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4-儿科要略-第27页

肝脾之实热,治宜清胃散、小柴胡汤、立效散之属;发于 头额者,属心经之热,治宜连翘心、栀子仁、川连、牛黄之类;头面生疮,作痒出水者,此肾经虚热,宜地 黄丸并解毒散。外治用陈锻石、黄柏、滑石各五钱研细末,桐油调搽;或用紫甘蔗皮一两,儿茶五 钱,血竭二钱,梅花冰片四分共为末,猪胆汁调搽;或用鸡蛋二三枚蒸熟,去白留黄,加乱发一团如蛋大,
于铁器中炭火干煎,初甚干枯,少时发焦,蛋有油出,俟冷,取油和苦参末搽之,数 日即愈。《简易方》用黄连、黄柏、黄芩等分为末,湿则干掺,干则油涂之。
\x六、夜啼\x 小儿夜啼,多由乳母不善调护,以致俾夜作昼,不能安眠。其有不因于此者则为病,病有寒、热、惊、
滞四因,因寒而啼者,脾气寒冷,阴盛于夜则腹中作痛,故面青手冷,腰曲而啼,治宜用炙黄 、当归、甘 草、赤木香等分为末,涂乳头上令儿吮之;因热而啼者,心火烦盛,面赤手暖,口中气热,仰身而啼,
见灯火愈甚,治宜用钩藤、茯神、甘草、灯芯、辰砂、木通各一钱煎汤服;因滞而啼者,乳食停滞作痛,
啼而不哭,直声来往,泪液殊少,治宜用生麦芽、山楂各一钱煎汤服;因惊而啼者,心 气不足,神不安稳,哭而不啼,连声多泪,宜从惊治,或服天王 补心丹以调之,单方蝉蜕用下半截,不拘多少,研末,薄荷汤送下,治一般夜啼,有效。总之夜啼一类,多 由惊热之相并,愈欲其睡,愈不得睡,非一面服药,一面使之逐渐改变,固未易奏功也。
\x七、客忤\x 小儿神气虚弱,忽触非常之物,或见不识之人,与儿神气相忤,以致口吐青黄白汁,腹中疼痛,水谷 不化,面易五色,其状似痫,但目不上插,脉多弦急而数,甚至心腹胀满绞痛,气冲心胸,闷乱欲死,不急治 之,亦能杀人。初发时宜视其口中悬雍左右,当有青黑肿核如麻豆大,或赤或白,即以针刺破,或用指爪 摘去,以绵裹钗头拭去血即愈。通治宜备急丸、安神丸、张涣辟邪膏之属。客忤夜啼者,时生恐惧,睡中惊 惕,或两手抱母,惊啼不已,治宜先用百解散散表,次用苏合香丸、琥珀抱龙丸之属以驱邪镇心。大率客忤 之证,必先热于内,然后忤触于外,或神气先虚,忤乃乘之,若健全之小儿,虽偶有所触,不过略现惊 恐,固不足为患也。尚有触犯秽气,而现上述证状者,谓之中恶,治宜芳香化浊,与客忤大率相同。
\x八、 乳\x ,不呕而吐也。小儿吐乳,过饱或动摇之,均足致此,不足为异。惟频 不已,则宜治之。因过饱 胃弱不化而 者,宜用麦芽、陈皮、白术、神曲之类;因热而 者,面色多赤,二便微 秘,宜用川连、茯苓、陈皮、竹茹之类;因寒而 者,面色青白,粪清多沫,宜用白豆蔻、半夏、生姜、
砂仁之类;胃气虚弱,伤中频 ,宜用伏龙肝煎汤饮之,立止。
\x附方\x (一)封脐散 外用,治脐风脐湿。
当归(五钱,洗焙) 天浆子(三个,微炒) 乱发(一钱,烧灰存性)
捣箩为细末,用麝香一字,拌匀,每用一字至五分,敷脐 上,时时用之。
(二)犀角消毒饮 治痘疮发疔,胃热咽肿便秘,小儿斑疹丹毒,因热作惊。
犀角(七分) 连翘 鼠粘子(各一钱) 荆芥(六分) 甘草 防风(各五分) 忍冬(一钱五分)
清水煎服。
(三)白芍药汤 治小儿脐突,冷疝腹痛,坏症伤寒。
白芍药(酒炒,一两) 泽泻(五钱) 生甘草(一钱二分) 肉桂(一钱)
共研粗末,每服二钱。误汗误下,加人参、南木香各二钱;脐下痛,加生姜一片,食盐五厘。
(四)青金丸 治小儿胎热,化痰涎,镇惊邪。
人参 天麻(煨) 茯神 白附子(炮) 牛胆南星(炒。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五分) 青黛(一钱)
研为极细末,炼白蜜和丸,如梧子大,钩藤、皂荚子煎汤化服。
(五)钩藤饮 治小儿胎惊夜啼。
钩藤钩 茯神 茯苓 川芎 当归 木香 甘草(炙) 白芍(各一钱)
研为末,每服一钱,加生姜、大枣,清水煎服。惊啼,加蝉蜕、防风、天麻,惊搐,加蝎尾五分。
(六)银朱丸 见前第一节。
(七)太乙散 治胎惊。
天浆子(去壳,微炒) 蝎稍(各二十一个) 防风 天麻 朱砂(各五钱) 麝香(一钱)
研为末,每服五分,人乳汁化下。一方有天南星、白附子、茯苓。
(八)白金散 治诸痫潮发不省。
白僵蚕(汤洗,炒微黄) 天竺黄(二钱五分) 牛黄(一钱) 麝香 龙脑(各五分)
研为细末,拌匀,每服五分,姜汁调,放温灌之。
(九)祛风散 治胎痫多啼。
胡黄连(五钱) 全蝎 犀角 天竺黄 麻黄(去节。各二钱五分)
各研细末,和匀,每服五分,加麝一字,乳汁调下,
(十)涂顶膏 外用。治天钓风。
芸苔子 生乌头(去皮脐。各二钱)
研为末,每用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