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07-杂病广要-第68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半两)
每服七钱,水二盏,姜三片,乌梅一个,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医统》)(按∶此方人参、麻黄 、木香宜 去,用其他诸品亦须随证减却。)
治阴虚火妄,五心烦热,用七八岁无病童子小便,去头尾,要白色者一盏,或食前或食远服之。每日二三 次服之,降火滋阴最速。童便红黄者勿用,若误服伤脾胃而作泄泻,慎之。(《寿世保元》)(按∶《外台》∶ 《必效》骨蒸病,取三岁童子小便五升,煎取一大升,以三匙蜜和服云云。盖龚氏所本。)

利肺诸方
治骨蒸肺痿烦躁,四肢疼痛,不能饮食,宜服知母散方。

知母(三分) 陈橘皮(三分) 芦根(一两) 麦门冬(一两) 地骨皮(一两) 赤茯苓(三分)
甘草(半两) 赤芍药(三分) 柴胡(一两)
上件药捣稀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又 治骨蒸,手足烦热,多渴,不能饮食,芦根散,于本方去橘皮、芍药、柴胡,加黄芩、人参、栝蒌根。
人参清肺汤,疗肺痿劳嗽,唾血腥臭,干呕烦热,声音不出,肌肉消瘦,倦怠减食。
人参(去芦) 地骨皮 阿胶(麸炒) 杏仁(去皮尖麸炒) 知母 桑白皮(去粗皮) 甘草(炙)
罂粟壳(去蒂盖蜜炙) 乌梅(去核)
上等分, 咀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乌梅、枣子各一枚,同煎至一盏,滤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两滓并煎一服。(《和刘》)
治劳嗽咯脓血,蛤蚧散。
蛤蚧(酒浸一宿醋炙) 知母 贝母 鹿角胶(炙) 甘草(炙) 杏仁(去皮尖炒) 人参 干葛 楷杷叶(去毛各一两用酥涂炙)
上件药细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入桑白皮,水一大盏,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传家秘宝》)
治久嗽不愈,肺间积虚热,久则成疮,故嗽出脓血,晓 夕不止,喉中气塞,胸膈噎痛。蛤蚧、阿胶、生犀角、鹿角胶、羚羊角各一两,除胶外皆为屑,次入胶,分四 服。每服用河水三升,于银石器中,慢火煮至半升,滤去滓,临卧微温,细细呷其津。候服尽再槌,都作一服;
以水三升,煎至半升,如前服。若病患久虚不喜水,后当减水。张刑部子皋病极,田枢密况送此方,遂愈。
(《本草衍义》)《济世全书》名五龙汤,曰∶若为末,炼蜜为丸,噙化最妙。
阿胶散,治肺痿损伤,气喘咳嗽有血。
阿胶 侧柏叶(各一两) 熟地黄 人参 麦门冬(各三分) 茯苓(半两) 蛤蚧(一只全者)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米汤调下,食后。(《鸡峰》)
蛤蚧散,治积劳久咳失音方。
蛤蚧(一对去口足温水浸去膜刮了皿脉用好醋炙) 诃子(煨去核) 阿胶(炒) 熟地黄 麦门冬(去 心) 细辛(去苗)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末,蜜丸如皂子大,每服一丸含化,不拘时候服。(《三因》)《妇人良方》治肺间邪气,胸中积血 作痛,失音痰喘,含化丸,即本方。
蛤蚧散,治虚劳,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不思饮食。
蛤蚧(一对洗净酥炙) 人参(五钱) 百部(去苗五钱) 紫菀(取茸五钱)
贝母(五钱) 款冬花(三钱) 阿胶(蛤粉炒五钱) 鳖甲(醋炒五钱)
柴胡(五钱) 甘草(炙一钱) 杏仁(去皮尖三钱) 黄 (蜜炒五钱)
上十二味,为粗末,每五钱,水煎服。(《点雪》)(按∶此本《杨氏》人参蛤蚧散,今去肉桂、半夏。)
保和汤。
知母(蒸五分) 贝母(三钱) 天冬(去心) 麦冬(去心一钱) 苡仁(五钱) 北五味(十粒)
甘草 桔梗 马兜铃 百合 阿胶(蛤粉炒成珠各八分) 薄荷(二分)
水煎,入饴糖一匙,温服。虚者加人参。(《心悟》)(按∶此本《十药神书》方,今颇有增损。)
涤痰汤,治心火克肺金,久而不愈,传为肺痿,咽嗌雌哑,胸膈痞闷,呕吐痰涎,喘急难卧者,并服之。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麦门冬 胆南星 枳实 黄连 人参 桔梗(各五分) 竹茹(一钱)
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外科正宗》)
夏贵公熏劳,治咳嗽发热,骨蒸不已。
好雄黄(三钱) 茜草(二钱) 款花(二钱) 玄参(三钱) 百部(三钱) 艾叶(一钱) 信石 (半钱) 雌黄(半钱) 雷丸 浓朴 上作末,以香炉有盖者封固,止留一小孔出烟,患人以纸塞鼻,以口吸其烟,久则饮少清米饮,日三次,
虫死嗽愈。一加百部、芜荑仁、苏木,熔蜡和,堆纸上。贵公在蜀作宣抚,甚秘宝之,以膏肓之疾,药不能及,
熏之有效。(《永类》)
经验治患劳,火烧香法,玄参一斤,甘松六两,为末,炼蜜一斤和匀,入瓷瓶内封闭,地中窨十日取出,
更用灰末六两,更炼蜜六两和匀,入瓶内封,更窨五日取出,烧入鼻中,常闻香,疾自愈。(《纲目》)
治久嗽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