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69-难经集注-第11页

之脉也。春脉弦 者。肝东方木也。万物始生。未有枝叶。故其脉之来。濡弱而长。故曰弦。
吕曰。春、万物始生。未有枝叶。形状正直如弦。故脉法之也。丁曰。春脉弦者。微弦曰平。平者、谓有胃气。胃 者、土也。能成于四方。间于四旁。故四时脉见。弦钩毛石。皆当微见。即是有胃气也。但独见四时之脉者。皆无胃气 也。
夏脉钩者。心南方火也。万物之所盛。垂枝布叶。皆下曲如钩。故其脉之来疾去迟。故曰钩。
吕曰。心脉法火。曲如钩。又阳盛。其脉来疾。阴虚。脉去迟也。脉从下上至寸口疾。还尺中迟。寸口滑不泄。故 令其脉环曲如钩。
秋脉毛者。肺西方金也。万物之所终。草木华叶。皆秋而落。其枝独在若毫毛也。若其脉之来。轻虚以浮。故曰毛。
吕曰。肺浮在上。其气主皮毛。故令其脉浮如毛也。
冬脉石者。肾北方水也。万物之所藏也。盛冬之时。水凝如石。故其脉之来。沉濡而滑。故曰石。
吕曰。肾脉法水。水凝如石。又伏行温于骨髓。故其脉实牢如石也。
此四时之脉也。如有变奈何。然。春脉弦。反者为病。何谓反。
丁曰。反者、为见秋脉如毛。是谓肝病。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
吕曰。实强者、阳气盛也。少阳当微弱。今更实强。谓太过。阳主表。故令其病在外也。丁曰。病在外者。是少阳。
其脉微弦。今实强者。是胆有余。面青好怒。是肝木之外证也。
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
吕曰。厥阴之气养于筋。其脉弦。今更虚微。故曰不及。阴处中。故令其病在内。丁曰。病在内者。肝不足也。肝 含血养筋。不足则筋缓。溲便难。是肝之内证也。虞曰。太过之脉。谓不至而至。不及之脉。谓脉息虚微。太过。眩冒 颠疾。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胀满也。
气来厌厌聂聂。如循榆叶。曰平。
吕曰。春少阴厥阴俱合主。其脉之来。如春风吹榆叶。濡弱而调。故曰平脉也。
益实而滑。如循长竿。曰病。
吕曰。此谓弦多胃气少也。丁曰。长而不软。故若循竿。是为病也。
急而劲益强。如新张弓弦。曰死。
吕曰。此谓但弦。无胃气也。丁曰。谓强急而紧细。故曰如新张弓弦也。
春脉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但弦无胃气曰死。春以胃气为本。
吕曰。胃主水谷。故人禀胃气。丁曰。胃者、水谷之海。五脏皆受气于谷。胃者主禀四方。故以胃气而为本也。(按 而字疑衍)
夏脉钩。反者为病。何谓反。
丁曰。谓脉来石滑。如冬之脉。故曰反。
然。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
吕曰。实强者、太阳受气盛也。太阳者、浮散。今反实强。故曰太过也。丁曰。其外者、太阳小肠为腑。故病在外。
其面赤喜笑。是心火之外证也。
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
吕曰。手少阴主血脉。其气尚平实。今反见虚微。故曰不及也。丁曰。少阴心。夏盛王。今反虚微。是谓不及。不 及则病在内。喜笑其神不守。虞曰。少阴心脉。本平实。今反虚微。故曰不及也。太阳小肠。脉本浮大。今反实强。曰 太过也。其太过不及之证。乃如下说。玉机真脏论曰。夏脉太过。其病身热而肤痛。为浸淫。其不及者。令人烦心。上 见咳嗽。下为气泄也。
其脉来。累累如环。如循琅 。曰平。
吕曰。心满实。累累如人指循琅 者。是金银 钏之物劲也。此皆实之类也。故云平。丁曰。言心脉满实。累累如 连珠。其言循琅 者。谓琅 是玉与珠类贯如环之象也。
来而益数。如鸡举足者曰病。
吕曰。心脉但当浮散。不当数也。鸡举足者。喻其数也。丁曰。心脉但当浮散。今又加其至数。即病。故喻其脉如 鸡举足走也。
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死。
吕曰。后居谓之后直。如人革带之钩。前曲后直也。是谓但钩无胃气。丁曰。操者、执也。如手执革带前钩曲无力 也。后居。倨而不动劲有。故曰死也。
夏脉微钩曰平。钩多胃气少曰病。但钩无胃气曰死。夏以胃气为本。
吕曰。胃者。中州。主养于四脏也。
秋脉微毛。反者为病。何谓反。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
吕曰。肺脉者当微毛。今更实强。故曰病在外。丁曰。外者、谓手阳明太阴也。故外证面白善嚏。悲愁不乐。皮毛 干燥。此是肺金之外证也。
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
吕曰。肺脉轻。虚浮如毛。今按之益虚微。是无胃气。故病在内。丁曰。病在内者。手太阴肺也。其内证。喘咳、
洒淅寒热。此是肺金之内证也。虞曰。太过不及。病如下说。玉机真脏论曰。秋脉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愠愠然。
秋脉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其脉来。蔼蔼如车盖。按之益大。曰平。
吕曰。车盖、乃小车之盖。轻浮。蔼蔼然也。按之益大。有胃气。故曰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