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740页

苦寒而滑渗,且苦味久服,有反从火化之害。故叶氏《医学统旨》有“四物加知母、
黄柏,久服伤胃,不能生阴”之戒。
【附方】旧十三,新三十。
阴火为病∶大补丸∶ 用黄柏去皮,盐、酒炒褐为末,水丸梧子大。血虚,四物汤下;气虚,四君子汤下。(丹 溪方)
等症。黄柏(去皮,切)二斤,熟糯米一升(童子小便浸之,九浸九晒,蒸过晒研)。为末,
酒煮 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温酒送下。
作四分,用醇酒、蜜汤、盐 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白汤下。(《活人心统》)
毒痔漏,下血不止∶孙探 用酒、醋、童尿各浸七日,
下五十丸,久服除根。杨诚《经验方》百补丸∶专治诸虚赤白浊。用川柏皮(刮净)一斤(分 作四分,用酒、蜜、人乳、糯米泔各浸透)。炙干切研,廪米饭丸∶如上 皮丸∶黄柏一斤(分作四分,三分用醇酒、盐汤、童尿各浸二日焙研,一分用酥炙研末)。
以猪脏一条去膜,入药在内扎,煮熟捣丸。如上法服之。
白涂炙)。为 末,水丸绿豆大。每服七丸,温水下。名金虎丸。(《普济方》)
赤芍药四钱,为末,饭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饮下。(阎孝忠《
下痢白色,昼夜三、五十行∶根黄浓者,蜜炒令焦为末,大蒜煨熟,去皮捣烂作膏和丸梧桐 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三、五十丸,日三服。神妙不可述。(
削皮,焙为末,用米汤和,丸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汤下。(《十全博救方》)
淫及梦泄精滑∶真珠粉丸∶黄柏(炒)、真蛤粉各一斤,为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 丸,
空 等分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盐汤下。(《洁古家珍》)
中有热∶宜清心丸主之。黄柏末一两,片脑一钱。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麦门冬汤 下。此大智禅师方也。(许学士《本事方》)
沸,渴即饮之,恣饮,数日即止。(韦宙《独行方》)
冬汤调服二钱,立瘥。(《经验方》)
每用一弹子大,纱帕包之,浸水一盏,饭上蒸熟,乘热熏洗,极效。此方有金木水火土,故 名五行汤。一丸可用 品方》)
痹痛∶黄柏片含之。又以一斤,酒一斗,煮二沸,恣饮便愈。(《肘后方》)
不通∶苦酒和黄柏末敷之,冷即易。(《肘后方》)
方》)
治心脾有热,舌颊生疮。蜜炙黄柏、青黛各一分,为末,入生 用黄柏、细辛等分为末,掺。或用黄柏、干姜等分,亦良。
铜绿二钱,为末。掺之,漱去涎。(《三因方》)
服。(《圣惠方》)
以蔷薇根汁调涂,立效。(《圣济录》)
香二钱半,为末,槐花煎水调作饼,贴于疮口。(《普济方》)
末,水调,贴足心。(《普济方》)
(《肘后方》)
柏皮(炒)、川乌头(炮)等分,为末。唾调涂之,留头,频以米泔水润湿。(《集简方》)小 儿 脐疮不合者∶黄柏末涂之。(《子母秘录》)
掺之即愈。(杨起《简便方》)
疮用黄柏、黄芩等分煎汤,洗之。仍以黄柏、黄连作末,敷之。又法∶黄柏煎汤洗之,涂以 白蜜。(《肘 一味。
一妇病此,人无识者,用此而愈。(张杲《医说》)
门事亲》)
柏末,面糊调涂,效。(《宣明方》)
<目录>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篇名>檀桓内容:(《拾遗》)
【集解】藏器曰∶檀桓乃百岁柏之根,如天门冬,长三四尺,别在一旁,以小根缀之。
一名檀桓芝。出《灵宝方》。
时珍曰∶《本经》但言黄柏根名檀桓。陈氏所说乃柏旁所生檀桓芝也,与陶弘景所说同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心腹百病,安魂魄,不饥渴。久服,轻身延年通神(《别录》)。
长生神仙,去万病。为散,饮服方寸匕,尽一枚有验(藏器)。
<目录>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篇名>小柏内容:(《唐本草》)
【释名】子柏(弘景)、山石榴。
时珍曰∶此与金樱子、杜鹃花并名山石榴,非一物也。
【集解】弘景曰∶子柏树小,状如石榴,其皮黄而苦。又一种多刺,皮亦黄。并主口疮。
恭曰∶小柏生山石间,所在皆有,襄阳岘山东者为良。一名山石榴,其树枝叶与石榴无 ,但花异,子细黑圆如牛李子及女贞子尔。其树皮白,陶云皮黄,恐谬矣。今太常所贮,乃 小树多刺而叶细者,名刺柏,非小柏也。
藏器曰∶凡是柏木皆皮黄。今既不黄,非柏也。小柏如石榴,皮黄,子赤如枸杞子,
两头尖。人锉枝以染黄。若云子黑而圆,恐是别物,非小柏也。
时珍曰∶小柏山间时有之,小树也。其皮外白里黄,状如柏皮而薄小。
【气味】苦,大寒,无毒。
【主治】口疮疳 ,杀诸虫,去心腹中热气(《唐本》)。治 血崩,阿茄陀丸方中用之)。
<目录>木部第三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