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25-幼科心法要诀-第22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升麻 柴胡 薄荷 连翘(去心) 牛蒡 子(炒研) 僵蚕(炒) 马勃 甘草(生) 元参 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普济消毒清时瘟,芩连陈桔板蓝根,升柴薄荷翘牛蒡,僵蚕马勃草元参。

二圣救苦丹
大黄(四两) 皂角(二两)

上为末,水丸,每服一钱,量儿大小与之,用无根水下。
【目录】卷四\瘟疫门【篇名】瘟疹痧属性:伤寒疹 失汗下,时气初感即其然,表邪复郁荣卫分,外泛皮脉痧疹 。痧白疹红如肤粟, 红如豆片连连,红轻 赤重黑多死,淡红稀暗是阴 。未透升麻消毒治,热盛三黄石膏煎,已透消 青黛 饮,痧疹表里双解先。
【注】伤寒发 、疹、痧,皆因汗下失宜,外邪覆郁,内热泛出而成也。惟时气传染,感 而即出,亦犹疫之为病,烈而速也,发于卫分则为痧,卫主气,故色白如肤粟也。发于 荣分则为疹 ,荣主血,故色红。肤浅为疹,深重为 。 形如豆,甚则成片连连。 疹 之色红者轻,赤者重,黑者死,此以色辨热之浅深,验死生也。若其色淡红稀暗者,皆 因邪在三阳,已成 疹,由外入里,邪从阴化,或过服凉药所致,是为阴 、阴痧、阴 疹,法当从阴寒治也。 出未透,表热轻者,宜升麻葛根汤合消毒犀角饮治之;表热重者,
宜三黄石膏汤发之;已透者,用消 青黛饮加减清之;疹痧初起,表里不清,用双解通 圣汤先通表里,余法同前。

升麻葛根汤合消毒犀角饮
升麻 葛根 芍药 牛蒡子 甘草(生) 荆芥 防风 犀角 引用芫荽,水煎服。

【方歌】升麻消毒表 疹,升葛芍草蒡荆防,倍加犀角急煎服,表实热盛另有方。

三黄石膏汤
黄连 栀子 黄芩 黄柏 豆豉 麻黄 石膏 引用生葱,水煎服。

【方歌】三黄石膏发 疹,表实热盛有奇功,连芩栀柏与豆豉,麻黄石膏生用葱。

消 青黛饮
石膏〔 (按: 生用为宜)〕 知母 犀角 甘草(生) 栀子(生) 川连(生) 青黛 元参 柴胡 生地 人参 大黄 引用姜、枣,水煎,临服,入苦酒一匙和服。

【方歌】消 青黛消毒 ,石知犀角草栀连,青黛元参柴生地,人参大黄斟酌添。

双解通圣汤
(方见伤寒)

【目录】卷四\暑证门【篇名】暑证总括属性:小儿暑病有四证,中暑阳邪伤暑阴,暑风攻肝抽搐见,暑厥攻心不识人。
【注】中暑,为阳邪单中暑热也,阳邪身热有汗。伤暑,为阴邪中暑复感寒也,阴邪 身热无汗。中暑热极,攻肝则抽搐;攻心则厥冒不省人事。治者果能因证分别施治,自无难矣。
【目录】卷四\暑证门【篇名】中暑属性:中暑汗出身壮热,头痛大渴烦不宁,气乏神倦两足冷,加味人参白虎灵。
【注】中暑之证,身热有汗。因暑热熏蒸,故头痛口渴,烦躁不宁,甚则气乏神倦,足 冷恶寒。须以加味人参白虎汤治之。

加味人参白虎汤
人参 石膏(生) 知母(生) 粳米 甘草 苍术 水煎服。

【方歌】加味人参白虎汤,暑热伤气服最良,参膏知母粳米草,停饮呕水更加苍。
【目录】卷四\暑证门【篇名】伤暑属性:伤暑受暑感寒风,无汗热渴面赤红,干哕恶心腹绞痛,嗜卧懒食肢重疼。清散二香饮极效,气虚 六合汤奏功,夹食恶食多吐泻,加味香薷法最灵。
【注】小儿伤暑,谓受暑复感风寒也。其证发热无汗,口渴饮水,面色红赤,干呕恶 心,或腹中绞痛,嗜卧懒食。以二香饮治之,此内清外散之法也。若正气虚弱,当补正除 邪,以六合汤治之;若伤暑夹食,大吐泻者,以加味香薷饮治之。

二香饮
苏叶 藿香 白茯苓 陈皮 扁豆(炒) 浓朴(姜制) 半夏(姜制) 大腹皮 甘草(生) 白 芷桔梗 川黄连 香薷 引用生姜、灯心,水煎服。

【方歌】二香饮治风暑病,苏叶藿香白茯苓,扁豆浓朴陈半草,腹芷桔连香薷灵。

六合汤
人参 香薷 半夏(姜制) 甘草(生) 砂仁 木瓜 赤茯苓 藿香 杏仁(炒去皮尖) 扁豆(炒)

浓朴(姜炒)
引用姜、枣,水煎服。
【方歌】六合虚暑用人参,香薷半夏草砂仁,木瓜赤苓藿香杏,浓朴扁豆枣姜匀。

加味香薷饮
香薷 浓朴(姜炒) 陈皮 扁豆(炒) 山楂肉 猪苓 甘草(生) 枳实(麸炒)

水煎服。
【方歌】加味香薷治夹食,香薷浓朴共陈皮,白扁豆配山楂肉,猪苓甘草炒枳实。
【目录】卷四\暑证门【篇名】暑风属性:暑风抽搐似惊风,烦渴汗热便黄红,先用加味香薷饮,继用玉露散即宁。
【注】暑风者,手足搐搦,状似惊风者也。由暑热攻肝,内生风病。其证烦渴,身热有 汗,二便黄赤。先宜加味香薷饮,疏其风;继以玉露散,清其热。暑热一解,而搐自止矣。
切不可当惊痫治之。

加味香薷饮
香薷 黄连 扁豆(炒) 羌活 浓朴(姜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