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58-证类本草-第388页

。古人亦单用作药,唐·韦宙《独行方》疗癖气,取生芋子一斤,压破,酒五升渍二七 日,空腹一杯,神良。
唐本云∶多食动宿冷。其叶如荷叶而长,根类于薯蓣而圆。《图经》云∶其类虽多,叶 盖相 似,叶大如扇,广尺余。白芋毒微;青芋多子;真芋、连禅芋、紫芋并毒少,而根俱不堪。
生 啖,蒸、煮冷啖,大治烦热,止渴。今畿县遍有,诸山南、江左唯有青、白、紫三芋而已。
食疗煮汁俗之,去身上浮气。浴了,慎风半日许。史记蜀卓氏云∶汶山之下,沃野有蹲鸱,
至死不饥。注∶蹲鸱,大芋也。沈存中笔谈处士刘汤,隐居王屋山。尝于斋中,见一大蜂,
于蛛网,蛛缚之,为蜂所螫,坠地。俄顷,蛛鼓腹欲裂,徐徐行入草,啮芋梗微破,以疮 就啮处磨之。良久,腹渐消,轻躁如故,自后人有为蜂螫者,挪芋梗敷之则愈。
衍义曰∶芋,所在有之,江、浙、二川者,最大而长。京、洛者,差圆小,而唯东、西 京者 佳,他处味不及也。当心出苗者为芋头,四边附芋头而生者,为芋子。八、九月以后,可食;
至时掘出,置十数日,却以好土匀埋,至春犹好。生则辛而涎,多食,滞气困脾。唐·杜甫 诗曰∶园收芋栗不全贫者是此。以梗擦蜂螫处,愈。
<目录>卷第二十三\中品<篇名>乌芋属性:\r乌芋\pd491.bmp\r 味苦,甘,微寒,无毒。主消渴,痹热,温中益气。一名藉姑,一名水萍。二月生叶 如芋,三月三日采根,曝干。
陶隐居云∶今藉姑生水田中,叶有丫(乌牙切),状如泽泻,不正似芋。其根黄似芋子 而小,
煮之亦可啖。疑其有乌者,根极相似,细而美,叶乖异,状如苋草,呼为 茨,恐此也。唐 本注云∶此草一名槎牙,一名茨茹(音孤)。主百毒。产后血闷攻心欲死,产难,衣不出,
捣 汁服一升。生水中,叶似 (普兮切)箭镞,泽泻之类也。《千金方》云∶下石淋。臣禹 锡等谨按孟诜云∶茨茹不可多食。吴人常食之,令人患脚。又,发香港脚,瘫缓风。损齿,令 人 失 可 作粉食。明耳目,止渴,消疸黄。若先有冷气,不可食。令人腹胀气满。小儿秋食,脐下当 痛。日华子云∶ 茨,无毒。消风毒,除胸胃热,治黄胆,开胃下食。服金石药人食之,良 。又云∶茨茹,冷,有毒。叶研敷蛇虫咬。多食发虚热及肠风痔 ,崩中带下,疮疖。煮以 生姜御之佳。怀孕人不可食。又名燕尾草及乌芋矣。
图经曰∶乌芋,今凫茨也。旧不着所出州土。苗似龙须而细,正青色,根黑,如指大,
皮浓 有毛。又有一种,皮薄无毛者亦同。田中人并食之,亦以作粉,食之浓人肠胃,不饥。服丹 石 人尤宜,盖其能解毒耳。《尔雅》谓之芍。
衍义曰∶乌芋,今人谓之 脐。皮浓,色黑,肉硬白者,谓之猪 脐;皮薄泽,色淡紫,
肉 软者,谓之羊 脐。正、二月人采食之。此二等,药罕用。荒岁,人多采以充粮。
<目录>卷第二十三\中品<篇名>枇杷叶属性:\r枇杷叶\pd492.bmp\r 味苦,平,无毒。主卒 不止,下气。
陶隐居云∶其叶不暇煮,但嚼食亦瘥。人以作饮,则小冷。唐本注云∶用叶须火炙,布 拭去 毛,不尔射人肺,令咳不已。又主咳逆,不下食。今注实,味甘,寒,无毒。多食发痰热。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树高丈余,叶大如驴耳,背有黄毛。子 生如小李,黄色,味 甘、酸。核大如小栗,皮肉薄。冬花春实,四月、五月熟,凌冬不凋。生江南、山南,今处 处 有。孟诜云∶枇杷,温。利五脏,久食亦发热黄。子,食之润肺,热上焦。若和热炙肉及热 面食之,令人患热毒黄病。药性论云∶枇杷叶,使,味甘。能主胃气冷,呕哕不止。日华子 云∶枇杷子,平,无毒。治肺气,润五脏,下气,止吐逆并渴疾。又云∶叶疗妇人产后口干 。
图经曰∶枇杷叶,旧不着所出州郡,今襄、汉、吴、蜀、闽岭皆有之。木高丈余,叶作 驴耳 形,皆有毛。其木阴密婆娑可爱,四时不凋。盛冬开白花,至三、四月而成实。故谢瞻《枇 杷 赋》云∶禀金秋之青条,抱东阳之和气,肇寒葩之结霜,成炎果乎纤露,是也。其实作 如 黄梅,皮肉甚薄,味甘,中核如小栗。四月采叶曝干,治肺气,主渴疾。用时须火炙,布拭 去上黄毛。去之难尽,当用粟杆作刷刷之乃尽。人以作饮,则小冷。其木白皮,止吐逆,不 下食。
雷公云∶凡使,采得后秤,湿者一叶重一两,干者三叶重一两者是,气足堪用。使粗布 拭上 毛令尽,用甘草汤洗一遍,却用绵再拭,令干。每一两以酥一分炙之,酥尽为度。食疗卒呕 不止,不欲食。又,煮汁饮之,止渴。偏理肺及肺风疮、胸面上疮。孙真人咳嗽,以叶去毛 煎汤服之。
衍义曰∶枇杷叶,江东、西,湖南、北,二川皆有之。以其形如枇杷,故名之。治肺热 嗽有 功。花白,最先春也。子大如弹丸,四、五月熟,色若黄杏,微有毛,肉薄,性亦平,与叶 不 同。有妇人患肺热,久嗽,身如炙,肌瘦将成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