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大小。或一钱或五分。热月冷服。寒月热服。用薄荷汤。或灯心汤调服。被惊心热不宁。睡卧 不安。皆可服。小便不通快。麦门冬灯心汤调下。加朱砂名加砂甘露散。一方有赤茯苓一两尤妙。
四顺清凉散 治三焦积热。遍身红肿。口唇生疮。惊痰潮热。大便秘结。
当归 赤芍药 川大黄 炙甘草(各一钱五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薄荷汤下。如小便不通。灯心汤下。
栀子清肝散 治三焦及足少阳经风热。耳内作痒。身热生疮。或胸间作痛。寒热往来。
柴胡 黑栀 丹皮(各一钱) 茯苓 川芎 芍药 当归 牛蒡(炒各七钱) 甘草(三分)
上水煎服。
柴胡清肝散 治肝胆三焦。风热怒火。或乍寒乍热。或身热头发疮毒等症。
柴胡(一钱五分) 黄芩(炒) 人参 川芎(各一钱) 黑栀(一钱五分) 连翘 甘草(各五分) 桔梗(五 分)
上水煎服。
滋肾丸 治肾热。
黄柏(酒拌炒焦三钱) 知母(二钱) 肉桂(五分)
上为末。水法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空心白汤送下。
牛黄凉膈丸 治风壅痰实。蕴积不散。头痛面赤。心烦潮热。痰涎壅塞。咽膈不利。睡卧不安。口渴唇焦。咽痛颊 赤。口舌生疮。
牛黄(一钱) 甘草(一两) 寒水石 牙硝(枯) 石膏(二两) 紫石英 片脑 麝香(各五分)
胆星(七钱五分)
上蜜为丸。重三分。薄荷人参汤。嚼下一丸。
三黄丸 治三焦积热。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心膈烦躁。大小便秘涩。五脏实热。或下鲜血。疮疖热毒。
黄连 黄芩 大黄(煨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白汤送下。
火府丹 治小儿壮热。
生地黄 木通 甘草 黄芩 上水煎服。
金莲饮子 治小儿壮热潮热。眼赤口疮。心烦躁闷。咽干多渴。
防风 甘草(炙) 连翘 柴胡 山栀子(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煎服。
栀子仁汤 治阳毒吐热。骨节疼痛。下后热不退者。
栀子仁(酒炒) 赤芍 大青 知母(各一两) 升麻 黄芩 石膏(各二两) 柴胡(一两五钱)
甘草(五钱) 杏仁(二两去皮尖炒微黄)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生姜三片。水煎服。
五物人参汤 治肚热咳嗽。心腹胀满。
人参(去芦) 甘草(各半两) 麦门冬(去心) 生地黄(各一两半) 茅根(半握)
上为粗末每服二三钱。水煎服。
柴苓汤 治小儿温壮伏热来去。
柴胡(三钱五分) 麦门冬 人参(去芦) 赤茯苓 甘草(各二钱五分) 黄芩(五钱)
上锉散。每服二三钱。加小麦二十粒。竹叶三片。水煎服。
三黄犀角散 治温壮心热。神志不安。大腑秘结。
大黄(酒浸蒸) 黄芩 黄栀子 犀角屑 钩藤钩 甘草 各等分。为末。每服五分。热汤调下。量儿加减。
地骨皮散 治小儿骨蒸。寒热往来。心膈烦悸。及伤寒后余热未解。
柴胡(去芦) 地骨皮(各二两) 知母 甘草(炙) 龟甲(醋炙黄) 黄芩 人参(各二钱半) 赤茯苓(五 钱)
上锉碎。一岁二钱。水六分。姜梅各一片。煎三分。不拘时服。
灵犀饮 治骨蒸潮热。盗汗咳嗽。少食多渴。面黄肌瘦。肚急气粗。虚热余热通用。
犀角屑 胡黄连(各五钱) 白茯苓 人参 川芎 秦艽 甘草 地骨皮 羌活 柴胡 桔梗(各一两)
上锉散。每服二三钱。乌梅竹叶各少许。水煎服。
绛雪丹 治小儿烦热。
芒硝(一两) 朱砂(一两)
上为末。饭丸芡实大。三岁一丸。砂糖水化下。
竹叶石膏汤 治小儿虚羸少气。气逆欲吐。四体烦热。
石膏(三两) 半夏(制) 人参(各七钱五分) 麦门冬(去心一两) 甘草(炙七钱五分) 竹叶(半把)
上锉碎。每服二钱。加粳米三四十粒。生姜一片。水煎服。
龙胆丸 治小儿食后多发热。至夜则凉。此血热症。疳热亦治。
宣黄连(去毛) 赤芍(各五钱) 草龙胆(去苗) 青皮(去穣各一钱) 槟榔(一个大者) 麝香(少许)
上为末。猪胆汁入少面糊为丸。萝卜子大。每二三十丸。米饮汤空心服。
六合汤 治小儿血热。每日巳午时发热。遇夜则凉。
当归 大黄 川芎 熟地黄(等分) 水煎服。
四物二连汤 治血虚劳。五心烦热。昼则明 。夜则发热。胁肋剌痛。并一身尽热。日晡肌热。
当归身 生地黄 白芍药 大川芎 宣黄连 胡黄连 各等分。水煎服。
保和丸 治脾胃不和。饮食停滞。胸胀肚痛。嗳气吞酸。身热肚痛。或吐或泻。用此去滞消食。退热宽中。
山楂肉(二两) 神曲 麦芽 陈皮 半夏 茯苓 砂仁 香附(各一两) 莱菔子 连翘(各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