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4-本草蒙筌-第2页

,有气味俱使 者,有先使气后使味者,有先使味后使气者,不可一例而拘。有一药两味,或三味者;有一 药一气,或二气者。热者多,
寒者少,寒不为之寒;寒者多,热者少,热不为之热。或寒热各半而成温,或温多而成热,
或凉多而成寒,不可一途而 取。又或寒热各半,昼服之,则从热之属而升;夜服之,则从寒之属而降。至于晴日则从热,
阴雨则从寒。所从求类,
变化犹不一也。仍升而使之降,须其抑也;沉 甘缓也,其行之也上。苦泻 也,其行之也下。
酸收也,其性缩。咸软也,其性舒。上下、舒缩、横直之不同如此,合而用之,其相应也。
正犹鼓掌成声,沃水成沸。二物相合,象在其间也。有志活人者,宜于是而取法。
<目录>总论<篇名>药剂别君臣内容:诸药合成方剂,分两各有重轻。重者主病以为君,轻者为臣而佐助。立方之法,仿此才 灵。
往往明医,不逾矩度。如解利伤风,风宜辛散,则以防风味辛者为君,白术、甘草为佐;若 解利伤寒,寒宜甘发,又以甘草味甘者为主,防风、白术为臣。 疟寒热往来,君柴胡、葛 根,而佐陈皮、白术;血痢腹痛不已,君芍药、甘草,而佐当归、木香。大便泻频,茯苓、
炒白术为主,芍药、甘草佐之;下焦湿盛,防己、草龙胆为主,苍术、黄 佐之。眼暴赤肿 ,黄芩、黄连君也,佐以防风、当归;小便不利,黄 、知母君也,佐以茯苓、泽泻。诸疮 疹金银花为主,多热佐栀子、连翘,多湿佐防风、苍术;诸咳嗽五味子为主,有痰佐陈皮、
半夏,有喘佐紫菀、阿胶。如是多般,难悉援引,惟陈大要,余可例推。又况本草各条,亦 以君臣例载。各虽无异,义实不同。彼则以养命之药为君,养性之药为臣,治病之药为使。
优劣匀分,万世之定规也;此则以主病之药为君,佐君之药为臣,应臣之药为使。重轻互举 ,一时之权宜也。万世定规者,虽前圣复起,犹述旧弗违;一时权宜者,固后学当宗,贵通 变无泥。医家活法,观此可知。
<目录>总论<篇名>四气内容:凡称气者,是香臭之气。其寒热温凉,是药之性。且如鹅条中云∶白鹅脂性冷,不可言 其气 冷也。况自有药性,论其四气,则是香臭腥臊,故不可以寒热温凉配之。如蒜、阿魏、鲍鱼 、汗袜,则其气臭;鸡、鱼、鸭、蛇,则其气腥;狐狸肾、白马茎、近阴处、人中白,则其 气臊;沉、檀、脑、麝,则其气香。如此方可以气言之。其古本序例中,并各条内气字,恐 或后世误书,当改为性字,于义方允,仍寒热温凉四性。五味之中,每一味各有此四者,如 辛之属,则有硝石、石膏、干姜、桂、附、半夏、细辛、薄荷、荆芥之类;甘之属,则有滑 石、凝水石、饧饴、酒、枣、参、耆、甘草、干葛、粳米之类;苦之属,则有大黄、枳实、
浓朴、酒、糯米、白术、麻黄、竹茹、栀子之类;咸之属,则有泽泻、犀角、阳起石、皂荚 、文蛤、白华、水蛭、牡蛎之类;酸之属,则有商陆、苦酒、硫黄、乌梅、五味子、木瓜、
芍药之类。此虽不足以尽举,大抵五味之中,皆有四者也。
<目录>总论<篇名>五味内容:天地既判,生万物者惟五气耳!五气定位则五味生,五味生则千变万化,不可穷已。故 曰∶生物者,气也。成之者,
味也。以奇生则成而耦,以耦生则成而奇。寒气坚,故其味可用以软;热气软,故其味可用 以坚;风气散,故其味可用 以收;燥气收,故其味可用以散。土者,中气所生,无所不和,故其味可用以缓。气坚则壮,
故苦可以养气;脉软则和,
故咸可以养脉;骨收则强,故酸可以养骨。筋散则不挛,故辛可以养筋;肉缓则不壅,故甘 可以养肉。坚之而后可软,
收之而后可散。欲缓则用甘,不欲则弗用。用之不可太过,太过亦病矣。治疾者,不通乎此,
而能已人之疾者,吾未之 信焉。
<目录>总论<篇名>七情内容:有单行者,不与诸药共剂,而独能攻补也,如方书所载独参汤、独桔汤之类是尔。有相 须者 ,二药相宜,可兼用之也。有相使者,能为使卒,引达诸经也。此二者不必同类,如和羹调 食,鱼肉、葱豉各有宜,合共相宜发足尔。有相恶者,彼有毒而我恶之也。有相畏者,我有 能而彼畏之也。此二者不深为害,盖我虽恶彼,彼无忿心,彼之畏我,我能制伏。如牛黄恶 龙骨,而龙骨得牛黄更良;黄耆畏防风,而黄耆得防风其功愈大之类是尔。有相反者,两相 仇隙,必不可使和合也。如画家用雌黄胡粉相近便自黯,妒粉得雌则黑黄,雌得粉亦变之类 是尔。有相杀者,中彼药毒,用此即能杀除也。如中蛇虺毒,必用雄黄;中雄黄毒,必用防 己之类是尔。凡此七情共剂可否,一览即了然也。或云药有五味,以通五脏。肝藏魂而有怒 ,一也;肺藏魄而有忧,二也;心藏神而有喜,三也;脾藏意与智而有思,五也;肾藏精与 志而有恐,七也。五味以治五脏,通有七情也。
<目录>总论<篇名>七方内容:大;君一、臣二、佐九,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