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
今出湘州、始安郡诸处。初取软如泥,久渐坚强,人多以作冢中明器物,并散热人用之,不 正入方药。赭阳县先属南阳,汉哀帝置,明《本经》所注郡县,必是后汉时也。掖县属青州 东莱,卷县属司州荣阳。(《新修》二三页,《大观》卷三,《政和》八八页)
<目录>玉石三品\上品<篇名>紫石英内容:味甘、辛,温,无毒。主治心腹咳逆邪气,补不足;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
治上气心腹痛,寒热邪气结气,补心气不足;定惊悸,安魂魄,填下焦,止消渴,除胃中久 寒,散痈肿,令人悦泽。久服温中,轻身延年。生太山山谷。采无时。(长石为之使,得茯 苓、人参、芍药共治心中结气;得天雄、菖蒲共治霍乱。畏扁青、附子,不欲 甲、黄连、
麦句姜。)
今第一用太山石,色重澈,下有根。次出雹零山,亦好。又有南城石,无根。又有青绵 石,色亦重黑,不明澈。又有林邑石,腹里必有一物如眼。吴兴石四面才有紫色,无光泽。
会稽诸暨石,形色如石榴子。先时并杂用,今丸散家采择,惟太山最胜,余处者,可作丸酒 饵。《仙经》不正用,而为世方所重也。(《新修》二五页,《大观》卷三,《政和》九二页)
<目录>玉石三品\上品<篇名>白石英内容:味甘、辛,微温,无毒。主治消渴,阴痿不足,咳逆,胸膈间久寒,益气,除风湿痹,
治肺痿,下气,利小便,补五脏,通日月光。久服轻身长年,耐寒热。生华阴山谷,及太山,
大如指,长二、三寸,六面如削,白澈有光。其黄端白棱名黄石英,赤端名赤石英,青端名 青石英,黑端名黑石英。二月采,亦无时。(恶马目毒公。)
今医家用新安所出,极细长白澈者;寿阳八公山多大者,不正用之。《仙经》大小并有 用 大观》卷三,《政和》九二页)
<目录>玉石三品\上品<篇名>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等内容:味甘,平。主治黄胆,泄痢,肠 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疮,
头疡,疥瘙。久服补髓,益气,肥健,不饥,轻身,延年。五石脂各随五色补五脏。生南山 之阳山谷中。
\x青石脂\x 味酸,平,无毒。主养肝胆气,明目,治黄胆,泄痢,肠 ,女子带下百病,及疽痔,
恶疮。久服补髓,益气,不饥,延年。生齐区山及海崖,采无时。
\x赤石脂\x 味甘、酸、辛,大温,无毒。主养心气,明目,益精,治腹痛,泄 ,下痢赤白,小便 利,及痈疽疮痔,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久服补髓,好颜色,益智,不饥,轻身,
延年。生济南、射阳及太山之阴,采无时。(恶大黄,畏芫花。)
\x黄石脂\x 味苦,平,无毒。主养脾气,安五脏,调中,大人小儿泄痢肠 ,下脓血,去白虫,除 黄胆、痈疽虫。久服轻身延年。生嵩山,色如莺雏,采无时。曾青为之使,恶细辛,畏蜚蠊。
\x白石脂\x 味甘、酸,平,无毒。主治养肺气,浓肠,补骨髓,治五脏惊悸不足,心下烦,止腹痛,
下水,小肠 热溏,便脓血,女子崩中,漏下,赤白沃,排痈疽疮痔。久服安心,不饥,轻 身,长年。生太山之阴,采无时。得浓朴并米汁饮,止便脓。燕屎为之使,恶松脂,畏黄芩。
\x黑石脂\x 味咸,平,无毒。主治养肾气,强阴,主阴蚀疮,止肠 泄痢,治口疮咽痛。久服益气,
不饥,延年。一名石涅,一名石墨。出颖川阳城,采无时。
此五石脂如《本经》,治体亦相似。《别录》各条,所以具载,今世用赤石、白石二脂尔 。《仙经》亦用白石脂,以涂丹釜。好者出吴郡,犹与赤石脂同源。赤石脂多赤而色好,惟 可断下,不入五石散用。好者亦出武陵、建平、义阳。今五石散皆用义阳者,出KT 县界 东八十里,状如豚脑,色鲜红可爱,随采随复而生,不能断痢,而不用之。余三色脂有,而 无正用,黑石脂乃可画用尔。(《新修》二八、三○、三一页,《大观》卷三,《政和》九三、
九 <目录>玉石三品\上品<篇名>太一禹余粮内容:味甘,平,无毒。主治咳逆上气,症瘕,血闭,漏下,除邪气。肢节不利,大饱绝力身 重。久服耐寒暑,不饥,轻身,飞行千里,神仙。一名石脑。生太山山谷。九月采。(杜仲 为之使,畏贝母、菖蒲、铁落。)
今人惟总呼为太一禹余粮,自专是禹余粮尔,无复识太一者,然治体亦相似,《仙经》
多 <目录>玉石三品\上品<篇名>禹余粮内容:味甘,寒、平,无毒。主治咳逆,寒热,烦满,下利赤白,血闭,症瘕,大热。治小腹 痛结烦疼。练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一名白余粮。生东海池泽,及山岛中或池泽中。
今多出东阳,形如鹅鸭卵,外有壳重叠,中有黄细末如蒲黄,无沙者为佳。近年茅山凿 地大得之,极精好。乃有紫华靡靡。《仙经》服食用之。南人又呼平泽中有一种藤,叶如菝 ,根作块有节,似菝 而色赤,根形似薯蓣,谓为禹余粮。言昔禹行山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