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31-医学实在易-第51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丸 ,食前炒盐汤下。

柴胡梅连散
治骨蒸劳热,久而不愈,三服除根。

柴胡 人参 黄芩 甘草 黄连 当归 白芍(各五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童便一盏,乌梅一个,猪胆五匙,猪脊髓一条,韭根半钱,水一 钟,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无时。原方有前胡,无人参、黄芩、甘草、当归、芍药,余盖从 柴胡饮子增入,以备补虚泻热之用,去前胡者,不欲重散也。

凉膈散
治上焦积热,烦躁、面赤、头昏、咽痛、喉痹、口疮、颊肿、便溺闷赤、谵妄 、睡卧不安(一切风壅。

薄荷 连翘 黄芩 栀子 甘草(各一两半) 大黄 芒硝(各半两 上末,每服二、三钱,加竹叶七片,蜜三匙煎,食后服。与四物各半服,能益血泄热,
各双和散。《本事》加赤芍、干葛,治诸热病,屡效。
《玉机》云∶轻者宜桔梗汤,本方去硝、黄加桔梗,舟楫之品,浮而上之,去胸中无形 之热,且不犯中、下二焦也。

大枣汤
治水饮作痛,峻剂不可轻用。

大戟 芫花(炒) 甘遂(各等分,研 用大枣十枚,水二杯,煎七分,去滓,入药方寸匕约有七分服。次早当下,未下,再一 服。服后体虚,以稀粥调养。

栝蒌薤白白酒汤
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寸沉迟,关上小紧。

栝蒌(连皮子捣,五钱) 薤白(如干者,用三钱,生者,用六钱 白酒三杯,煎八分服。加半夏二钱,名栝蒌薤白半夏汤,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

薯蓣丸
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

薯蓣(三十分) 茯苓 柴胡 桔梗(各五分) 白术 芍药 防风 芎 麦冬 杏仁(各六 分)
阿胶 人参(各七分) 干姜 甘草(各二分) 白蔹 干地黄 当归 桂枝 神曲 豆黄卷 大枣(百枚 上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魏念庭曰∶人之元气在肺,人之阳气在肾,既剥削,则难于遽复矣,全赖后天之谷气资 益其生。是荣卫非脾胃不能通宣,而气血非饮食无由平复也。仲景故为虚劳诸不足而兼风气百疾,立此薯蓣丸之法,方 中以薯蓣为主,专理脾胃,上 损下损,至此可以撑持,以人参、白术、茯苓、干姜、豆黄卷、大枣、神曲、甘草助之,除 湿益气,而中土之令得行矣,以当归、芎 、芍药、地黄、麦冬、阿胶养血滋阴,以柴胡 、
桂枝、防风去邪散热,以杏仁、桔梗、白蔹下气开郁。惟恐虚而有热之人,滋补之药,上拒 不受,故为散其邪热,开其逆郁,而气血平顺,补益得纳,为至当不易之道也。

大黄 虫丸
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房室伤,饥伤、劳伤 、经络荣卫伤,内有干血,肌肉甲错,目黯黑。缓中补虚。

大黄(十分,蒸)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 杏仁 虻虫(各一升) 芍药(四两) 干漆(一 两) 干地黄(十两) 水蛭 蛴螬(各一百枚) 虫(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炼蜜丸,小豆大,酒服五丸,日三服。
尤氏曰∶风气不去,则足以贼正气,而长生不荣,故薯蓣丸为要方,干血不去,则足以 留新血,而渗灌不周,此丸为上剂。
愚按∶此丸从《内经》四乌 一芦茹丸悟出,但不如四乌 一芦茹丸之平易近人也 。
防己黄 汤
治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

防己 黄 (各三钱) 炙草(三钱五分) 白术(二钱) 生姜(四片) 大枣(一枚)
水二杯,煎八分服。服后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 微汗瘥。喘者加麻黄,胃中不和者加芍药,气上冲者加桂枝。

附子粳米汤
治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

附子(二钱,制) 半夏(四钱) 炙草(一钱) 粳米(五钱,布包) 大枣(二枚 水三杯,煎八分温服,日夜作三服。

大黄附子汤
胁下偏痛,发热脉紧弦者。

大黄(三钱) 附子(三钱) 细辛(二钱 水二杯,煎八分服。

桂枝新加汤
治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

桂枝 人参(各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 生姜 芍药(各四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分温服一升,余如桂枝汤法。

大柴胡汤
治太阳病未解便传入阳明,大便不通,热实心烦,或寒热往来,其脉沉实者 ,以此方下之。

芍药 黄芩 枳实(各三钱) 柴胡(八钱) 半夏 生姜(各五钱) 大枣(四枚 上七味,以水三杯,煮取杯半,去滓,再煎八分,温服,日三服。一方用大黄二钱,若 不加大黄恐不为大柴胡汤也。

桃仁承气汤
治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 ,当先解外,外已解,但小腹急结者乃可攻之。

桃仁(十七个) 大黄(四钱) 甘草(二钱) 桂枝(二钱) 芒硝(二钱 上五味,以水二杯半,煮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