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土而已。经所谓二火者,君相二火也。君火以名,相火以位。君火不用事,相 火代君行令者也。故南政厥阴司天,则君火在右,故右寸不应;太阴司天,则君火在左,故左寸不应。
北政之岁,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太阴在泉,则左不应。
厥阴在泉,则君火在右,故右寸不应;太阴在泉,则君火在左,故左尺不应。
\r南政年脉不应图\p01-e31a9.bmp\r \x甲己年为南政。\x \r北政年脉不应图\p01-e31a10.bmp\r \x乙丁辛癸丙戊庚壬年为北政。\x \r排山掌法\p01-e31a11.bmp\r \r南北政指掌图\p01-e31a12.bmp\r 其法以南政子年起中指端,北政子年起中指根,俱逆行轮之。凡年 辰所值之处,即其不应之位。如南政子起中指端,即两寸不应。丑年 左寸,寅年左尺,右数到底,皆南政不应之位。北政子年起中指根,如 前右数到底,皆北政不应之位。司天为上,其位在南,则面必北;其分左右,左西右东。
司天在上,故位南面北,而命其左右之见。左,西也。右,东也。
在泉为下,其位在北,则面必南;其分左右,左东右西。
下者即言在泉,故位北面南,而命其左右之见,是为在泉之左右间也。左,东也。右,西也。司天在泉,上下 异而左右殊也。
按右二节,阴阳六气,迭为迁转。如巳亥年厥阴司天,明年子午则左间少阴来司天矣。又如初气厥阴 用事,则二气少阴来相待矣。六气循环无已,此所以上下左右阴阳逆顺有异,而见气候之变迁也。
\r司天在泉左右间气图\p01-e31a13.bmp\r \x司天歌\x 子午少阴为君火,丑未太阴临湿土,寅申少阳相火王,卯酉阳明燥金所,辰戌 太阳寒水边,巳亥厥阴风木主。初气起地之左间,司天在泉对面数。
不应之位,皆少阴也。诸部不应,反诊较之。
脉来不应者,沉细而几于不可见也。不应之脉,皆在两寸两尺,一为手少阴心经,一为足少阴肾经也。
凡南政之应在寸者,则北政应在尺;北政之应在寸者,则南政应在尺。反其诊者,谓南北相反而诊之,
则或尺或寸之不应者,皆可见矣。或为覆病者之手而诊之则脉见,未尽其解也。值此不应之脉,乃岁 运合宜,命曰天和之脉,不必求治。若误治之,反伐天和矣。
阴之所在,其脉不应。诸家之注按,谓六气以少阴为君,君象无为,故少阴所至,其脉不应。此说殊谬。夫 少阴既为六气之一,又安有不主气乎?盖因《素问·至真要大论》言少阴不司气化,殊不知所言不 司气化者,言君火不主五运之化,非言六气也。如子午之岁,上见少阴,则六气分主,天地各有所司,何 谓不立岁气乎?且君为大主,岂寄空名于上者乎?夫三阴三阳者,天地之气也。如《素问·太阴阳明 论》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自然之道也。第以日月证之,则日为 阳,其气常盈。月为阴,其光常缺,是以潮汐之盛衰,随月消长,此阴道当然之义,为可知矣。人之经脉,即 天地之潮汐也。故三阳所在者,脉无不应,气之盈也。三阴所在,脉有不应者,以阳气有不及,气之虚也。
而三阴之中,又惟少阴独居乎中,又阴中之阴也。所以少阴所在为不应,盖亦应天地之虚耳。
(南政)少阴司天,甲子、甲午二年,两寸脉不应。
少阴在泉,己卯、己酉二年,两寸脉不应。
太阴司天,己丑、己未二年,左寸脉不应。
太阴在泉,甲辰、甲戌二年,左尺脉不应。
厥阴司天,己巳、己亥二年,右寸脉不应。
厥阴在泉,甲寅、甲申二年,右尺脉不应。
(北政)太阴司天,(乙丁辛癸)丑未八年,左尺脉不应。
太阴在泉,(丙戊庚壬)辰戌八年,左寸脉不应。
厥阴司天,(乙丁辛癸)巳亥八年,右尺脉不应。
厥阴在泉,(丙戊庚壬)寅申八年,右寸脉不应。
少阴司天,(丙戊庚壬)子午八年,两尺脉不应。
少阴在泉,(乙丁辛癸)卯酉八年,两寸脉不应。
《灵枢·禁服篇》曰∶“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大小齐等,春夏人迎微大,秋 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名曰平人。”夫曰微大,则脉之和可知矣。《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帝曰∶‘阴 之所在,寸口何如?’”夫使阴脉来现沉而不应,则与大小齐等之义拂矣。五运以甲己土运为尊,六气 以少阴君火为尊。凡脉之司天在泉不应者,皆以少阴而论之。故北政之岁,人气面北,而寸北尺南,地 左间之气在右寸,右间之气在左寸;天左间之气在右尺,右间之气在左尺。故乙卯、乙酉、丁卯、丁酉、辛 卯、辛酉、癸卯、癸酉乃少阴在泉也,则两寸之脉俱不应。而北政少阴在泉亦两寸不应者,乃从君不从 臣也。故不以尺为主,而以寸为主耳。《运气全书》所谓根据南政而诊尺寸者是也。北政之岁,丙寅、丙申、
戊寅、戊申、庚寅、庚申、壬寅、壬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