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414-类证治裁-第151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蔓 荆前胡 石膏 加姜煎。
〔升提〕
补中益气汤
见一卷中风。

〔伤湿〕
当归拈痛汤
见一卷湿。

〔寒饮〕
术附汤
见五卷痉。

〔痰饮〕
导痰汤
见一卷中风。

〔气滞〕
乌药顺气散
见一卷中风。

〔血虚〕
四物汤
地 芍 归 芎 〔营虚〕
舒筋汤
姜黄(四两) 草 羌(各一两) 归 术 赤芍 海桐皮(各二两) 每服五钱,

姜水煎。
〔劳力〕
八珍汤
见一卷中风。

〔通用〕
姜黄散
姜黄(四两) 炙草 羌活 白术(各一两) 每服一两,水煎。

〔补脾〕
六君子汤
见一卷中风。

〔气血〕
圣愈汤
见二卷劳瘵。

〔风湿〕
除湿蠲痛汤
一名除湿蠲痹汤,见五卷痹。

〔风热〕
秦艽地黄汤
见五卷痹。

〔寒湿〕
加减五积散
见一卷湿。

〔湿痹〕
蠲痹汤
见五卷痹。

〔挛痛〕
透经解挛汤
炮甲片(三钱) 羌 防 归 荆 草 红花 苏木 蝉蜕 天麻(各七分) 白芷(一 钱)

连翘 川芎(各五分) 水煎。
〔停饮〕
指迷茯苓丸
见二卷痰饮。

〔挚重〕
十全大补汤
见一卷中风。

〔血虚〕
秦艽四物汤
见五卷痹。

〔筋不伸〕
薏仁汤
薏苡 归 芍 麻黄 官桂 苍术 甘草 姜 〔痰注〕
二陈汤
见一卷中风。

【目录】卷之六【篇名】腰脊腿足痛论治属性:(腰酸 腰偻废 腰软 尻 膝 跟附)
经云∶腰者肾之腑。又云∶太阳所至为腰痛,惟肾与膀胱相表里,故腰在经则属太阳,在脏则属肾。
经言太阳腰痛者,外感六气也。经言肾经腰痛者,内伤房劳也。而又为冲任督带之要会,
其所由致痛者,以肾气本虚,而风寒湿热之邪,皆可乘虚而入,即诸奇经亦多统系焉。凡腰脊酸痿,绵绵作痛,
并腿足酸软者,肾虚也。遇阴雨则隐痛,或久坐觉重者,湿也。得寒则痛,喜近温暖者,寒也。得热则痛,喜 近清凉者,热也。闪挫痛,或跌扑损伤者,血瘀也。肝脾伤,由忧思郁怒者,气滞也。负重致痛者,劳力也。
凡此皆属标,而肾虚为本,详其治法。肾虚痛者,多由房欲,但察其既无表邪,又非湿热;或年力衰颓,
或情志怫郁;或行立不支,而坐卧少可;或疲倦无力,而动劳益甚;或面色惨晦,脉候虚微,皆肾经不足也。
但肾阳虚者,脉微无力,小便清利,神疲气短,宜益火之源。肾气丸、鹿茸丸。肾阴虚者,脉洪而数,虚火 时炎,小便黄赤,宜壮水之主。地黄汤、大补丸。肾阴阳俱虚者,脉虚而大,宜水火平调。无比山药丸。其 六气乘虚,侵犯太阳,如伤风腰痛,症必寒热,脉必浮,痛连背脊,牵引两足。小续命汤加减。伤寒腰冷如冰,
脉必紧,得热则减。姜附汤加肉桂、杜仲,外用摩腰膏。伤湿,由坐卧湿地,或伤雨露,身重,脉缓,天阴更 甚,腰溶溶如坐水中。宜茯苓皮、木防己、晚蚕砂、滑石、浓朴、萆 、薏苡、渗湿汤、肾着汤。湿兼风,
一身尽痛,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湿兼寒,腹痛自利,姜附汤。湿兼热,郁久化火,当归拈痛汤。风 寒湿痹痛,川乌头三个,生捣为末,少加盐水,调摊帛上,贴痛处立止。热痛脉必洪数、口渴便秘,甘豆汤加 续断、天麻。如阴虚火盛,当滋阴降火,滋阴八味丸。闪挫跌扑诸痛,肝脉搏坚而长,两尺实,不可俯仰,复 元通气散酒调下。若血瘀痛,转动如刺,大便黑,或秘结,四物汤加红花、桃仁、穿山甲、延胡索、大黄。
外用酒糟、葱白、生姜捣烂罨之,尤效。气滞腰痛,脉沉弦,或结伏,乌药顺气散,不应,八味顺气散。
肝气失畅,卧觉腰痛,频欲转侧,晓起则止,柴胡舒肝散。痰注痛,脉滑或沉,痛在一块,导痰汤加香附、乌 药、枳壳。伤力腰痛,大补汤下青娥丸。腰肋如带束引痛,此带脉为病,宜辛散其结,甘缓其急。用延胡、
归须、桑寄生、杞子、小茴、沙苑子、或调肝散。痛久络虚,宜调补奇脉。用核桃、当归、杜仲、羊腰、鹿角、
杞子、牛膝、补骨脂。老人虚人肾亏腰 痛,不能转侧。宜二至丸,或立安丸。腰酸属房劳肾虚,宜峻补。青娥丸。若走精,六味丸去泽泻,加鱼鳔、
沙苑子、五味子。妇女腰酸,六味丸加杜仲、续断。腰偻废,乃热邪深入,血脉久闭。桃仁承气汤、多用肉桂,
少用熟附子行经。痛者可治,不痛久废者,不可治。腰软湿袭经络者,肾着汤。风袭腰背者,牛膝酒。斫丧太 过者,八味丸、补髓丹。脊者,督脉及太阳经所过,项脊常热而痛者,阴虚也。六味丸加麋茸。常寒而痛者,
阳虚也。八味丸加鹿茸。太阳经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羌活胜湿汤。脉浮紧为伤寒,麻黄汤。沉缓为风 湿,柴胡汤加减。尻乃足少阴及督脉所经,兼属厥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