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66-医经原旨-第77页

之精日加 消败,是为失精。精失则气衰,气衰则不运,故为留聚而病有所并矣。)不在脏腑,不变躯形,诊之 而疑,不知病名。(如前二病者,求之内证,则脏腑无可凭,求之外证,则形躯无所据。诊者不明其故,
则未有不疑而莫识其为何病也。)身体 日减,气虚无精。(其病渐深,则体为瘦减;其气日虚,则精无以生。)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及其 病深,则真气消索,故曰“无气”。无气则阳虚,故洒然畏寒也。阳虚则神不足,故心怯而惊也。)
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荣。(精气俱损,则表里受困,故外耗于卫,内夺于荣,此其所以为深也。)
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过也。(虽曰良工,而不能察此,则不得其情,焉知其本,此过误之一也。)
凡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饮食有膏粱藜藿之殊,居处有寒温燥湿之异,因常知变,必详问而察之。)
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乐则喜,喜则气缓;苦则悲,悲则气消。
故苦乐失常,皆伤精气,甚至竭绝,则形体毁沮。沮,坏也。)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怒伤肝,肝藏血,
故伤阴;喜伤心,心藏神,故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厥气,逆气化。凡喜怒过度而伤其精气 者,皆能令人气厥逆而上行。气逆于脉,故满脉;精脱于中,故去形。)愚医治之,不知补泻,不知病情,
精华日脱,邪气乃并,此治之二过也。(不明虚实,故不知补泻;不察所因,故不知病情;以致 阴阳败竭,故精华日脱。阳脱者,邪并于阴;阴脱者,邪并于阳,故曰“邪气乃并”。此愚医之所误过之二也。)
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从容知之。为工而不知道,此诊之不足贵,此治之三过也。(比类,比别例类也。
奇恒,异常也。从容,安详静察也。凡善诊者,必比类相求,故能因阴察阳,因表察里,因正察邪,因此 察彼,是以奇恒异常之脉证,皆自从容之法而知之矣。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 毕矣。工不知此,何证之有?此过误之三也。又如脾虚浮似肺,肾小浮似脾,肝急沉散似肾,此皆工之所时 乱也,惟从容而后得之。)诊有三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及欲侯王。(三常,即常贵贱,常贫富,常 苦乐之义。封君败伤者,追悔已往,及欲侯王者,妄想将来,皆致病之因。)
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抑郁不伸,故精 神内伤。迷而不达,不亡不已也。)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 为挛。(忧愁思虑则心肺俱伤,
气血俱损,故为是病。)医不能严,不能动神,外为柔弱,乱至失常,病不能移,则医事 不行,此治之四过也。(戒不严,则无以禁其欲;言不切,则无以动其神。又其词色外为柔弱而委随从顺,
任其好恶,则未有不乱而至失其常者。如是则病不能移,其于医也何有?此过误之四也。)凡诊者,必知 终始,有知余绪,切脉问名,当合男女。(“必知终始”,谓原其始,要其终也。“有知余绪”,谓察其本,
知其末也。切其脉必问其名,欲得其素履之详也。男女有阴阳之殊,脉色有逆顺之别,必辨男女而察其所 合也。)离绝菀结,忧恐喜怒,五脏空虚,血气离守,工不能知,何术之语?(离者,失其亲爱。绝者,断 其所怀。菀,谓思虑抑郁。结谓深情难解。忧则气沉,恐则气怯,喜则气缓,恚则气逆,凡此皆伤 其内,故令五脏空虚,血气离守。医不知此,何术之有?)尝富大伤,斩筋绝脉,身体复行,令泽不息。(
大伤,谓甚劳甚苦也,故其筋如斩,脉如绝,以耗伤之过也。虽身体犹能复旧而行,然令泽不息矣。
泽,精液也。息,生长也。)故伤败结,留薄归阳,脓积寒炅。(故,旧也。言旧之所伤,有所败结,血气 留薄不散,则郁而成热,归于阳分,故脓血蓄积,令人寒炅交作也。炅,居永切,热也。)粗工治之,
亟刺阴阳,身体解散,四肢转筋,死日有期。(粗工不知寒热为脓积所生,脓积以劳伤所致,乃治以常法,
急刺阴阳,夺而又夺,以致血气复伤,故身体解散,四肢转筋,则死日有期。谓非粗工之误之者耶?)
医不能明,不问所发,惟言死日,亦为粗工,此治之五过也。(但知死日而不知致死者,由于施治之不当,
此过误之五也。)凡此五者,皆受术不通,人事不明也。(不通者,不通于理也。物理不通,焉知 人事?以上五条,所不可不知也。)故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阴阳气候之变,人身应 之以为消长,此天道之不可不知也。)五脏 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脏腑有雌雄,经络有表里,刺灸石药,各有所宜,此脏象之不 可不知也。)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经道,常道 也。不从容于人事,则不知常道。不能知常,焉能知变?人事有不齐,品类有同异,知之则随方就圆,因变 而施,此人事之不可不知也。)审于部分,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八正,八节之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