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色白,故属肺。辛、甘,微温,治寒呕,若咽中痛,
桔梗能散之也。
《本草》云∶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 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咽喉痛,下蛊毒。
易老云∶与国老并行,同为舟楫之剂。如将军苦泄峻下之药,欲引至胸中至高之分成功 ,非此辛甘不居,譬如铁石入江,非舟楫不载,故用辛甘之剂以升之也。
《衍义》云∶治肺热气奔促,咳逆,肺痈排脓。
《本草》又云∶节皮为之使。得牡蛎、远志,疗恚怒;得硝石、石膏,疗伤寒。畏白芨 、龙眼、龙胆。
<目录>卷之三\草部<篇名>鼠粘子内容:气平,味辛,辛温。
《象》云∶主风毒肿,利咽膈。吞一枚,可出痈疽疮头。
《珍》云∶润肺散气。
<目录>卷之三\草部<篇名>秦艽内容:气微温,味苦、辛,阴中微阳。
手阳明经药。
《象》云∶主寒热邪气,风湿痹,下水,利小便。治黄病骨蒸。治口禁及肠风泻血。
去芦用。
《珍》云∶去手阳明经下牙痛,口疮毒,去本经风湿。
《本草》云∶菖蒲为之使。
<目录>卷之三\草部<篇名>天麻内容:气平,味苦。无毒。
《象》云∶治头风。
《本草》云∶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其苗名定风草 。
<目录>卷之三\草部<篇名>黑附子内容:气热,味大辛,纯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通行诸经引用药。
入手少阳经三焦、命门之剂。
《象》云∶性走而不守。亦能除肾中寒甚,白术为佐,名术附汤,除寒湿之圣药也,湿 药中少加之,通行诸经引用药也。治经闭。慢火炮。
《珍》云∶治脾湿肾寒。
《本草》云∶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 拘挛,膝 痛脚疼,冷弱不能行步,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利赤白,坚肌骨,强阴,堕胎 ,为百药之长。
《液》云∶入手少阳三焦、命门之剂,浮中沉无所不至。附子味辛大热,为阳中之阳,
故行而不止,非若干姜止而不行也。非身表凉而四肢厥者,不可僭用。如用之者,以其治四 逆也。
《本草》又云∶地胆为之使,恶蜈蚣,畏防风、黑豆、甘草、黄 、人参。冬月采为附 子,春月采为乌头。
<目录>卷之三\草部<篇名>乌头内容:气热,味大辛,辛、甘,大热。有大毒。行诸经。
《象》云∶治风痹血痹,半身不遂,行经药也。慢火炮拆,去皮用。
《本草》云∶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消胸上痰 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俯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堕胎。其汁煎之 ,名射罔,杀禽兽。
《液》云∶乌、附、天雄、侧子之属,皆水浸炮裂,去皮脐用之。多有外黄里白。劣性 尚在,莫若乘热切作片子,
再炒,令表里皆黄,内外一色,劣性皆去,却为良也。世人罕如此制之。
<目录>卷之三\草部<篇名>缩砂内容:气温,味辛。无毒。
入手足太阴经、阳明经、太阳经、足少阴经。
《象》云∶治脾胃气结滞不散,主劳虚冷泻,心腹痛,下气,消食。
《本草》云∶治虚劳冷泻,宿食不消,赤白泄利,腹中虚痛,下气。
《液》云∶与白檀、豆蔻为使,则入肺;与人参、益智为使,则入脾;与黄柏、茯苓为 使,则入肾;与赤、白石脂为使,则入大小肠。
<目录>卷之三\草部<篇名>荜澄茄内容:气温,味辛。无毒。
《本草》云∶主下气消食,皮肤风,心腹间气胀,令人能食。
<目录>卷之三\草部<篇名>荜拨内容:气温,味辛。无毒。
《本草》云∶主温中下气,补腰脚,杀腥气,消食,除胃冷、阴疝、 癖。
《衍义》云∶走肠胃中冷气,呕吐,心腹满痛,多服走泄真气,令人肠虚下重。
<目录>卷之三\草部<篇名>香附子内容:气微寒,味甘,阳中之阴。无毒。
《本草》云∶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令人益气、长须眉。后世人用治崩漏,本草不言 治崩漏。
《图经》云∶膀胱、两胁气妨,常日忧愁不乐,饮食不多,皮肤瘙痒瘾疹,日渐瘦损,
心忪少气。以是知益气,血中之气药也。方中用治崩漏,是益气而止血也。又能逐去凝血,
是推陈也。与巴豆同治泄泻不止,又能治大便不通,同意。
《珍》云∶快气。
<目录>卷之三\草部<篇名>草豆蔻内容:气热,味大辛,阳也。辛温。无毒。
入足太阴经、阳明经。
《象》云∶治风寒客邪在胃口之上,善去脾胃客寒,心与胃痛。面包煨熟,去面用。
《珍》云∶益脾胃,去寒。
《本草》云∶主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下气,胀满短气,消酒进食,止霍乱 ,治一切冷气,调中补胃健脾,亦能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