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1-本草

61-雷公炮制药性解-第12页

,出曝,去地二尺以来,作小架,上铺天门叶,将蒸了天门冬摊令干用。
<目录>卷二
草部上<篇名>五味子内容:味皮肉甘酸,核中苦辛,且都有咸味,五味俱备,故名。性温无毒,入肺肾二经。滋肾 经不足之水,收肺气耗散之金,除烦热,生津止渴,补虚劳,益气强阴。苁蓉为使,恶葳蕤,
胜乌头,北产者良。
按∶五味属水,而有木火土金,故虽入肺肾,而五脏咸补,乃生津之要药,收敛之妙剂 然多食反致虚热,盖以收补之骤也。如火嗽辄用寒凉,恐致相激,须用此酸敛以降之。亦宜 少用,肺火郁及寒邪初起者禁用,小儿尤甚,以酸能钩痰引嗽也。
雷公云∶凡小颗皮皱泡者,有白扑盐霜一重,其味酸咸苦辛甘味全者真也,凡用以铜刀 劈作两片,用蜜浸蒸,从巳至申,却以浆水浸一宿,焙干用之。
<目录>卷二
草部上<篇名>升麻内容:味甘苦,性微寒无毒,入大肠脾胃肺四经。引葱白散手阳明之风邪,引石膏止阳明之齿 痛,引诸药游行四经,升阳气于至阴之下,故名升麻。又主解百毒,杀精物,辟瘟疫,除蛊 毒,止泻痢。白芷为使,形轻而坚实青绿色者佳。
按∶升麻提气解肌,故入此四经。然奉令之使,不能益人,若下元不足者用此升之,则 下虚而元气益亏矣。药性乃曰∶元气不足者,用此于阴中升阳,恐非惟阳气有余而下陷者宜 之。若初病太阳证,便服升麻以发阳汗,是引贼入门,亦非所宜也。
雷公云∶采得后,用刀刮去粗皮一重,用黄精自然汁浸一宿,漉出,曝干细锉,蒸了曝 干后用之佳。
<目录>卷二
草部上<篇名>本内容:味苦辛,性微温无毒,入小肠膀胱二经。主寒气客于巨阳之经,若头痛流于颠顶之上 ,又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疼,恶 茹,畏青葙子。
按∶ 本上行治风,故理太阳头痛,下行治湿,故妇人诸证,风湿俱治,功用虽匹,尤 长于风耳。
<目录>卷二
草部上<篇名>细辛内容:味辛,温无毒,入心肝胆脾四经。止少阴合病之茴痛,散三阳数变之风邪,主肢节拘挛,
风寒湿痹,温中气,散死肌,破结气,消痰嗽,止目泪,疗牙疼,治口臭,利水道,除喉痹,
通血闭。独活、曾青、枣根为使,恶野狼毒、山茱萸、黄 ,畏硝石、滑石,反藜芦,忌生菜、
狸肉,华阴者良。
按∶细辛辛温,宜入心肝等经,以疗在里之风邪,其气升阳,故上部多功。然诸证犯寒 者可用,若因火热属阳证者忌之,单服末不可过半钱,多则气塞不通者死。
雷公云∶凡使一叶,拣双叶,服之害人,须去头上,田瓜水浸一宿,至明漉出,晒干用。
<目录>卷二
草部上<篇名>连翘内容:味苦,性微寒无毒,入心肝胆胃三焦大肠六经。泻六经之血热,散诸肿之疮疡,利小 肠,杀白虫,通月经,疗五淋,破瘿瘤,解痘毒。鼠粘子为使。
按∶连翘苦寒虽泻六经,而心经为最,诸疮淋闭等证,俱属心火,故能疗之。药性曰∶ 除六经热,与柴胡同功,然此治血热,柴胡治气热之别耳。
<目录>卷二
草部上<篇名>泽泻内容:味甘咸,性寒无毒,入膀胱肾三焦小肠四经。主去胞垢,退阴汗,治小便淋涩仙药,
疗水病湿肿灵丹。畏海蛤,文蛤,色白者佳。
按∶泽泻下降为阴,专主渗泄,宜入膀胱诸经,其行水之功,过于猪苓。《衍义》曰∶ 小便既多,肾气焉得复实。扁鹊曰;多服病患眼。《药性》曰∶令人面光无子,乃本草称其 补虚明目治泄精消渴,《珍囊》注其生新水止虚烦,恐无是理。即六味丸中用之,以其渗去 脾湿,退命门火为向导尔。又《药性赋》云∶补阴不足,盖以补阴之功不足也。后世不察,
谓其可以补阴分之不足,大失本旨。
扁鹊云∶多服病患眼,一名水泻,一名及泻,一名芒芋,一名鹄泻。生汝南汝泽,五月 八月,采根阴干。实味,甘无毒,主风痹消渴,益肾气。强阴补不足,除邪湿,久服面生光,
令人无子,九月采。
雷公云∶不拘多少,细锉,酒浸一宿,漉出曝干任用也。叶味咸无毒,主大风,乳汁不 出,产难,强阴气,五月采。
<目录>卷二
草部上<篇名>玄胡索内容:味苦辛,性温无毒,入心肺脾胃四经。活精血,疗产后之疾,调月水,主胎前之证,一 切因血作痛之证并治,酒炒行血,醋炒止血,生用破血,炒用调血。
按∶玄胡索可升可降,为阴中之阳,故能行上下四经,此理血之剂也苟非血证,用之无 益。
<目录>卷二
草部上<篇名>地榆内容:味苦甘酸,性微寒无毒,入大肠肝二经。主下部积热之血痢,止下焦不禁之月经,又主 金疮,除恶肉,崩中带下。得发良,恶麦门冬。
按∶地榆沉寒属阴,专入肝肠以理下焦,血证有热者宜之,若虚寒下陷,血衰泄泻者勿 用。
<目录>卷二
草部上<篇名>防己内容:味辛苦,性平温无毒,入十二经。尤善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盛,疗中风手脚挛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