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72-顾松园医镜-第75页

充盛,阴分可受阳药者,
方可回阳。若面黛舌黑,身如枯柴,一团邪火内燔者,则阴已先尽,何阳可回耶?故见厥除热,存津 液元气于什一,已失之晚,况敢助阳劫阴乎?
八 一人伤寒,九日以来口不能言,目不能视,体不能动,四肢俱冷,皆曰阴症。士才诊之,六 脉俱无,以手按腹,两手护之,眉皱作楚,按其冲阳,〔在足面上五寸高骨间动脉也。〕大而有力,乃 知腹有燥粪也。遂与大承气汤下之,得燥粪六、七枚,口能言,体能动矣。
九 一人伤寒,至五日下利不止,懊 目胀,诸药不效。有以山药茯苓与之,虑其泻脱也。士 才诊之,六脉沉数,按其脐则痛,此协热自利,中有结粪,以小承气倍大黄服之,果得结粪数枚,下利遂 止,懊 遂安。
十 一人因房劳食犬肉伤寒,诸医以其虚也,攻补兼施,至发狂,登屋奔走呼号,日夜令壮夫看 守者,几月余。走使延朱远斋,先命煎人参膏二斤以待,用润字号丸药数钱下之,去黑粪无算,势遂定。
奄奄一息,邻于死矣。
徐以人参膏灌入之,至百二十日全愈。
十一 一人食牛肉伤寒,表邪已解,但默默不语,身卧如塑。余按其腹,则双手来护,知其中 有燥粪,此大实有羸状也。以承气投之,惟有极臭粪水,甚至下如血水,旁流不止。余曰∶此病久,
胃气无权,不能推送,承气汤中,须得人参赞助,宿物始动。乃用黄龙汤,腹大痛而下黑粪无 算,逆愈。
十二 一童女伤寒,得阳明胃实下症,以承气下之,惟有或红或黄,或黑粪水,按腹仍痛,胸膈仍 闷。余曰∶病久邪热灼耗津液,兼下多伤阴之故。用麦冬〔一两。〕栝蒌∶〔一枚。〕清肺利大肠,以 大肠主津液,与肺为表里,肺主气,而津液由于气化故也。生地〔二两〕滋阴通二便,以五液皆主统于 肾,肾主二便,血主濡之故也。服尽,结粪遂下,即知饥而索粥矣。
十三 一太史春间病外感,头痛身热,口渴吐白沫,昼夜不休,医者误谓罢官初归,妄投解郁行 气药,不效。又投以四物汤,益甚。病二十余日矣。仲淳曰∶病因外感,不解表,又不下,使热邪弥留 肠胃间,幸元气未尽,故不死。用淡豆豉二合炒香,麦冬两许,知母数钱,石膏两许,一剂大汗而 解。大便尚未通。此久病津液未回,乃肠胃燥非有邪也。令日食甘蔗二、三株,兼多饮麦冬汤,不三 日,去燥粪六十余块而愈。
十四 一仆因受寒发热,头痛如裂,两目具裂痛,浑身骨肉疼痛,下元尤甚,状如刀割。不可 忍,口渴甚,大便日解一次,胸膈饱胀,不得眠,以其症来告。仲淳曰∶此太阳阳明合病也。贫人素 多作劳,故下体疼痛尤甚,用羌活〔二钱五分。〕祛太阳之邪,干葛〔三钱。〕竹叶〔一百片。〕 石膏〔一两五钱。〕知母〔三钱五分。〕麦冬〔八钱。〕解阳明之热,栝蒌实〔半枚。〕枳实 桔便〔 各一钱。〕疏利胸膈之留邪,服四剂遂愈。
十五 一妇产后饮食不节,复感风寒,遂致发热谵语,喘咳气逆,恶露绝不至,势甚急迫,仲淳 云∶此症具系外来客邪,尚属可救,设正气虚脱现诸症者,必无幸矣!何以见之,以脉气浮大有力故也。
用大剂疏风消食之药,二剂便霍然。先是有用白术、归、芎等补药,几为所误。
十六 一人患伤寒,第二日头痛发热,正在太阳,士材曰∶方今正月,天令犹寒,服以麻黄汤热饮 之,得汗如雨,密复半日,易被,神已爽矣。至晚索粥,家人不与。士材曰∶邪已解矣,必不传里,食 粥何妨。至明日果愈。不以麻黄汗之,病变深重,非半月不安也。
十七 一人春月病温,嘉言见其头重着枕,身重着席,不能转侧,气止一丝,不能言语,畏闻响 声。此以冬不藏精,体虚不能任病耳。乃于表汗药中,用人参七分,服后汗出势减。次日,又于和解药 中,加人参一钱,即大便一次。谓曰∶此症表已解矣,里已和矣,今后缓调即愈。
十八 一人伤寒,六、七日身热目赤,索水到前,复置不饮,异常烦躁,将门牖洞开,身卧 地上,展转不快,更求入井。医欲与承气汤服之。嘉言诊其脉,洪大无伦,重按无力。谓曰∶此用 人参、附子、干姜之症,奈何认为下症耶?医曰∶身热目赤,有余之邪,躁急若此,再以人参、
姜、附之剂,逾垣上屋矣!嘉言曰∶阳欲暴脱,外显假热,内有真寒,以姜、附投之,尚恐不胜其 任,况用纯阴之药,重劫其阳乎?观其得水不欲咽,情已大露,岂水尚不欲咽,而反可咽硝、黄 乎?天气燠蒸,必有大雨,此症顷刻大汗一身,不可救矣!惟用姜、附,所谓补中有发,可以散邪退 热,一举两得,至稳至当之法,何可致疑。乃以人参三钱,姜、附、甘草各二钱,煎成冷服。服后 寒战,戛齿有声,以重绵和头复之,缩手不肯与诊,阳微之状始着。又与前药一齐,微汗热退而安。
〔按传经伤寒,谓之热病者,盖风寒初客皮毛。即毛孔闭,平素有火之人,阳气为风寒所闭,不得外 泄而生热,非风寒能变热也。但是因风寒而生热,所以有风化为热,阳郁为热之说。故仲景以风寒之 邪为热邪,热邪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