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言瓠与瓠 全非类例,皆未可凭。数种并以正 二月下种,生苗引蔓延缘。其叶似冬瓜叶而稍团,有柔毛,嫩时可食。故《诗》云∶幡幡瓠 叶,采之烹之。五、六月开白花,结实白色,大小长短,各有种色。瓤中之子,齿列而长,
谓之瓠犀。窃谓壶匏之属,既可烹晒,又可为器。大者可为瓮盎,小者可为瓢樽,为舟可以 浮水,为笙可以奏乐,肤瓤可以养豕,犀瓣可以浇烛,其利溥矣。
\x壶瓠\x 【气味】甘,平,滑,无毒。
恭曰∶甘冷。多食令人吐利。
扁鹊曰∶患香港脚虚胀冷气者食之,永不除也。
【主治】消渴恶疮,鼻口中肉烂痛(思邈)。利水道(弘景)。消热,服丹石人宜之(孟 诜)。除烦,治心热,利小肠,润心肺,治石淋(大明)。
【发明】时珍曰∶按∶《名医录》云∶浙人食匏瓜,多吐泻,谓之发暴。盖此物以暑月 壅成故也。惟与香 同食则可免。
【附方】新一。
腹胀黄肿∶用亚腰壶卢连子烧存性,每服一个,食前温酒下。不饮酒者,白汤下。十余 日见效。(《简便方》)
\x叶\x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为茹耐饥(思邈)。
\x蔓、须、花\x 【主治】解毒(时珍)。
【附方】新一。
预解胎毒∶七、八月,或三伏日,或中秋日,剪壶卢须如环子脚者,阴干,于除夜煎汤 浴小儿,则可免出痘。(唐瑶《经验方》)
\x子\x 【主治】齿龈或肿或露,齿摇疼痛,用八两同牛膝四两,每服五钱,煎水含漱,日三、
四次(《御药院方》)。
<目录>菜部二十八卷\菜之三<篇名>苦瓠内容:(《本经》下品)
【释名】苦匏(《国语》)、苦壶卢。
【集解】《别录》曰∶苦瓠生晋地。
弘景曰∶今瓠忽有苦者,如胆不可食,非别生一种也。又有瓠 ,亦是瓠类。
恭曰∶《本经》所论,都是苦瓠 尔。陶谓瓠中苦者,大误矣。瓠中时有苦者,不入药 用,无所主疗,亦不堪啖。瓠与瓠 ,原种各别,非甘者变为苦也。
保升曰∶瓠即匏也。有甘、苦二种∶甘者大,苦者小。
机曰∶瓠壶有原种是甘,忽变为苦者。俗谓以鸡粪壅之,或牛马踏践则变为苦。陶说亦 有所见,未可尽非也。
时珍曰∶《诗》云∶匏有苦叶。《国语》云∶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皆指苦壶而言,
即苦瓠也。瓠、壶同音,陶氏以瓠作护音释之,所以不稳也。应劭《风俗通》云∶烧穣可 以杀 瓠。或云畜瓠之家不烧穣,种瓜之家不焚漆。物性相畏也。苏恭言∶服苦瓠过分,吐利 不止者,以黍穣灰汁解之。盖取乎此。凡用苦瓠,须细理莹净无 翳者乃佳,不尔有毒。
\x瓤及子\x 【气味】苦,寒,有毒。
【主治】大水,面目四肢浮肿,下水,令人吐(《本经》)利石淋,吐呀嗽囊结,疰蛊痰 饮。又煮汁渍阴,疗小便不通(苏恭)。煎汁滴鼻中,出黄水,去伤冷鼻塞,黄胆(藏器)。
吐蛔虫(大明)。治痈疽恶疮,疥癣龋齿有虫 者。又可制汞(时珍)。
【附方】旧八,新十七。
急黄病∶苦瓠一枚,开孔,以水煮之,搅取汁,滴入鼻中。去黄水。(陈藏器)。
黄胆肿满∶苦壶卢瓤如大枣许,以童子小便二合,浸之一时,取两酸枣大,纳两鼻中,
深吸气,待黄水出良。又方∶用瓠瓤熬黄为末,每服半钱,日一服,十日愈。然有吐者当详 之。(《伤寒类要》)。
大水胀满,头面洪大∶用莹净好苦瓠白瓤,捻如豆粒,以面裹煮一沸,空心服七枚。至 午当出水一斗。二日水自出不止,大瘦乃瘥。二年内忌咸物。(《外台》)《圣惠》∶用苦壶 卢瓤一两,微炒为末,每日粥饮服一钱。
通身水肿∶苦瓠膜(炒)二两,苦葶苈五分,捣合丸小豆大。每服五丸,日三,水下止。
又用苦瓠膜五分,大枣七枚。捣丸。一服三丸,如人行十里许,又服三丸,水出更服一丸,
即止。(并《千金方》)。
石水腹肿∶四肢皆瘦削。用苦瓠膜(炒)一两,杏仁半两(炒去皮尖),为末,糊丸小 豆大。每饮下十丸,日三,水下止。(《圣济总录》)。
水蛊洪肿∶苦瓠瓤一枚,水二升,煮至一升,煎至可丸,如小豆大,每米饮下十丸。待 小便利,作小豆羹食。勿饮水。
小便不通,胀急者∶用苦瓠子三十枚(炒),蝼蛄三个(焙),为末,每冷水服一钱。(并 《圣济总录》)。
小儿闪癖∶取苦瓠未破者,煮令热,解开熨之。(陈藏器《本草》)。
风痰头痛∶苦瓠膜取汁,以苇管灌入鼻中,其气上冲脑门,须臾恶涎流下,其病立愈除 根,勿以昏运为疑。干者浸汁亦效,其子为末吹入亦效。年久头风皆愈。(《普济方》)。
鼻窒气塞∶苦壶卢子为末,醇酒浸之,夏一日,冬七日。日日少少点之。(《圣惠方》)。
眼目昏暗∶七月七日,取苦瓠白瓤绞汁一合,以酢二升,古钱七文,同以微火煎减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