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有霜刮下,瓶收。以针搜开牙根,
点少许,咳嗽自落。又方∶用 砂入鲫鱼肉,煨过瓶收,待有霜刮取,如上法用。
诸疮肿毒∶鲫鱼(一斤者)去肠,柏叶填满,纸裹泥包 存性,入轻粉二钱,为末。麻 油调搽。(《普济方》)
浸淫毒疮∶凡卒得毒瓦斯攻身,或肿痛,或赤痒,上下周匝,烦毒欲死,此浸淫毒疮也。
生鲫鱼切片,和盐捣贴,频易之。(《圣惠方》)
上便毒∶鲫鱼一枚,山药五钱,同捣敷之,即消。(《医林集要》)
骨疽脓出∶黑色鲫鱼一个去肠,入白盐令满扎定,以水一盏,石器内煮至干焦为末。猪 油调搽,少痛勿怪。(危氏方)
手足瘭疽∶累累如赤豆,剥之汁出。大鲫鱼长三四寸者,乱发一鸡子大,猪脂一升,同 煎膏,涂之。(《千金方》)
胫生疮∶用中鲫鱼三尾洗净,穿山甲二钱,以长皂荚一挺,劈开两片夹住扎之。煨存 性,研末。先以井水洗净脓水,用白竹叶针孔贴之,候水出尽,以麻油、轻粉调药敷之,日 一次。(《直指方》)
小儿撮口出白沫∶以艾灸口之上下四壮。鲫鱼烧研,酒调少许灌之。仍掐手足。儿一岁 半,则以鱼网洗水灌之。(《小儿方》)
妇人阴疮∶方见主治。
\x \x 【主治】久痢赤白,肠 痔疾,大人小儿丹毒风眩(藏器)。治脚风及上气(思邈)
脾胃,去寒结气(时珍)。
\x \x 【主治】 疮。批片贴之,或同桃叶捣敷,杀其虫(时珍)。
【附方】新一。
赤痢不止∶鲫鱼 二脔(切),秫米一把,薤白一虎口(切)。合煮粥,食之。(《圣惠方》)
\x头\x 【主治】小儿头疮口疮,重舌目翳(苏恭)。烧研 下痢。酒服,治脱肛及女人阴 \x子(忌猪肝)\x 【主治】调中,益肝气(张 \x骨\x 【主治】 疮。烧灰敷,数次即愈(张鼎)。
\x胆\x 【主治】取汁,涂疳疮、阴蚀疮,杀虫止痛。点喉中,治骨鲠竹刺不出 【附方】旧一,新二。
小儿脑疳∶鼻痒,毛发作穗,黄瘦。用鲫鱼胆滴鼻中,三五日甚效。(《圣惠》)
消渴饮水∶用浮石、蛤蚧、蝉蜕等分,为末。以鲫鱼胆七枚,调服三钱,神效。(《本事》)
滴耳治聋∶鲫鱼胆一枚,乌驴脂少许,生麻油半两,和匀。纳入楼葱管中,七日取滴耳 中,日二次。(《圣惠方》)
\x脑\x 【主治】耳聋。以竹筒蒸过,滴之(《圣惠》)。
【附录】 鱼 诜曰∶一种 鱼,与鲫颇同而味不同,功亦不及。云 米所化,故腹尚有米色 时珍曰∶孟氏言鲫、 皆栉、稷化成者 雪录》中尝书之,时珍亦尝见之,此亦生生化化之理。鲫、
雅》所谓鳜 ,郭璞所谓外家鱼、婢鱼,崔豹 薄黑而扬赤。其行以三为率,
颂曰∶黔中一种重唇石鲫鱼,味美,亦鲫之类也。
<目录>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篇名>鲂鱼内容:(音房。《食疗》)
【释名】 鱼(音编)。
时珍曰∶鲂,方也。 ,扁也。其状方,其身扁也。
【集解】时珍∶鲂鱼处处有之,汉沔尤多。小头缩项,穹脊阔腹,扁身细鳞,其色青白。
腹内有肪,味最腴美。其性宜活水。故《诗》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鲂。
美如牛羊。又有一种火烧 ,头尾俱似鲂,而脊骨更隆。上有赤鬣连尾,如蝙蝠之翼,黑质 赤章,色如烟熏,故名。其大有至二、三十斤者。
\x肉\x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调胃气,利五脏。和芥食之,能助肺气,去胃风,消谷。作 食之,助脾气,
令人能食。作羹 食,宜人,功与鲫同。患疳痢人勿食(孟诜)。
<目录>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篇名>鲈鱼内容:(宋《嘉 》)
【释名】四鳃鱼。
时珍曰∶黑色曰卢。此鱼白质黑章,故名。淞人名四鳃鱼。
【集解】时珍曰∶鲈出吴中,淞江尤盛,四五月方出。长仅数寸,
黑点,巨口细鳞,有四鳃。杨诚斋诗颇尽其状,云∶鲈出鲈乡芦叶前,
来玉尺如何短,铸出银梭直是圆。白质黑章三四点,细鳞巨口一双鲜。春风已 得秋风更迥然。《南郡记》云∶吴人献淞江鲈 于隋炀帝。帝曰∶金齑玉 ,
\x肉\x 【气味】甘,平,有小毒。
宗 曰∶虽有小毒,不甚发病。
禹锡曰∶多食,发 癖疮肿,不可同乳酪食。李鹏飞云∶肝不可食,剥人面皮。
诜曰∶中鲈鱼毒者,芦根汁解之。
【主治】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治水气。多食宜人,作 尤良。曝干甚香美(嘉 )。
益肝肾(宗 )。安胎补中。作 尤佳(孟诜)。
<目录>鳞部第四十四卷\鳞之三<篇名>鳜鱼内容:(居卫切。《开宝》)
【释名】 鱼(音蓟)、石桂鱼(《开宝》)、
时珍曰∶鳜,蹶也,其体不能屈曲如僵蹶也。 ,
大明曰∶其味如豚,故名水豚,又名鳜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