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风,多烦而躁也。戴元礼曰∶烦躁,阴阳经皆 有之,阳明经有燥屎故烦,此当下。承气汤。太阳经已得汗,渴烦者,五苓散。少阳胸满而烦,小柴胡汤。
阴烦,少阴为多,由阳气传入阴经,阴得阳而烦,自利而渴,烦不眠者,辰砂五苓散。若非是阳气传阴,阴气 犯阴经,吐利,手足厥冷而烦。经云∶阳虚阴乘之,故烦。又云∶阴盛发躁,欲坐井中。吴茱萸汤,甚者四逆 汤加葱白二茎。外有虚烦一症,乃病愈后阴阳未复,时发烦热。竹叶石膏汤。
李东垣曰∶血虚发躁,烦渴引饮,至夜尤甚,脉洪大,按之无力。当归补血汤。若以白虎汤服之,则误矣。
若脉浮大,按之散,此虚极将脱。人参生脉散。
许学士治李信道,六脉沉伏不见,按至骨,若有力,头痛身温,烦躁指冷,胸中满,恶心,此阴中伏阳,
仲景法中无此症。用冷药则所伏真火愈消,即用热剂助阳,先为阴遏,绝不能导引真阳,须用破散阴气,
导达真火之药,使水升火降,然后得汗而解。与破阴丹二百粒,作一服,冷盐汤下。不时烦躁狂热,手足躁扰,
其家大惊。许曰∶俗所谓换阳也。须臾稍定,略睡身汗凉解。又治一人,伤寒身热,无汗谵语、下后大便不 通三日矣,非躁非烦、终夜不得卧,时发叹息。许曰∶此懊 怫郁二症俱作,由胃中有燥屎也。与承气汤下 之,愈。《素问》云∶胃不和则卧不 安。仲景云∶阳明病下之,心中懊 微烦,有燥屎者,可攻。又云∶有微热,怫郁不卧者,有燥屎。又云∶胃 中燥,大便坚,必谵语,皆承气汤症也。
【目录】卷之四\烦躁论治【篇名】附方属性:〔表症〕
桂枝汤
桂 芍 草 姜 枣 〔里症〕
大承气汤
见一卷温。
〔半表里〕
小柴胡汤
见一卷温。
〔虚烦〕
栀豉汤
栀子 豆豉 〔阴寒〕
四逆汤
见一卷暑。
〔蛔烦〕
乌梅丸
见三卷呕吐。
〔悸烦〕
建中汤
见二卷衄血。小建中汤加黄 ,名黄 建中汤。
〔烦实〕
调胃承气汤
见二卷汗。
〔内伤〕
生脉散
参 味 麦 〔神烦〕
朱砂安神丸
见二卷汗。
〔阴盛〕
霹雳散
川附子一枚 烧灰存性,为末,作一服,蜜水调。
〔阴躁〕
附子理中汤
见一卷中风。
〔表汗〕
大青龙汤
麻 桂 杏 膏 草 姜 枣 〔阳虚〕
干姜附子汤
四逆汤去甘草。
〔阴盛〕
吴茱萸汤
见三卷呕吐。
〔伏阳〕
破阴丹
硫黄 水银(各一两) 陈皮 青皮(各半两) 先将硫黄熔化,次下水银打匀,令无星,
细研,入后二味,面糊丸。
〔津少〕
人参固本丸
见一卷中风。
〔血虚〕
当归补血汤
黄 (一两) 当归(二钱)
〔肾虚〕
六味丸
见一卷中风。
〔病后〕
人参竹叶汤
一名竹叶石膏汤,见一卷伤风。
〔除热〕
竹茹汤
麦冬 小麦 炙草 参 夏 苓 竹茹 〔痰多〕
温胆汤
见一卷温。
〔溺少〕
五苓散
见一卷温。
〔少阴〕
辰砂五苓散
五苓散加辰砂。
〔烦呕〕
橘皮汤
橘皮 生姜 【目录】卷之四【篇名】健忘论治属性:健忘者,陡然忘之,尽力思索不来也。夫人之神宅于心,心之精根据于肾,而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
实记性所凭也。正希金先生尝曰∶凡人外有所见,必留其影于脑。小儿善忘者,脑未满也。老人健忘者,脑 渐空也。隐庵云∶观此则知人。每记忆必闭目上瞬而追索之,亦凝神于脑之义。故治健忘者,必交其心肾,
使心之神明,下通于肾,肾之精华,上升于脑。精能生气,气能生神,神定气清,自鲜遗忘之失。惟因病善 忘者,或精血亏损,务培肝肾,六味丸加远志、五味。或萦思过度,专养心脾,归脾汤。或精神短乏,兼补 气血,人参养营汤下远志丸。或上盛下虚,养心汤。或上虚下盛,龙眼汤。或心火不降,肾水不升,神明不 定,朱雀丸。或素有痰饮,茯苓汤。或痰迷心窍,导痰汤下寿星丸。或劳心诵读,精神恍惚,安神定志丸。或 心气不足,怔忡健忘,辰砂妙香散。或禀赋不足,神志虚扰,定志丸、孔圣枕中丹。或年老神衰,加减固本丸。
若血瘀于内,而喜忘如狂,代抵当丸。
【目录】卷之四\健忘论治【篇名】附方属性:〔肝肾〕
六味丸
见一卷中风。
〔心脾〕
归脾汤
见二卷劳瘵。
〔气血〕
人参养营汤
见二卷劳瘵。
〔热烦〕
远志丸
见本卷痫。
〔下虚〕
养心汤
参 归 术 二冬 菖蒲 远志 茯神 牛膝 熟地 木通 〔上虚〕
龙眼汤
参 麦冬 草 柴胡 升麻 茯神 丹参 龙眼 远志 〔心肾〕
朱雀丸
沉香(一两) 茯神(四两) 人参(二两) 蜜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