏言瓠与冬瓜气类同辈,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