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法为丸。
白滚汤下。
当归补血汤 治肌热躁热。目赤面红。烦渴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此脉虚血虚也。若误服白虎 汤必死。宜此主之。
黄 (二钱) 当归(一钱)
上用水钟半。煎五分服。
补中益气汤 治中气虚弱。体疲食少。或发热烦渴等症。
人参 黄 (各八分) 白术(土炒) 甘草(炙) 陈皮(各五分) 升麻 柴胡(各二分) 当归(三分)
上姜枣水煎服。
加味逍遥散 治肝脾血虚发热等症。
当归 甘草(炙) 白芍(酒炒) 茯苓(去皮) 白术(炒) 柴胡(各一钱) 丹皮 山栀(炒各七钱)
去丹皮山栀即逍遥散。
上水煎服。
惺惺散 治变蒸发热。咳嗽痰涎。鼻塞声重。
人参 白术 甘草 桔梗 白茯苓 天花粉 细辛根 白芍(各一钱) 薄荷(少许)
上用水姜煎服。
柴胡散 治变蒸骨热。心烦啼叫不已。
人参(去芦) 甘草(炙) 麦门冬(去心各二钱) 草龙胆(酒炒黑) 防风(各一钱) 柴胡(五分)
上锉碎。每服一钱。水煎服。
平和饮子 治变蒸于三日后。三日进一服。可免百病。百日内宜服。
人参(去芦) 甘草(炙各五分) 白茯苓(去皮一钱) 升麻(煨三分)
上 咀。用水煎。不拘时候服。禀受弱者。加白术一钱。肥大壮实者不用。
参杏膏 治小儿变蒸潮热。
人参(去芦) 杏仁(去皮尖) 川升麻(制各五分) 甘草(二钱)
上为末。百日巳前。每服一字。用麦门冬去心煎汤。食远服。
<目录>卷下\附方<篇名>伤寒门属性:冲和散 治四时感冒。初起遍身拘急。寒热交作。无汗头疼身痛。鼻塞咳嗽。
白芷 防风 陈皮 羌活 川芎 杏仁 半夏(制各一钱) 紫苏叶(五钱) 甘草(七分)
上为粗末。每服二三钱。加葱头一个。生姜一片。煎服。
羌活散 治伤风伤寒。时气头疼发热。身体烦痛。痰壅咳嗽。鼻塞失音声重。及时行下痢赤白并治。
人参 羌活 赤茯苓 柴胡 前胡 独活 桔梗 枳壳 川芎 甘草 苍术(各等分)
上锉剂。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薄荷三片。煎七分服。
麻黄汤 发热头痛。恶寒无汗。
紫苏(一钱) 干葛 麻黄(各八分) 陈皮 升麻 川芎 白芷 赤芍药 香附 甘草(各五分) 姜一片。葱 白一寸。水煎服。
桂枝汤 发热头痛。有汗恶风。
桂枝(七分) 赤芍(一钱) 甘草(五分) 姜一片。水煎服。
升麻汤 治汗出未透。热留于胃。而皮肤发斑者。及时行瘟疫。并痘疹疑似之间。皆宜服之。
升麻 葛根 白芍 甘草 上用水一钟。姜一片。煎服。
小柴胡汤 治寒热往来。口干作呕。
柴胡(一钱五分) 人参 半夏(六分) 甘草(五分) 黄芩(一钱) 姜三片。水煎服。
大柴胡汤 治伤寒邪热固结。大便不通。用此利之。
柴胡 黄芩 枳实 赤芍 半夏 熟大黄各等分。水煎服。
柴芩汤 治寒热往来。泄泻呕吐。
柴胡(一钱五分) 泽泻(一钱) 人参(五分) 黄芩(一钱) 半夏(七分) 甘草(三分) 白 术赤茯苓 猪苓(各八分) 有汗加桂皮五分。加姜二片。枣二枚。水煎服。
黄连解毒汤 治伤寒大热不止。烦躁口渴。喘满蓄热等症。
黄连 黄芩 山栀仁 柴胡 连翘 上锉一剂。水煎服。
白虎汤 治伤寒身热而渴。有汗不解。脉来洪数而实。里有热乃可服。
知母 石膏 甘草 加粳米一撮。水煎待米熟去渣温服。如口渴兼发赤斑。根据本方加人参。名白虎化斑汤。
小陷胸汤 治小结胸。心下痞满而软。按之则痛。
黄连(三分) 半夏(五分) 栝蒌仁(三分) 枳实(二分)
上锉一剂。生姜皮一片。水煎服。
开胸散 治伤寒结胸。
柴胡 黄芩 半夏 枳实 桔梗 黄连 栝蒌仁 山栀仁 甘草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水煎服。
解热下痰汤 治伤寒结胸。有痰有实有气滞。咳嗽失声等症。
紫苏子 白芥子 枳实 黄芩 黄连 黄柏 栝蒌仁 石膏 杏仁 乌梅 桔梗 生姜一片。水煎服。
伤寒潮热。痰壅咳嗽。男妇大小皆可用。
郁金(三钱) 石膏( 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二匙。清茶送下。
<目录>卷下\附方<篇名>呕吐门属性:和中清热饮 治热吐。
黄连(姜炒一钱) 半夏(姜制一钱) 茯苓(一钱五分) 陈皮 藿香 砂仁(各七分) 水煎。徐徐服之。
温中止吐汤 治寒吐。
白豆蔻 茯苓(各一钱) 半夏(五分) 生姜(三片) 水煎。磨沉香四分。热服。
香薷饮 治小儿感冒暑热。干呕无物。
白扁豆(姜汁炒去皮二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