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34-本草蒙筌-第4页

之属。
燥∶可去湿,桑根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绿豆亦可。)故湿则为重,宜燥剂以除之。
有湿 在上,有湿在中,有湿在下,有湿在经,有湿在皮,有湿在里。(燥,除湿之剂也。如夹食 致泻,停饮成痰,宜白术、苍术、茯苓、半夏之属。肢体浮肿,胸腹胀满,宜桑白皮、大 腹皮、赤小豆之属。又沉寒痼冷,吐利腥秽,宜高良姜、附子、川椒之属。非积寒冷之症 ,不可用也。
湿∶可去枯,紫石英、白石英之属是也。故枯则为燥,宜湿剂以润之。有减气而枯,有 减血 而枯。(湿,润燥之剂也。与滑虽类,略有不同。经曰∶辛以润之,盖辛能散气,能化液故 也。若夫硝石性虽咸,本属真阴之水,诚润燥之要药。人有枯涸皴竭之病,匪独金化为然,
亦有火化乘之,非湿剂莫能愈也。
重∶可去怯,磁石、铁粉之属是也。故怯则气浮,宜重剂以镇之。神志失守,惊悸不宁。
(重,镇固之剂也。如小儿 急惊,心神昏冒,宜金银箔、朱砂丸之属。伤寒下利不止,心下痞硬,利在下焦,宜赤石脂、
禹余粮汤之属。
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故实而气蕴,宜轻剂以扬之。腠理闭闷,噎塞中蕴。
(轻,散扬之剂也。如寒邪 客于皮肤,头疼身热无汗,宜麻黄汤、升麻葛根汤之属。)
<目录>总论<篇名>五用内容:汤∶煎成清液也。补须要熟,利不嫌生。并生较定水数,煎蚀多寡之不同耳。去暴病用 之,
取其易升、易散、易行经络。故曰∶汤者,荡也。
治至高之分,加酒煎。去湿,加生姜煎。补元气,加大枣煎。发散风寒,加葱白煎。去膈病 ,加蜜煎。止痛,加醋煎。凡诸补汤,渣滓两剂并合,加原水数复煎,待熟饮之,亦敌一剂 新药。其发表、攻里二者,惟煎头药取效,不必煎渣也,从缓从急之不同故尔。
膏∶熬成稠膏也。药分两须多,水煎熬宜久。渣滓复煎数次,绞聚浓汁,以熬成尔。去 久病用之,取其如饴,力大 滋补胶固,故曰∶膏者,胶也。
可服之膏,或水、或酒随熬,滓犹酒煮饮之。可摩之膏、或油、或醋随熬,滓宜捣敷患 处。此盖兼尽药力也。
散∶研成细末也。宜旋制合,不堪久留,恐走泄气味,服之无效尔。去急病用之,不循 经络,只去胃中及脏腑之积,
故曰∶散者,散也。
气味浓者,白汤调服。气味薄者,煎熟和滓服。
丸∶作成圆粒也。治下焦疾者,如梧桐子大。治中焦疾者,如绿豆大。治上焦疾者,如 米粒大。因病不能速去,取 其舒缓,逐旋成功,故曰∶丸者,缓也。
用水丸者,或蒸饼作稀糊丸者,取至易化,而治上焦也。用稠面糊丸者,或饭糊丸者,
取略迟化,能达中焦也。或 酒、或醋丸者,取其收散之意。犯半夏、南星。欲去湿痰者,以生姜自然汁作稀糊为丸,亦 取其易化也。神曲糊丸者,
取其消食。山药糊丸者,取其止涩。炼蜜丸者,取其迟化,而气循经络。蜡丸者,取其难化,
能固护药之气味,势力全 备,直过膈而作效也。
渍酒;渍煮酒药也。药须细锉,绢袋盛之,入酒罐密封。如常法煮熟,地埋日久,气烈 味浓。蚤晚频吞,经络速达。
或攻或补,并着奇功。滓漉出曝干,微捣末别渍。力虽稍缓,服 弃。补虚损证,宜少饮旋取 效;攻风湿证,宜多饮速取效。
<目录>总论<篇名>修合条例内容:古人方剂,锱铢分两,与今不同。云一升,即今之大白盏也。云两铢者,六铢为一分,
即今 二钱半。二十四铢为一两也。云三两,即今之二两。云一两,即今之六钱半。
凡散药有云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准如梧子大也。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 取不 落为度。钱五匕者,今五铢钱边五字者,以抄之。一撮者,四刀圭也。十撮为一勺。
凡丸药云如细麻者,即胡麻也。如黍、粟亦然,以十六黍为一大豆。如大麻子者,准三 细麻 也。如胡豆者,即今之青斑豆也,以二大麻子准之。如小豆者,今赤小豆。如大豆者,以二 小豆准之。如梧桐子者,以二大豆准之。
凡煮汤,欲微火令小沸。其水数,依方多少。大略二十两药,用水一斗,煮取四升,以 此为 准。然利汤欲生,少水而多取汁;补汤欲熟,多水而少取汁。
凡汤中用芒硝、饴糖、阿胶,须候汤熟,绞净清汁,方纳于内,再上火两三沸,烊尽乃 服。
凡汤中加酒、醋、童便、竹沥、姜汁,亦候汤熟,绞汁盏内,加入便服。
凡汤中用沉香、木香、乳香、没药,一切香窜药味,须研细末,待汤熟,先倾汁小盏内 调服 讫,然后尽饮。
凡丸散药亦先咀细片曝燥,才依方派轻重。称净分两和匀,共磨研细末。其天门冬、地 黄辈 ,湿润难干者,冬春略增蚀数,捣膏搀入。夏秋亦同。众药曝燥磨之。
凡筛丸药末,用重密绢令细。若筛散草药,用轻疏绢。其丸药中,有各研磨者,虽已筛 细,
和诸药末,又必重复筛过,庶色理和同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