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卷四
草部下<篇名>艾叶内容:味苦,性微温无毒,入肝脾二经,主灸百病,温中理气,开郁调经,安胎种子,止崩漏,
除久痢,辟鬼邪,定霍乱,生捣汁,理吐衄血。
按∶艾叶温能令肝脾疏畅,而无壅瘀之患。夫人之一身,惟兹气血两端,今土木既调,
则营卫和而百病自却矣。至于湿中等效,又举其偏长耳。煎服者宜新鲜,灸火者宜陈久。生 用则寒,熟用则热。
<目录>卷四
草部下<篇名>薄荷内容:味辛,性微寒无毒,入肺经。主中风失音,下胀气,去头风,通利关节,破血止痢,
清风消肿,引诸药入营卫,能发毒汗,清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
按∶薄荷有走表之功,宜职太阴之部,中风诸患,固其专也。而血痢之证,病在凝滞,
今得辛以畅气,而结凝为之自释矣。
<目录>卷四<篇名>草部下内容:味苦,性温有小毒,入肝肾二经。补元气,祛风湿,强筋骨,长眉发,乌须鬓,明耳 目。得酒良,九月九日采者。
按∶ 功验如上,宜职厥阴少阴二经。高邮军谓其性温,当矣!本草言其性寒,与主 用相违,不亦误乎?久服大能补益,故张咏进御表云∶金棱银线,素根紫 ,谁知至贱之中,
乃伏殊常之品,臣服百剂,耳目聪明,渐服满岁,须髭再黑。罗宁一坠马中风,不意十服即 痊。僧知严七十口眼 斜,数服顿愈。若张益州者,可谓识其用矣!宜去根,连茎叶细锉,
捣烂取汁,熬炼成膏,以甘草、熟地煎膏,炼蜜三味收之,出火毒,酒调服,功妙不可具述。
所谓有小毒者,以生用令人吐也。今既经制度,则毒去而功全矣。
<目录>卷四
草部下<篇名>蒲公英内容:味苦甘,性寒无毒,入脾胃二经。化热毒,消恶疮结核,解食毒,散滞气。细锉,
同忍冬藤取汁入酒,以治乳痈,服罢欲睡,是其功也,睡觉,病已安矣。
按∶丹溪云∶蒲公英花黄属土,宜入太阴阳明经。有一种花叶茎相类而高硕者,非也。
其真者短小塌地,质轻脆,断之有白汁,其花干如葱管空者是也。四时常花,花罢结实,絮 中有子,落处则生,则其禀天地中和之性可见矣,故治诸毒。又为黄花地丁者,以治疔毒者 名也。
<目录>卷四
草部下<篇名>夏枯草内容:味苦辛,性寒无毒,入肝经。主瘰 瘿瘤,湿脾脚肿,肝虚目痛,冷泪羞明,散血破症,
生肌解毒,土瓜为使。
按∶夏枯草三四月开花,是时正厥阴风木主令,其为肝经之药明矣。丹溪曰∶夏至即枯 者,盖禀纯阳之气,得阴气则枯也。
<目录>卷四
草部下<篇名>藿香内容:味甘辛,性微温无毒,入肺脾胃三经。开胃口,进饮食,止霍乱,除吐逆。
按∶藿香辛温,入肺经以调气。甘温,入脾胃以和中。治节适宜,中州得令,则脏腑咸 安,病将奚来?
<目录>卷四
草部下<篇名>荆芥内容:味辛苦,性微温无毒,入肺肝二经。主结气瘀血,酒伤食滞,能发汗,去皮毛诸风,凉 血热,疗痛痒诸疮,其治产晕如神,陈久者良。
按∶荆芥行血疗风,则太阴厥阴之入,固其宜也。今人但遇风证,辄用荆防,此流气散 之相沿尔,不知风在皮里膜外者,荆芥主之,非若防风之入骨肉也,有汗者勿用。
<目录>卷四
草部下<篇名>香薷内容:味辛,性微温无毒,入肺胃二经。主下气,除烦热,定霍乱,止呕吐,疗腹痛,散水肿,
调中温胃,最解暑气。
按∶香薷性温,其除热解暑之功,何若是其着也!不知炎威酷暑,则脏腑伏阴,胸腹有 凝结之忧,而皮肤多蒸热之气,得香薷之辛以散之,温以解之,而伤暑之证,从兹远矣。热 服令人泄泻,久服耗人真气。江右硬梗石生者良,土香薷苗软,但能解暑,其他无效。
<目录>卷四
草部下<篇名>佛耳草内容:味酸,性热有小毒,入肺经。主肺中有寒,及痰嗽劳嗽,款冬花为使。
按∶佛耳专入太阴,大升肺气。宜少用之,过食损目,以性热有小毒也。
<目录>卷四
草部下<篇名>苍耳子内容:味甘,性温有小毒,入肺经。主风寒湿痹,头风脑漏,疔肿困重,疥癣搔痒,血崩,大 风癫痫,善能发汗。炒令香,杵去刺用,反猪肉,解狗毒。
按∶苍耳甘温,故能走表,肺主皮毛,所以入之,肺主风邪,故治疗如上。
<目录>卷四
草部下<篇名>茵陈蒿内容:味苦,性微寒无毒,入膀胱经。主伤寒大热,黄胆便赤。治眼目,行滞气,能发汗,去 风湿。去根用,犯火无功。
按∶茵陈专理溲便,本为膀胱之剂,又何以治疸?盖疸之为病,脾受伤也,而脾之所恶,
湿乘土也,得茵陈以利水,则湿去土安,而疸自愈矣!疸分阴寒阳热二种,阳疸热多,有湿 有燥,同栀子用,一治湿疸。同栀子橘皮治燥疸。阴疸寒多,只有一证,同附子治之。
<目录>卷四
草部下<篇名>使君子内容:味甘,性温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