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29-本草纲目-第805页


【主治】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消渴,劳复(《别录》)。中风失音不 养血清痰,风痰虚痰在胸膈,使人癫狂,痰在经络四肢及皮里膜外,非此不达不行(震亨)。
治子冒风 ,解射罔毒(时珍)。
\x 竹沥\x 【主治】风 (《别录》)。
\x苦竹沥\x 【主治】口疮目痛,明目,利九窍(《别录》)。
功同淡竹(大明)。治牙疼(时珍)。
\x慈竹沥\x 【主治】疗热风,和粥饮服(孟诜)。
【发明】弘景曰∶凡取竹沥,惟用淡、苦、 竹者。
雷曰∶久渴心烦,宜投竹沥。
震亨曰∶竹沥滑痰,非助以姜汁不能行。诸方治胎产金疮口噤,与血虚自汗,消渴小便 多,皆是阴虚之病,无不用之。产后不碍虚,胎前不损子。本草言其大寒,似与石膏、黄芩 同类。而世俗因大寒二字,弃而不用。《经》云∶阴虚则发热。竹沥味甘性缓,能除阴虚之 有大热者。寒而能补,与薯蓣寒补义同。大寒言其功,非独言其气也。世人食笋,自幼至老,
未有因其寒而病者。沥即笋之液也,又假于火而成,何寒如此之甚耶?但能食者用荆沥,不 能食者用竹沥。
时珍曰∶竹沥性寒而滑,大抵因风火燥热而有痰者宜之。若寒湿胃虚肠滑之人服之,则 反伤肠胃。笋性滑利,多食泻人,僧家谓之刮肠篦,即此义也。丹溪朱氏谓大寒言其功不言 其气,殊悖于理。谓大寒为气,何害于功?《淮南子》云∶槁竹有火,不钻不然。今苗僚人 以干竹片相戛取火,则竹性虽寒,亦未必大寒也。《神仙传》云∶离娄公服竹汁饵桂,得长 生。盖竹汁性寒,以桂济之,亦与用姜汁佐竹沥之意相同。淡竹今人呼为水竹,有大小二种,
此竹汁 【附方】旧十四,新七。
中风口噤∶竹沥、姜汁等分,日日饮之。(《千金方》)
小儿口噤体热∶用竹沥二合。暖饮,分三、四服。(《兵部手集》)。
产后中风,口噤,身直面青,手足反张∶竹沥饮一、二升,即苏。(《梅师方》)。
破伤中风∶凡闪脱折骨诸疮,慎不可当风用扇,中风则发 ,口噤项 沥二、三升。忌冷冻饮料食及酒。竹沥卒难得,可合十许束并烧取之。(《外台秘要》)。
金疮中风,口噤欲死∶竹沥半升,微微暖服。(《广利方》)。
大人喉风∶ 竹油,频饮之。(《集简方》)。
小儿重舌∶竹沥渍黄柏,时时点之。(《简便方》)。
小儿伤寒∶淡竹沥、葛根汁各六合。细细与服。(《千金方》)。
小儿狂语,夜后便发∶竹沥夜服二合。(姚和众《至宝方》)。
妇人胎动∶ 孕妇子烦∶杨氏产乳∶竹沥,频频饮之。《梅师方》∶茯苓二两,竹沥一升,水四升,煎 二 时气烦躁,五、六日不解∶青竹沥半盏,新水半盏,相和令匀,非时服。(
消渴尿多∶竹沥恣饮,数日愈。(《肘后方》)。
咳嗽肺痿∶大人、小儿咳逆短气,胸中吸吸,咳出涕唾,嗽出臭脓。用淡竹沥一合,服 之,日三、五次,以愈为度。(李绛《兵部手集》)。
产后虚汗∶淡竹沥三合,暖服,须臾再服。(昝殷《产宝》)。
小儿吻疮∶竹沥和黄连、黄柏、黄丹敷之。(《全幼心鉴》)。
小儿赤目∶淡竹沥点之。或入人乳。(《古今录验》)。
赤目 痛不得开者,肝经实热所致,或生障翳∶用苦竹沥五合,黄连二分。绵裹浸一宿,
频点之,令热泪出。(《梅 猝牙齿痛∶苦竹烧一头,其一头汁出,热揩之。(姚僧坦《集验方》)。
丹石毒发∶头眩耳鸣,恐惧不安。淡竹沥,频服二、三升。(《古今录验》)
竹笋 见菜部。
\x慈竹箨\x 【主治】小儿头身恶疮,烧散和油涂之。或入轻粉少许(时珍)。
\x竹实\x 【主治】通神明,轻身益气(《本经》)。
【发明】《别录》曰∶竹实出益州。
弘景曰∶竹实出蓝田。江东乃有花而无实,顷来斑斑有实,状如小麦,可为饭食。
承曰∶旧有竹实,鸾凤所食。今近道竹间,时见开花小白如枣花,亦结实如小麦子,无 气味而涩。江浙人号为竹米,以为荒年之兆,其竹即死,必非鸾凤所食者。近有余干人言∶ 竹实大如鸡子,竹叶层层包裹,味甘胜蜜,食之令人心膈清凉,生深竹林茂盛蒙密处。顷因 得之,但日久汁枯干而味尚存尔。乃知鸾凤所食,非常物也。
时珍曰∶按∶陈藏器《本草》云∶竹肉,一名竹实,生苦竹枝上,大如鸡子,似肉脔,
有大毒。须以灰汁煮二度,炼讫,乃依常菜茹食。炼不熟,则戟人喉出血,手爪尽脱也。此 说与陈承所说竹实相似,恐即一物,但苦竹上者有毒尔。与竹米之竹实不同。
\x山白竹\x(即山间小白竹也)
【主治】烧灰,入腐烂痈疽 \x爆竹\x 【主治】辟妖气山魈。
慎微曰∶李畋《该闻集》云∶仲叟者,家为山魈所祟,掷石开户。畋令旦夜于庭中爆竹 数十竿,若除夕然,其祟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