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切近解之。为是。杨玄操难经注。切。按也。
精明
马云。王注为足太阳经睛明穴。由下文所以视万物别黑白等语观之。则主目言为正。盖精明主 神气言。舍目亦无以见之。况末云则精衰矣。岂精衰之精。尚可以穴言乎。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胸中正则眸子 焉者。是也。吴云。目中眸子。精神也。
参伍
张云。以三相较。谓之参。以伍相类。谓之伍。盖彼此反观。异同互证。而必欲搜其隐微之谓。
易曰。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即此谓也。(出上系辞。)滑云。以色脉脏腑形气。参合比伍也。简按 荀子曰。窥敌制胜。欲伍以参。又曰。参伍明谨施赏刑。杨 注云。参伍。犹错杂也。
血之府也
李云。营行脉中。故为血府。然行是血者。实气为之司也。逆顺篇云。脉之盛衰者。所以 候血气之虚实。则知此举一血。而气在其中。即下文气治气病。义益见矣。
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
吴云。脉之升者为上。上盛则病气高。高。粗也。脉之降者为下。下盛则病 气胀。张云。上盛者。邪壅于上也。气高者。喘满之谓。下盛者。邪滞于下。故腹为胀满。简按诸家以上下。
为寸尺之义。而内经有寸口之称。无分三部而为寸关尺之说。乃以难经以降之见读斯经。并不可从。此言上下 者。指上部下部之诸脉。详见三部九候论。气高。全本作气鬲。史记仓公传。气鬲病。使人烦懑。食不下。时沤沫。
代则气衰
马云。脉来中止。不能自还者。为代。代则正气已衰。故不能自还也。犹人负重。以至中 途。而力乏不前。欲求代于人者耳。张云。脉多更改不常者曰代。气虚无主也。简按马注仍王义。而申明伤寒 论脉经之旨者。史仓公云。不平而代。又云。代者。时参击。乍躁乍大也。张守节正义云。动不定曰代。此可 确张说也。代脉有三义。见张氏 脉神草。
涩则心痛
马云。脉来如刀刮竹。(出虞庶)而往来甚难者曰涩。涩则心血不足。而有时作痛也。张 云。涩为血少气滞。故为心痛。
浑浑革至如涌泉
张云。革至。如皮革之坚硬也。志云。革至者。扃易于平常也。高云。革至如涌 泉。应指杂还之意。汪机云。愚谓此则溢脉类也。与仲景弦大虚芤之革不同。简按文选七发注。浑浑。波相随 貌。革。集韵。音殛。急也。礼檀弓。夫子之病革矣。甲乙。脉经。乍绰绰。(诗传。宽也。)义相乖。
绵绵
张云。绵绵如写漆。(出辨脉篇)及如弓弦之断绝者。皆真气已竭。故死。高云。软散无伦 之意。诗大雅疏。微细之辞。
精明五色
吴云。精明见于目。五色显于面。皆为气之光华。
白裹朱
宋本脉经。白。作帛。沉本脉经作绵。马云。白。当作帛。诸本作白。非。张云。白裹朱。
隐然红润而不露也。
赭
张云。代赭也。色赤而紫。说文。赭。赤土也。
苍璧
白虎通。璧者。外圆象天。内方象地。尔雅。肉倍好谓之璧。
地苍
脉经。作炭。张云。地之苍黑。枯暗如尘。
其寿不久也
吴云。精微象见。言真元精微之气。化作色相。毕见于外。更无藏蓄。是真气脱也。
故寿不久。○高本。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云云二十九字。移其去如弦死下。非。
伤恐者
吴云。伤。悲伤。恐。惧也。伤为肺志。恐为 肾志。盖肺气不利则悲。湿土刑肾则恐也。张云。伤恐者。肾受伤也。志云。恐为肾志。如肾气不藏。而反胜 于中。则伤动其肾志矣。简按推下文例。者字。当在言下。
终日乃复言
志云。气不接续也。伤寒论曰。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
门户不要
张云。要。约束也。幽门(胃下口)阑门(大肠小肠之会)魄门。皆仓廪之门户。门户不 能固则肠胃不能藏。所以泄利不禁。脾脏之失守也。
五脏者身之强也
吴本作五腑。注云。下文所言五腑者。乃人身恃之以强健。简按吴注似是。高接前 段。为五脏者中之守也之结语。恐非。
头者精明之府
张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以成七窍之用。故头为精明之府。高云。人身 精气。上会于头。神明上出于目。故头者。精明之府。
头倾视深
吴云。视深。视下也。又目陷也。张云。头倾者。低垂不能举也。视深者。目陷无光也。
背者胸中之府
马云。胸在前。背在后。而背悬五脏。实为胸中之府。张云。背乃脏俞所系。故为胸中之府。
肩随
楼氏纲目。作肩垂。
肾将惫矣
熊音。惫。蒲拜反。病也。吴云。惫。与败同。坏也。
偻附
吴云。偻。曲其身也。附。不能自步。附物而行也。简按马。附读为俯。为是。左传昭七年。正考 父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杜注。俯共于伛。伛共于偻。又HT 同。说文。HT 。 病也。广雅。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