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358-灵枢识-第48页

以上下焦言清浊者。皆非。清者属阴。其性精专。故化生血脉。而周行于经随之中。是为营气。浊者属阳。
其性 疾滑利。故 不循经络。而直达肌表。充实于皮毛分肉之间。是为卫气。然营气卫气。无非资藉于宗气。故宗气盛则营卫和。
宗气衰则营卫弱矣。营、营运于中也。卫、护卫于外也。脉者非气非血。其犹气血之橐 也。营属阴而主里。
卫属阳而主表。故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卫气篇曰。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正 此之谓。
介按、卫在脉外者。谓卫气上输于肺。走于脏腑。外达皮毛。以为护卫营血之作用。故三十二难曰。心 者血。肺者气。血为营。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营卫。通行经络。营周于外。亦即此意也。
\x阳陇\x 马云。陇、当作隆。素问生气通天论。有日中而阳隆。盖古以隆、陇通用。张云。陇、盛也。
方以智通雅云。阳陇阴陇。子午之桥起关也。犹言拥起为陇。而过此渐平迤也。庄子曰。于是桥起。简案、素 离合真邪论。经之动脉。其至也亦时陇起。义正同。
\x太阴主内 太阳主外\x 张云。太阴手太阴也。太阳足太阳也。内言营气。外言卫气。营气始于手太 阴。而复会于太阴。故太阴主内。卫气始于足太阳。而复会于太阳。故太阳主外。营气周流十二经。昼夜各二 十五度。卫气昼则行阳。夜则行阴。亦各二十五度。营卫各为五十度。以分昼夜也。
\x夜半为阴陇\x(止)\x阴受气矣\x 张云。夜半后为阴衰。阳生于子也。日西而阳衰。阴生于午也。如金匮 真言论曰。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 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即此节之义。
\x夜半而大会\x(止)\x与天地同纪\x 张云。大会言营卫阴阳之会也。营卫之行。表里异度。故尝不相值。惟 于夜半子时。
阴气已极。阳气将生。营气在阴。卫气亦在阴。故万民皆瞑而卧。命曰合阴。合阴者。营卫皆归于脏。而会于 天一之中也。平旦阴尽而阳受气。故民皆张目而起。此阴阳消息之道。常如是无已。而与天地同其纪。所谓天 地之纪者。如天地日月。各有所会之纪也。
\x昼瞑\x 甲乙作夜寤。
\x昼精\x 熊氏俗解难经四十六难注云。精、清爽也。
\x相搏\x 甲乙。搏、作薄。
\x从来\x 甲乙。来、作始。
\x营出于中焦 卫出于下焦\x 张云。营气者。由谷入于胃。中焦受气。取汁。化其精微。而上注于肺。
乃自手太阴始。周行于经随之中。故营气出于中焦。卫气者。出其悍气之 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
不入于脉。故于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循头项下行。始于足太阳膀胱经。而行于阳分。日西阳尽。则始于足 少阴肾经。而行于阴分。其气自膀胱与肾由下而出。故卫气出于下焦。又云。卫气属阳。乃出于下焦。下者必 升。故其气自下而上。亦犹地气上为云也。营本属阴。乃自中焦而出于上焦。上者必降。故营气自上而下。亦 犹天气降为雨也。虽卫主气而在外。然亦何尝无血。营主血而在内。然亦何尝无气。故营中未必无卫。卫中未 必无营。但行于内者便谓之营。行于外者便谓之卫。此人身阴阳交感之道。分之则二。合之则一而已。志云。
下、当作上。决气篇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五味篇曰。辛入于胃。
其气走于上焦。上焦者。受气而荣诸阳者也。卫者阳明水谷之悍气。从上焦而出。卫于表阳。故曰卫出上焦。
简案、千金方三焦病论云。荣出中焦。卫出上焦。荣者络脉之气道也。卫者经脉之气道 也。外台引删繁论。亦同。志注。不可言无据也。明理论引亦作上焦。
\x上焦出于胃上口\x(止)\x下足阳明\x 千金及外台引删繁作胃上脘。张云。胃上口即上脘也。咽为胃系。水谷 之道路也。膈上曰胸中。即膻中、也。其旁行者走两腋。出天池之次。循手太阴肺经之分。而还于手阳明。其 上行者至于舌。其下行者交于足阳明。以行于中下二焦。凡此皆上焦之部分也。志云。按金匮要略曰。若五脏 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盖三焦乃初阳之气。营运于上下。通合于肌腠。不入于经俞。是以上焦之气。常与荣俱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二 十五度者。与充肤热肉之荣血。间行于皮肤脏腑之文理也。上焦出胃上口。上贯膈。布胸中。走腋下。至阳明。
上至舌。此论上焦气之所出。与经脉之循臂肘、上肩胛、入缺盆、出耳颊之不同也。
\x常与荣\x(止)\x大会于手太阴矣\x 张云。上焦者。肺之所居。宗气之所聚。营气者。随宗气以行于十四 经脉之中。故上焦之气。常与营气俱行于阳二十五度。阴亦二十五度。阳阴者。言昼夜也。昼夜周行五十度。
至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