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38-医学纲目-第68页

姜加入补药中,神效。此丹溪法也。
<目录>卷之六·阴阳脏腑部<篇名>治恶寒属性:〔丹〕阳虚恶寒,用参 之类,甚者加附子少许,以行参 之气。
永康吕亲家,形瘦色黑,平生喜酒,多饮不困,年近半百,且有别馆。忽一日大恶寒战,且自言渴,却不 能饮。予诊其脉大而弱,惟右关稍实,略类弦,重取则涩。遂作酒热内郁不得泄,由表热而下虚也。黄 一物,
与干葛同煎,与之尽。黄 二两,干葛一两。脉得小,次日安矣。
〔垣〕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
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气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当升阳 益胃,名曰\x升阳益胃汤\x。
羌活(半两) 柴胡(三钱) 独活(半两) 防风(半两。以其秋旺,故以辛温泻之) 人参(一两,去 芦) 甘草(炙,一两) 白术(三钱) 半夏(一两,汤洗,脉涩者可用) 黄 (二两) 泽泻(三钱,
不淋者勿用) 黄连(二钱) 茯苓(二钱,小便利不渴者勿用) 橘皮(不去穣,四钱) 白芍药(五钱。何故秋 旺用人参、白术、芍药之类反补旺,为脾胃虚则肺受病,故因时而补母虚也。)
上 咀,每服三钱,生姜五片,枣二枚去核,水三盏,同煎至一盏,去渣,温服,早饭后午饭前服之。禁 忌如前。其药渐加至五钱止。服药如小便罢,而病加增剧者,是不宜利小便,当少去茯苓、泽泻。若喜食,
初一二日不可饱食,恐胃再伤,以药力尚少,胃气不得转运升发也,须薄滋味,或美食助其药力,益升浮之 气而滋其胃气,慎不可淡食以损药力,而助邪气之降沉。可以小役形体,使胃与药转运升发,慎勿大劳役,
使复伤胃气。若脾胃得安静,尤佳。若胃气稍强,少食果以助谷药之力。五谷为养。五果为助者也。(禁忌如前 者,服药讫忌语话一二时辰,及酒湿面大料物,及冷蒸寒凉淡渗之物。)
\x黄 补胃汤\x 治表虚恶贼风。
黄 (三钱) 甘草(一钱) 麻黄(一钱) 草豆蔻(一钱半) 橘皮(一钱半) 青皮(七分)
当归(一钱) 香白芷(一钱半) 升麻(三分) 本(三分) 柴胡(六分) 黄柏(八分)
上锉如麻豆大,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前服。
〔丹〕缙云胡君锡,年三十一岁,形肥而大,色稍苍浓,家富而足,更专嗜口味。两年前得消渴病,医与 寒凉药而得安。有一人教以病后须用滋补,令其专用黄雌鸡,因此食至千余只,渐有膈满呕吐之病。医者意为 胃寒,遂以附子、沉香之药百余帖,呕病除。月余天气大热,忽恶风,足亦怕地气,遂堆糠尺许浓,上铺以簟,
糊以重纸,方可坐卧,而两手不能执笔,口鼻皆无气以呼吸,欲言无力,行十余步便困倦,脉皆浮大而虚,仅 得四至。予作内有湿痰,因多服燥热药,遂成气耗血散。当此夏令,自合便死。因其色之苍浓,元气尚全,可 以安谷,遂以人参。黄 、白术熬膏,煎淡五味子汤,以竹沥调饮之,三日诸病皆愈。令其顿绝肉味,一月后 康健如旧。又以鸡汤下饭,一月后胸腹膨满甚,自煎二陈汤加附子、白豆蔻饮之,其病顿除。遣人问调理药,
予教以绝去诸药与肉饮,自然平安。
上阳虚恶寒五法,皆以参 为君。首一法佐以附子,中三法佐以升阳之剂,末一法佐以消痰之剂也。
〔垣〕夫脾胃之症,始则热中,终传寒中。经云∶阴盛生内寒。厥气上逆,寒积于胸中,是肾水反来侮土,
此谓所胜者妄行也。作中满腹胀,作涎,作清涕,或溺,足下痛,不能任身履地,骨乏无力,喜睡,两丸多冷,
时作阴阴而痛,或妄见鬼状,夜梦亡人,腰背胛眼腰脊俱痛,而不渴不泻。此温气去,寒独留,寒独留则血凝 泣,血凝泣则脉不通,故其脉盛大以涩,名曰寒中。
\x白术附子汤\x 白术 附子(炮) 陈皮 苍术(制) 浓朴(制) 半夏(汤泡) 茯苓(去皮) 泽泻(各一两)
猪苓(去皮,半两) 肉桂(四钱)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食前温服,量虚实加减。
夫病热中症者,冲脉之火附二阴之里,传之督脉。督脉者,第二十一椎下长强穴是也,与足太阳膀胱寒气 为附经。督脉其盛也如巨川之水,疾如奔马,其势不可遏。太阳寒气细细如线,督脉逆太阳,寒气上行,冲顶 入额,下鼻尖,入手太阳,传于胸中。手太阳者,丙,热气也。足太阳膀胱者,壬,寒气也。壬能克丙,寒热逆 于胸中,故脉盛大。其手太阳小肠热气不能交入膀胱经,故十一经之盛气积于胸中,故其脉盛大。其膀胱逆行 盛之极,子能令母实,手阳明大肠金即其母也,故燥旺。其燥气挟子之势,故脉涩而大便不通。以此言之,脉 盛大以涩者,手阳明大肠脉也。
若见此病中一症皆为寒,禁用诸甘酸药。
〔《素》〕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