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共藿香,陈皮茯苓大腹草,浓朴桔梗引枣姜。
平胃散
(方见 乳),加山楂、神曲、麦芽 【目录】卷四\感冒门【篇名】感冒夹热属性:平素有热感风寒,面赤唇焦口鼻干,憎寒壮热频饮冷,心烦谵妄便多艰,泻热先宜用通圣,清热 凉膈天水煎。
【注】小儿脏腑素禀多热,今复为风寒所伤,风热相抟,则火邪愈盛。故其现证有面 赤唇焦,口鼻干燥,憎寒壮热,口渴饮冷,心神烦躁,谵语狂妄,二便秘涩。治宜散其风 寒,更宜兼泻其热,须用双解通圣汤两解之。若服药后汗出便利,病虽少减,热犹不退者,
治宜清热为主,当以凉膈散合天水散治之,则表里清而病愈矣。
双解通圣汤
(方见伤寒)
凉膈散
(方见急惊风)
天水散
滑石(飞,六两) 甘草(生一两)
共为细末,每服一钱,灯心汤调下。
【目录】卷四\感冒门【篇名】感冒夹惊属性:感冒病时触惊异,心惊胆怯睡不安,身热烦躁面青赤,疏解散与凉惊丸,和以柴胡温胆 剂,宁神定志效通仙。
【注】小儿感冒邪气未解,复为惊异所触,故见斛惊胆怯,睡卧不安,身热烦躁,面色 青赤之证。先以疏解散疏散之,再以凉惊丸清镇之。如病虽退,尚觉心惊不寐者,宜用 柴胡温胆汤和解之。
疏解散
羌活 苏叶 防风 枳壳(麸炒) 桔梗 前胡 赤芍 杏仁(炒去皮尖) 僵蚕(炒) 甘草(生)
黄连(酒炒)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疏解散治感冒惊,羌活苏叶及防风,枳桔前胡黄连芍,杏仁僵蚕甘草同。
凉惊丸
柴胡温胆汤
柴胡 陈皮 半夏(姜制) 茯苓 甘草(生) 竹茹 枳实(麸炒)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柴胡温胆感冒惊,病后余邪尚未宁,柴胡陈半茯苓草,竹茹枳实姜用生。
【目录】卷四\瘟疫门【篇名】瘟疫总括属性:温病伤寒传变同,感寒即病伤寒名,冬受寒邪春复感,因感而发温病成,至夏感发为热病,逐户相传 乃天行,四时不正为时气,痧疹瘟 要详明。
【注】瘟病之传变与伤寒无异,有冬感于寒而即病者,名曰伤寒。有冬伤于寒而未即 病者,寒邪藏于肌肤之内,伏于荣卫之间,至春复感春风,发为温病;到夏复感暑热,发 为热病。若逐户阖门老幼相传,乃天行瘟疫,其害更烈。或春夏应暖热而反寒,秋冬应寒 凉而反热,此时四时不正之气,名曰时气,相感为病,亦与伤寒同其治也。其间或发 、发 痧、发疹,要当详明其证,治法在后。
【目录】卷四\瘟疫门【篇名】温病属性:冬受寒邪不即病,复感春寒发名温,证同伤寒治双解,呕加生姜半夏均。
【注】温病一证,乃冬受寒邪不即为病,至春复感春风而发者也。现证与伤寒相同,用 双解通圣汤两解之。若呕吐者,以生姜、半夏入之,其呕自止。
双解通圣汤
(方见伤寒)
【目录】卷四\瘟疫门【篇名】风温属性:风温复感春风发,汗热身重睡鼾眠,汗少荆防败毒治,汗多桂枝白虎煎。
【注】风温,冬受寒邪,复感春风而发为病也。其证身重睡憨,发热自汗。汗少者,
以荆防败毒散解之;汗多者,以桂枝合白虎汤清解之。
荆防败毒散
荆芥 防风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甘草(生) 川芎 枳壳(麸炒) 桔梗 茯苓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荆防败毒宜时气,风温无汗用之灵,荆防羌独柴前草,川芎枳桔与茯苓。
桂枝合白虎汤
桂枝 芍药 石膏〔 (按: 石膏以生用为是)〕 知母(生) 粳米 甘草(生)
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方歌】桂枝汤合白虎汤,壮热多汗服此方,桂芍石膏知母草,粳米大枣共生姜。
【目录】卷四\瘟疫门【篇名】热病属性:冬受寒邪不即病,至夏复感暑热成,身不恶寒而多渴,证同温病治亦同。
【注】热病,乃冬受寒邪不即为病,至夏复感暑热而成,故名曰热病。现证与温病相 类,但不恶寒、口干作渴为少异耳,治法亦与温病同。
【目录】卷四\瘟疫门【篇名】瘟疫属性:天行厉气瘟疫病,为病挨门合境同,皆由邪自口鼻入,故此传染迅如风。当分表里阴阳毒,因时取治审重轻,古法 皆以攻为急,荆防普济救苦攻。
【注】瘟疫一证,乃天地之厉气流行,沿门阖户,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盖邪 气自口鼻而入,故传染之速迅如风火。但毒 有在表、在里、在阴,在阳之分,其或发、或攻、或清,当因春风、夏热、秋凉、冬寒之 四时各异,随人虚实,量乎轻重以施治也。古法皆以攻毒为急者,以邪自口鼻而入,在里 之病多故也。发以荆防败毒散,清以普济消毒饮,攻以二圣救苦丹,则酌量合宜,审度 医治,庶几临证时有得心应手之妙矣!
荆防败毒散
(方见风温)
普济消毒饮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 陈皮 桔梗 板蓝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