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31-医学实在易-第35页

,此回天手段。
\x苏合香丸 至宝丹(驰名药,肆中发兑方,不必载。
\x顺气散\x 人参 白术 茯苓 陈皮 青皮 乌药 白芷(各一两) 甘草(五钱)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杯,煎七分温服。
\x匀气散 白术 乌药 人参 天麻(各一钱) 沉香 青皮 白芷 木瓜 紫苏 甘草(各五分)
上锉作一帖,姜三片,水煎服。
\x涤痰汤\x 南星(制) 半夏(泡七次) 枳实 茯苓(各二钱) 橘络(一钱五分) 石菖蒲 人参(各一钱)
竹茹(七分 加生姜五片,水一杯半,煎八分,食后服。
\x竹沥汤\x 治热风心中烦闷、言语謇涩。
竹沥 荆沥(各五分) 生姜汁(三合 上三味相和,温服三合,以酒调服良。一方竹沥、荆沥、梨汁各二合,陈酱汁半合,相 合,微煎一、二沸,滤清,细细灌入口中,治中风不语,昏沉不识人。一方竹沥五合,人乳 汁二合,三年陈酱汁半合,三味相合,分三服治热风,舌强不得语,心神烦闷。一方竹 沥五合人乳汁二合姜汁升生三味相合温分三服日夜各一服,刘、朱、李三子发挥之外后人又增 二 升,生葛汁一升,生姜汁三合,三味相合,温分三服,日夜各一服。刘、朱、李三子发挥之 外,后人又增恶中、食中、寒中、暑中四症。(孙男心典)按∶食中者,过饱食填太阴,上下之 气不通而厥,以平胃散加减煎服,或探吐之,或以备急丸灌之。
\x风引汤\x 治大人中风牵引,小儿惊风螈 ,并治癫、狂、痫。
大黄(二两) 干姜(三两) 龙骨(四两)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 牡蛎(四两) 寒水石 赤石脂 白石脂 滑石 紫石英 石膏(各六两 上十二味,竹簏筛,以苇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约每服一两 半。
风邪内并,则火热内生,五脏亢甚,迸归入心,故以桂、甘、龙、牡,通阳气,安心肾 为君。然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同升,火发必风生,风生必挟木势侮其脾土,故脾气不行,
聚液成痰,流注四末,因成瘫痪,故用大黄以荡涤风火湿热之邪为臣,随用干姜之止而不行 者以补之,为反佐。又取滑石、石膏清金以伐其木,赤白石脂浓土以除其湿,寒水石以助肾 水之阴,紫石英以补心神之虚为使。使大人小儿风引惊痫皆主之。何后世以为石药过多而不 用,反用麝、脑以散真气,花蛇以增恶毒耶。
\x白矾散\x 治急中风、口闭涎上、欲垂死者。
白矾(二两生) 生姜(一两,连皮捣,水二升,煎取一升,二合 上二味,合研,滤分三服,旋旋灌之,须臾吐出痰毒,眼开风退,方可服诸汤散救治。
若气衰力弱,不宜吐之。
\x急救稀涎散\x 治中风涎潮,口噤,气闭不通。
猪牙皂角(四挺肥实不蛀者,去黑皮,)晋矾(一两,光明 上为细末和匀,轻者半钱,重者一钱匕,温水调灌下,不大呕吐,但微微冷汗出一、二 升,便得醒,次缓缓调治,大服亦恐过伤人(孙兆方。
\x三化汤\x 河间云∶中风外有六经之形证,先以加减续命汤,随证汗之,内有便溺之阻隔 ,复以三化汤下之。
浓朴 枳实 大黄 羌活(各等分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两,水三升,煎至一升半,终日服之,以微利为度。
《经》云∶“脾胃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又曰∶“土太过则敦阜。阜,高也;敦,
浓也;既浓而又高,则令除去。此真膏粱之疾,非肾经虚之候也。”何以明之,《经》云∶ “三阴三阳,发病为偏枯痿易。”王注云∶“三阴不足,则发偏枯;三阳有余,则为痿易;
易为痿易常用,而痿弱无力也。”其治宜三化汤,泻令气弱,阳衰土平而愈,若脾虚则肢四 亦不用也。《经》云∶“土不及则卑监。卑者,下也;监者,陷也,坑也。”“四肢皆禀气 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 以益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其治则宜十全散,加减四物,去 邪留正也。
\x肘后紫方\x(《外备》) 疗中风脊强,身痉如弓。
鸡屎(二两) 大豆(一升) 防风(三两)
水二升,先煮防风,取三合汁,豆、鸡矢二味,熬令黄赤色,用酒二升淋之,去滓,然 后入防风汁和,分再服,相去人行六、七里,覆取微汗,避风。
\x华佗愈风散\x 治妇人产后中风、口噤、手足螈 、角弓反张,或产后血晕、不省人 事,四肢强直等症。
荆芥(微炒为末) 每服三钱,豆淋酒调服,或童子小便服之。口噤则抉齿灌下,药下如神 。王贶《指迷方》,加当归等分,水煎服(按∶男子中风亦用之。
\x豆淋酒法\x 黑豆二升,熬令声绝,酒二升,纳铛中急搅,以绢滤取清汁送药,或专用此 汁顿服取汗。
\x续命煮散\x(《外备》) 复荣卫,却风邪。
桂枝(七分) 白芍 甘草 防风 独活 人参 生地 当归 川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