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72-顾松园医镜-第148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涩以固脱。〕五味、萸肉、〔酸以收敛。〕发灰。〔发为血 之余,同气相求也。〕 此方乃心、脾、肝三经之药也。立斋云∶心主血,肝藏血,皆统摄于脾,补脾和胃,血自生矣。故 调经每多用之,胃弱脾虚者更宜。
按此方宋严用和所创,以治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者也。阳明胃与大肠为二阳。盖 人之情欲,本以伤心,母伤则病及其子;劳倦本以伤脾,脏伤则病连于腑。故凡内而伤精,外而伤形,皆 能病及于胃,此二阳之病所以发于心脾也。不得隐曲,阳道病也。夫胃为水谷气血之海,主化营卫而 润宗筋,如经云∶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胃病则失生化精血之原,故为阳衰少精。
其在女子,则为不月。又云∶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胃家受病,
久而传变,则肝木胜土,风淫而肌体消削,胃病则肺失所养。故气息奔急。气竭于上,由精亏于下,败 及五脏,故死不治。所以病才见端,即为治疗。原方无远志、当归,薛氏加入,以治血虚。又加丹皮、山 栀,以治血热,而阳生阴长之理乃备。随手变化,通于各症,无不神应。

地芍凉血汤
〔自制。〕治血热经水先期。色鲜红,或紫黑,或成片成块。或过多不止。

生地 白芍〔凉血。〕骨皮 鳖甲〔清热。〕竹叶〔或竹茹。〕麦冬〔清心以主 血。〕山药 甘草〔补脾以统血。〕枸杞 杜仲〔补肝益肾。〕或加白薇〔苦咸性寒,益 阴除热,〕壮实人血热,甚者可暂加知、柏、芩、栀之属。如过多不止,加莲须、〔固涩。〕枣仁〔敛摄。〕 此凉血清热,而补肝肾之剂,随宜加减用之。阴虚内热人,不能服参、术者甚宜,或用六味地黄汤,
参前药治之。

逍遥散
〔见虚劳。〕治肝脾经虚,经水不调,或前或后,或经闭不行,或过多不止。

宜加四制香附。如因郁怒伤肝,而先期者,参加地、芍凉血汤方药;如因郁怒伤肝后期,或经来 血少,或经闭不行者,加柏仁、枸杞、牛膝,熟地;如过多不止,加莲须、枣仁、萸肉之属。
此方辛散酸收,甘缓养血,而兼宁心扶脾之剂,乃肝经主要药,女科之神剂,调经者多主此加减用 之,多郁多怒者,最相宜也。

天王补心丹
〔见虚劳。〕治劳心虚火妄动,致血错行先期,或因心事不遂,致心血亏少,乏血归 肝,而经闭不行。

经行先期,宜去当归,〔嫌其辛温活血〕远志〔辛温。〕加白芍、龟甲之属。
如经闭,宜去五味、桔梗,加白芍、枸杞、牛膝、人乳之属。此生津养血,清热镇心,安神之剂,
劳心之人。宜取加减用之。

四物汤
〔见头痛。〕治肝经血虚,后期不至。

宜加柏仁、枸杞、牛膝、鹿角胶、制香附之属。
此方虽云调经之总司,然亦有不宜者。如血热则忌用归、芎,今人病阴虚血热者多,故吐衄家、咳 喘家、呕恶家,均忌。归性滑肠,泄泻者并禁。

柏仁丸
〔稍订亦可煎饮。〕治阴虚血少火盛,经闭不行。

柏仁〔补血。〕二地 二冬〔滋阴降火。〕牛膝〔熟补精血,生则通经,各四两。〕 续断〔通宣血脉。〕泽兰〔养荣血,行宿血。各二两。炼蜜丸服。〕 此方滋阴养血。壮水制火为主,使其血充,则经水弗招自至。

失笑散
〔见胃脘痛。〕治血瘀内积,经闭不行,少腹时痛。

原方〔有何氏加药宜参用。〕可加香附、降香。如因恚怒郁结,气滞血凝者,再加郁金、香砂。如 少腹满痛拒按,可用桃仁承气,加减用之。
此散瘀行血之剂,所谓滞者行之,留者攻之是也。

香苏散
〔见伤寒。〕治经水适来,形寒饮冷,血凝停止者。

宜加当归、赤芍、桃仁、红花、玄胡之属。
此温散活血化气之剂,亦通之法也。

二陈汤
〔见中风。〕治肥人饮食过多,脂满闭塞,湿痰壅滞,而经水后期,或经水来少,或经 闭不行。

宜加香附〔利气。〕丹参、降香、牛膝。〔性皆行血,却不滞痰。〕挟虚者,香砂六君子 汤加上药,益母草煎汤煎药。〔凡用通经药者,皆宜此汤煎之。〕此方以消痰理气为主。气利则痰行,痰 去则经通,治病必求其本之法也。须审明施用,勿执肥人而概投之。
【目录】卷十六·数集【篇名】附《金匮》治妇人杂病五方属性:
甘麦大枣汤
治妇人脏燥。〔概治五脏阴血为言。〕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经言∶肺在声为 哭。又悲为肺志。又言∶肝悲哀动中则魂伤而邪狂不正。总因脏燥不能荣养心神,魂魄为之不宁也。〕数 欠伸。〔呵欠而张口伸腰也。经言∶得病善伸数欠。又言∶肺病肾病皆为欠伸,〕甘草〔缓泻心包之 火,而救肺和胃。〕陈小麦〔和肝阴,养心液。〕大枣〔补脾益胃润肺。〕 此方以甘润之剂,调补脾胃为主,以脾胃为生化气血之源也。血充则燥止,而病自除矣。


猪膏发煎
〔见黄胆。〕治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肠胃津液枯燥,谷食壅滞 不下,气不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