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
乌梅丸
见三卷呕吐。
〔疝痛〕
立效散
楂肉(一两) 川楝子 茴香(盐水炒) 枳实 茅术 香附 山栀(姜汁炒)
青皮(醋炒。各五钱) 吴萸(三钱) 为末,每服五钱。
〔肠痈〕
大黄汤
丹皮 栝蒌(各三钱) 桃仁 大黄 芒硝(各二钱)
〔肠痈〕
牡丹散
见本卷胃脘痈。
〔肠痈〕
排脓散
见一卷肺痈。
〔中恶〕
苏合香丸
见一卷中风。
〔六郁〕
越鞠丸
见三卷郁。
〔利湿〕
平胃散
术 朴 陈 草 〔降火〕
逍遥散
见一卷火。
〔除痰〕
二术二陈汤
见二卷痰饮。
【目录】卷之六\腹痛论治【篇名】腹痛脉案属性:夏氏 当脐 痛,触寒屡发,痛来饮食都废,神色清减,脉虚弦。据述服和肝调气不应,数年前曾以 鸦片烟脚为丸,服下痛止。夫鸦片能行下体经络,此症明系血络阻滞为患,况痛久入络,宜辛温以通之。若但 如四七汤、四磨饮仅开气分。昔贤谓经主气,络主血,不分经络,安能应手。用当归须(酒拌)、延胡、
小茴(酒焙)、新绛、桃仁(研)、旋复花(绢包煨),服效。
薛 寒热咳嗽,数日后小腹掣痛,疑为肠痈。诊脉浮弦,全不沉数,乃络虚气聚,非肠痈也。用杏仁、
栝蒌、茴香、橘核、当归、延胡(俱酒焙)、木瓜,二服全瘳。
沈氏 冬寒小腹瘕聚,左胁撑痛,上攻胸背,大小便不通,胀闷欲绝,汤饮不下,兼发寒热,脉短涩,宜 先导其瘀滞,古云痛则不通也。枳壳、桃仁(各二钱)、浓朴(姜制)、青皮(麸炒各七分)、
延胡(酒炒)、归尾(酒润。各钱半)、苏梗、郁李仁(各二钱)、沉香(磨汁三分),二服痛定,二便通调,
惟左胁偶一隐痛。原方去桃仁、归尾、苏梗、延胡,加郁金、香附,沉香改木香,仍磨汁冲服。又将煎剂挫 为细末,服愈。
【目录】卷之六【篇名】肩背手臂痛论治属性:经曰∶背者胸中之腑,背曲肩随,腑将坏矣。又曰∶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又曰∶肺盛有余,
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又曰∶邪在肾,则肩背痛,
是肾气上逆也。盖肩背为太阳经所循,又为肺脏分域,凡太阳经及肺俞为病,固足致痛,而肾气逆攻,亦足致 痛焉。故肩背痛,不可回顾,此手太阳经气郁不行,宜风药散之。防风通气散。肩背痛、脊强,腰似折,项似 拔,此足太阳经气郁不行。羌活胜湿汤。如肺受风热,而肩背痛,羌活散。肺气虚而肩背寒,补中益气汤加麦 冬、五味。肾气逆冲,挟脊而上攻背痛者,系督脉主病,治在少阴。宜川椒、桂枝、茯苓、附子、牛膝、远志、
沉香、小茴香。亦有肝浊逆冲,从腹而上攻背 痛者,系冲任主病,治在厥阴。宜干姜、川椒、桂枝、乌梅、川连、白芍、细辛、川楝肉。伤湿而肩背重痛者,
当归拈痛汤。寒饮伏结,肩背冷痛者,白术附子汤。素有痰饮,流注肩背手臂作痛者,导痰汤。因于气滞者,
乌药顺气散。因于血虚者,四物汤加秦艽、姜黄。因营虚络脉失养,风动筋急者,舒筋汤。阳明脉衰,肩胛筋 缓不举而痛,宜调补络脉。生 、于术、当归、防风根、姜黄、桑枝、甘杞子、橘络。督脉虚,背痛脊高突,
鹿角霜、杞子、归身、杜仲、茯苓、沙苑子。劳力或坐久而致脊背痛者,补中益气汤,或八珍汤加黄 。
凡背痛,通用姜黄散,更须加防风、羌活引经。肥人喜捶而痛减者,属痰,宜除湿运痰,兼补脾气。六君子汤 加木香。瘦人多由营弱卫衰,宜调气养血。圣愈汤加桂枝、白芍。手臂为手六经交会,或为风寒湿所搏,或 因饮液流入,或因提挚重物,皆能致痛。因风湿者,除湿蠲痛汤加姜黄、当归、桂枝。因风热者,秦艽地黄汤。
因寒湿者,五积散加减。湿痹经络者,蠲痹汤。肢节痛,臂不能举者,舒筋汤加油松节、威灵仙。骨痛筋挛,
血脉凝涩者,透经解挛汤。痰饮流入四肢,肩背手臂酸痛软痹者,导痰汤加姜、炒白术、姜黄、木香。中脘 停痰伏饮,脾不能运,臂战不举,脉来沉细者,指迷茯苓丸。挈重伤筋臂痛,宜和气调血,十全大补汤。血 不荣筋者,四物秦艽汤加玉竹。手屈而不能伸者,病在筋,薏苡仁汤。伸而不能屈者,病在骨,白术附子汤。
手肿痛连臂,蠲痹汤加桑枝。凡用薄桂,能横行手臂。片子姜黄,能引至手臂,油松节,能透入骨节。丹 溪治臂痛,以二陈汤加酒炒黄芩、苍术、羌活。是风痰湿热兼治也。
【目录】卷之六\肩背手臂痛论治【篇名】附方属性:〔散风〕
防风通气散
羌 防 荆 栀 术 归 芍 芎 翘 薄荷(各五钱) 桔梗 黄芩 石膏(各一两) 甘草 滑石(各二两) 每服八钱,加姜、葱,水煎。
〔除湿〕
羌活胜湿汤
见一卷湿。
〔风热〕
羌活散
羌 防 辛 芎 枳 菊 芩 苓 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