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61-雷公炮制药性解-第11页

苦甘平,性微温无毒,入小肠膀胱二经。散入表风邪,利周身即痛,排巨阳腐肉之疽,
除新旧风湿之证,紫色而节密者为羌活。
按∶羌活气清属阳,善行气分,舒而不敛,升而能沉,雄而善散,可发表邪,故入手太 阳小肠,足太阳膀胱,以理游风。其功用与独活虽若不同,实互相表里,用者审之。
雷公云∶采得后细锉,拌淫羊藿,蒸二日后,曝干去淫羊藿用,免烦人心。
<目录>卷二
草部上<篇名>柴胡内容:味苦,性微寒无毒,入肝胆心胞络三焦胃大肠六经。主伤寒心中烦热,痰实肠胃中,结 气积聚,寒热邪气,两胁下痛,疏通肝木,推陈致新。半夏为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
犯火无效。
按∶柴胡气味升阳,能提下元清气上行,以泻三焦火。补中益气汤用之,亦以其能提肝 气之陷者,由左而升也。凡胸腹肠胃之病因热所致者,得柴胡引清去浊而病谢矣,故入肝胆 等经。《衍义》曰∶《本经》并无一字言及治劳,今治劳多用之,误人不小,劳有一种真脏虚 损,复受邪热,邪因虚而致劳者,宜用,后世得此数言,凡遇劳证,概不敢用,此所谓侏儒 观场,随众喧喝矣。惟劳证不犯实热者,用之亦能杀人,诚所当慎,咳嗽气急痰喘呕逆者禁 用,以其上升也。伤寒初起忌之,恐引邪入少阳经也。
雷公云∶凡使茎长软皮赤,黄髭须,出在平川平县,即今银州银县也。西畔生处,多有 白鹤绿鹤于此翔处,是柴胡香直上云间,若有过往,闻者皆气爽。凡采得后,去髭并头,用 银刀削去赤薄皮少许,却以粗布拭净,细锉用之,勿令犯火,立便无效也。注云∶柴胡乃少 阳经药也,久服令人肝胆平。
<目录>卷二
草部上<篇名>前胡内容:味苦甘辛,性微无毒,入肺肝脾膀胱四经。主伤寒痰嗽痞满,心腹结气,解热开胃,推 陈致新,亦止夜啼儿,佐使畏恶同柴胡。
按∶前胡辛可畅肺,以解风寒,甘可悦脾,以理胸腹,苦能泄厥阴之火,温能散太阳之 邪。
雷公云∶凡使勿用野蒿根,缘真似前胡,只是味粗酸,若误用,令人反胃不受食。若是 前胡,味甘气香,凡修事,先用刀刮去苍黑皮并髭,细锉,用甜水浸令润,于日中晒干用之。
<目录>卷二
草部上<篇名>香附内容:味辛甘,性温无毒,入肺肝脾胃四经。疏气开郁,消风除痒,便醋制用。
按∶香附味甘辛,故主发散疏通,以入肺肝脾胃,类称女科圣药者,盖以妇人心性偏热,
多气多郁,血因气郁,则不能生耳。不知惟气实血不大虚者宜之。不然,损其气,燥其血,
愈致其疾,惜乎未有发明,而俗多受女科圣药一句之累矣!性燥,故便制以润之,性散故醋 制以敛之。
<目录>卷二
草部上<篇名>麻黄内容:味甘苦,性温无毒,入肺心大肠膀胱四经。主散在表寒邪,通九窍,开毛孔,破症结,
除积聚。去根节者,大能发汗。根节能敛汗。浓朴为使,恶辛夷,石苇,陈久者良。
按∶麻黄端主发散,宜入肺部,出汗开气,宜入心与大肠膀胱,此骁悍之剂也。可治冬 月春间伤寒瘟疫,夏季不可轻用,惟在表真有寒邪者可用,或无寒邪,或寒邪在里,或里虚 之人,或阴虚发热,或伤风有汗,或伤食等证。虽发热恶寒,其不头疼而拘急,六脉不浮紧 者,皆不可用。虽可汗之证,不宜多服,盖汗乃心之液,若不可汗而汗,与可汗而过汗,则 心血为之动矣。或至亡阳,或至衄血不止,而成大患。丹溪以麻黄人参同用,亦攻补之法也,
医 雷公云∶凡使去节并沫,若不尽,服之令人闷,用铜刀剪去节并头,槐砧上用铜刀细锉,
煎三四十沸,竹片掠去上沫尽,漉出,熬干用。
<目录>卷二
草部上<篇名>葛根内容:味甘,性平无毒,入胃大肠二经。发伤寒之表邪,止胃虚之消渴,解中酒之奇毒,治 往来之温疟,解野葛、巴豆、丹石、百药毒。
按∶葛根疗热解表,故入手足阳明,太阳初病未入阳明而头痛者,不可便服以发之,恐 引贼入家也,又表虚多汗者禁用。
<目录>卷二
草部上<篇名>麦门冬内容:味甘,性平,微寒无毒,入肺心二经。退肺中隐伏之火,生肺中不足之金。止消渴,阴 得其养;补虚劳,热不能侵。去心用,地黄、车前为使,恶款冬,苦瓠,畏苦参、青蓑,忌 卿鱼,肥大者佳。
按∶麦门冬阳中微阴,夫阳乃肺药,微阴则去肺中伏火。伏火去,则肺金安而能生水,
水盛则能清心而安神矣。故能治血妄行,调经和脉。
<目录>卷二
草部上<篇名>天门冬内容:味苦甘,性寒无毒,入肺肾二经。保肺气,不被热扰,定喘促,故得康宁,止消渴,利 小便,强骨髓,悦颜色,杀三虫,去伏尸。去心用,地黄、贝母、垣衣为使,畏曾青,忌鲤 鱼。
按∶天门冬气薄主升,故入肺;味浓为阴,故入肾。虚热者宜之,虚寒者禁用。
雷公云∶采得了,去上皮一重,便劈破去心,用柳木甑,烧柳木柴,蒸一伏时,酒洒令 遍,更添火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