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云。谷入多者。胃热善于消谷也。脱血者。亡其阴也。湿居下者。脾肾之 不足。亦阴虚也。阴虚则无气。故谷虽入多。而气则少也。高云。夫谷入多。而气反少者。其内则得之有所脱 血。或湿邪居下之病。简按血脱液干。水湿归下。并胃中津乏。故消谷善饥。与伤寒论。抵当汤治证。其理略 同。王注。以脱血湿居下为一事。恐非。
谷入少而气多
张云。邪在胃。则不能食。故谷入少。邪在肺。则息喘满。故气多。
胃及与肺
吴删与字。
饮中热也
吴云。有痰饮者。脉来弦小。有中热者。血出必多。张云。脉小者。血应少。而反见其 多。必或酒或饮。中于热。而动之也。高云。夫脉小血反多者。其内必饮酒中热之病。酒行络脉。故血多行于 外。而虚于内。故脉小。昂云。按灵素皆无痰字。惟此处有饮字。简按中。读如字。高注义长。
脉有风气水浆不入
张云。风为阳邪。居于脉中。故脉大。水浆不入。则中焦无以生化。故血少。
吴云。此上。皆 释反者为病之词。
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
吴云。空。上声。马云。大凡用针之法。右手持针。左手掐穴。方其入针泻实 之时。则左手掐穴。开针空以泻之。及其去针补虚之时。则左手闭穴。闭针空以补之。张云。入实者。刺实也。
入虚者。刺虚也。简按据上文。虚者。气出也。入虚。当是出虚。滑吴张志高。并作右手开针空。非也。当仍 王及马注。
<目录>卷六<篇名>针解篇第五十四属性:马云。按灵枢。有九针十二原篇。而小针篇。正所以解九针十二原篇之针法。此篇与小针解篇。大同小 异。故亦谓之针解篇。愚故以小针解篇之词。参入而释之。高本。篇。作论。盖以其有岐黄问答之语也。
菀陈
马云。灵枢。作宛。郁也。张云。本经。宛菀通用。通作郁。
疾按之
马云。此补法也。小针解云。徐而疾则实。言徐纳而疾出也。则以入针为徐。而不以出针 为徐。与此解不同。
徐按之
马云。此泻法也。小针解云。疾而徐则虚者。言疾纳徐出也。亦与此不同。
寒温气多少也
吴云。寒为虚。温为实。气少为虚。气多为实。志云。言实与虚者。谓针下寒。而 气少者。为虚。邪气已去也。针下热。而气多者。为实。正气已复也。
疾不可知也
马云。其寒温多少。至疾而速。正恍惚于有无之间。真不可易知也。
知病先后也
吴云。先后。有标本之辨。故察之。
工勿失其法
马云。小针解曰。为虚与实。若得若失者。
言补者。 (音必。满貌。)然若有得也。泻则恍然若有失也。义与此亦异。
离其法也
张云。粗工为离其法耳。
补泻之时
甲乙。此下。有以针为之四字。九针十二原篇同。
与气开阖相合也
马云。其针入之后。若针下气来。谓之开。可以迎而泻之。气过谓之阖。可以随而 补之。针与气开阖相合也。简按此本于王注。诸家并同。
阴气隆至
吴。此下。补针下寒三字。
知病之内外也
马云。言病深则针深。病浅则针浅。分病之内外也。
深浅其候等也
吴云。四肢孔穴。与胸背之孔穴。虽有远近不同。其浅深取气则一也。高云。深则远。
浅则近。其候气之法。与深浅等。简按高注近是。
无邪下
马云。邪。斜同。高云。十二原论云。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夫正指 直刺。无针左右。是义无斜下也。
下膝三寸也
本输篇云。入于下陵。下陵。膝下三寸。 骨外三里也。唯云膝下。似无准。千金云。
在膝头骨节下三寸。资生云。犊鼻下三寸。
跗之
新校正。据骨空论。作跗上。马张高并从其说。吴云。跗。拊误。拊。重按也。拊之者。以 物重按于三里分也。盖三里趺阳。一脉相通。重按其三里。则趺阳之脉不动。其穴易辨。志云。跗之者。足跗 上之冲阳脉也。简按马张吴虽改字不同。其意本于王义。今考唯云所谓跗之者。举膝分易见也。而无按三里。
则趺上之脉止之说。则不可从。疑是跗上脱低字。之上脱取字。灵邪气脏腑病形篇云。三里者。
低跗取之。巨虚者。举足取之。而全本作低 。可以证也。
巨虚
马云。巨虚上廉。张同。简按甲乙云。在三里下三寸。本输篇云。下三里三寸。为巨虚上廉。
明堂下经云。在 骨外大筋内。筋骨之间。陷者中。铜人。一名上巨虚。
下廉
吴云。陷上为巨虚上廉。陷下为巨虚下廉。上下相去三寸。简按本输篇云。复下上廉三寸。为 巨虚下廉。
帝曰余闻九针
马云。此节。当与灵枢九针论第一节参看。
人脉应人
吴云。内营外卫。人在气交之中之象也。张云。动静有期。盛衰有变。位于天地之中。人 之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