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52-金匮翼-第63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垣论吐,以呕、吐、哕,分太阳、阳明、少阳,以其经气血多少而为声物有无之别,
未见着实。
【目录】卷七\呕吐统论【篇名】刚壮之剂属性:
吴茱萸汤
治冷涎呕吐。

吴茱萸(沸汤炮洗三次,焙干) 生姜(各一两半) 人参(三钱) 大枣(五个)
上锉,每服四钱,水盏半,食前服。

《本事》附子散
治反胃呕吐。

附子一枚极大者,坐于砖上,四面着火,渐渐逼热,淬入生姜自然汁中,再用火逼再淬 ,约尽姜汁半碗,焙干末之,每服二钱,水一盏,粟米少许同煎七分,不过三服。
【目录】卷七\呕吐统论【篇名】清凉之剂属性:
《本事》竹茹汤
治胃热呕吐。

干葛(三两) 甘草(三钱) 半夏(一两,姜汁半盏浆水一升煮,耗半)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竹茹一钱,同煮至一盏,去滓温服。
许叔微云∶胃热者,手足心热。政和中一宗人病伤寒,得汗身凉。数日忽呕吐,药与食 俱不 下,医者皆进丁香、藿香、滑石等药,下咽即吐。予曰∶此正汗后余热留胃皖,孙兆竹茹汤 正相当耳。急治药与之,实时愈。

庞老枇杷叶散
枇杷叶(刷净毛) 人参(各一钱) 茯苓(半两) 茅根(二两) 半夏(一钱)

上细锉,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慢火煎至七分,去滓,入槟榔末半钱,和匀 服之。此方宜入行气项下。

(新定)清中止呕方
半夏(一钱) 茯苓(二钱) 陈皮(一钱) 竹茹(一钱) 干葛(五分) 生姜(五分) 芦根 (五钱) 枇杷叶(三片) 麦冬(一钱) 白风米(百粒)

【目录】卷七\呕吐统论【篇名】消痰逐水之剂属性:
大半夏汤
治痰症呕吐。

半夏(制,二升) 人参(三两,切)
上每四钱,姜七片,蜜少许,熟煎服。

小半夏茯苓汤
《金匮》云∶呕家用半夏以去其水,水去呕止。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四两)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局方》二陈汤
治痰饮呕恶,头眩心悸。

陈皮 半夏(制,各三钱) 茯苓(二钱) 炙甘草(一钱)
水二盅,姜三片,食远服。
东垣云∶辛药生姜之类治呕吐,但治上焦气壅表实之病。若胃虚谷气不行,胸中痞塞而 呕吐 者,惟宜益胃,推扬谷气而已。故服小半夏汤不愈者,服大半夏汤立愈,此仲景心法也。

《本事》神术丸
治呕吐清水,亦治呕酸。(方见痰饮门。)

经云∶太阴之复,呕而密默,唾吐清液,治以苦热,是呕水属湿也。或一味苍术制炒为 丸服之。
丹溪云∶或问吞酸,《素问》明以为热,东垣又以为寒,何也?曰∶吐酸与酸不同,吐 酸是 吐出酸水如醋。平时津液随上升之气,郁而成积,成积既久,湿中生热,故从木化,遂作酸 味,非热而何?其有郁积之久,不能自涌而出,伏于肺胃之间,咯不得上,咽不得下。肌表 得风寒,则内热愈郁,而酸味刺心;肌表温暖,腠理开发,或得香热汤丸,津液得行,亦可 暂解 ,非寒而何?《素问》言热者,言其本也,东垣言寒者,言其末也。但东垣不言外得风寒,
而作收气立说,欲泻肺金之实,又谓寒药不可治酸,而用安胃汤加二陈汤,俱犯丁香,且无 治热湿积郁之法,为未合经意。予尝论治吞酸,用黄连、茱萸各制炒,随时令迭为佐使,苍 术、茯苓为辅,汤浸蒸饼为小丸吞之,仍教以 食蔬果自养,则病自愈。
【目录】卷七\呕吐统论【篇名】消食去积之剂属性:
治中汤
治食症呕吐。

人参 白术 干姜(炮) 甘草(炙) 青皮 橘皮(等分)
上锉,每服三钱,枣一枚,煎服。积聚大便多者,加大黄二棋子许。
二陈汤如缩砂、丁香,亦治宿食呕吐。

洁古紫沉丸
治中焦吐食,由食积与寒气相格,故吐而疼。

砂仁 半夏曲(各三钱) 乌梅(去核) 丁香 槟榔(各二钱) 沉香 杏仁 白术 木香 (各一钱) 陈皮(五钱) 白豆蔻 巴霜(各五分)
上除巴霜另炒外,为细末和匀,醋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五十丸,食后姜汤下,愈则 止。

温中法曲丸
治食已心下痛,阴阴然不可忍,吐出乃已,病名食痹。

法曲(炒) 麦芽(炒) 白茯苓 陈皮(去白) 浓朴 枳实(麸炒,各一两) 人参 附子 (制) 炮姜 炙草 桔梗(各五钱) 吴茱萸(汤泡,三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前热水送下。一方有当归、细辛。
【目录】卷七\呕吐统论【篇名】行气之剂属性:
加减七气丸
治气郁呕吐。

半夏(制,二两半) 人参 辣桂 浓朴(制,各一两) 茯苓(一两半) 甘草(炙,半两)
上锉散,每三钱半,姜七片,枣一枚,煎服。加木香亦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