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加味香薷治暑风,香薷黄连扁豆同,浓朴姜炒羌活入,灯心煎服效从容。
\x玉露散\x(方见火泻)
<目录>卷四\暑证门<篇名>暑厥属性:暑厥昏眩不知人,气虚挟痰上冲心,虚者清暑益气治,挟痰益元抱龙均。
【注】暑厥之证,昏昧不省人事。因其人元气素虚,暑热冲心,或挟痰上冲,以致精 神昏愦。虚者以清暑益气汤治之,实者以辰砂益元散合抱龙丸治之。
\x清暑益气汤\x 人参 黄 (炙) 当归(酒洗) 白术(土炒) 甘草(炙) 陈皮 麦冬(去心) 五味子 青 皮(炒) 苍术(炒) 黄柏(酒炒) 升麻 葛根 泽泻 神曲(炒)
引用姜、枣,水煎服。
【方歌】清暑益气虚受暑,参 归术草陈皮,麦味青皮苍术柏,升葛泽泻炒神曲。
\x辰砂益元散\x 辰砂(水飞,三钱) 滑石(水飞,六两) 甘草(末,一两)
每用一钱,姜灯心汤调匀合抱龙丸服。
\x抱龙丸\x 黑胆星(九转者佳,四两) 天竺黄(一两) 雄黄(水飞) 辰砂(另研,各半两) 麝香(另研,
一钱)
上为细末,煮甘草膏和丸,皂荚子大,温水化下。
<目录>卷四\霍乱门<篇名>霍乱总括属性:霍乱风寒暑饮成,卒然吐泻腹心疼,饮暑盛兮湿霍乱,寒胜为干症不轻。
【注】霍乱者,乃风寒暑饮之杂邪为病,卒然挥霍变乱,心腹大痛,吐泻交作也。其 能吐能泻者,谓之湿霍乱。夫暑饮虽盛,若已经吐泻,其邪即解,故易治也。若欲吐不 能,欲泻不能者,谓之干霍乱。盖寒盛则凝,既不吐泻,则邪无去路,故病多不救。
<目录>卷四\霍乱门<篇名>湿霍乱属性:吐泻不已腹频疼,口渴引饮胸闷膨,饮盛主以二香饮,暑盛益元散最灵。
【注】湿霍乱者,乃暑饮合邪也。其证吐泻不已,肚腹疼痛,口渴引饮,胸膈膨闷。饮 盛者,以二香饮主之;暑盛者,以辰砂益元散主之。因证调治,则暑饮之邪既清,而霍 乱之证立愈矣。治者宜详辨之。
\x二香饮\x(方见伤暑)
\x辰砂益元散\x(方见暑劂)
<目录>卷四\霍乱门<篇名>干霍乱属性:欲吐泻之不吐泻,腹中绞痛不能堪,烦渴大饮甘露饮,肢厥不渴理中煎。
【注】干霍乱者,乃寒暑凝结,欲吐不吐,欲泻不泻,腹中绞痛,俗名绞肠痧病也。治 者当分寒暑,如烦渴大饮者为热,以桂苓甘露饮主之;若厥逆不渴者属寒,以理中汤主 之。因证调治,其病自愈。
\x桂苓甘露饮\x 白术(土炒) 茯苓 泽泻 猪苓 肉桂(少许) 滑石(水飞) 寒水石 石膏 水煎服。
【方歌】寒暑凝结霍乱成,桂苓甘露莫从容,白术茯苓猪泽桂,膏滑寒水石相同。
\x理中汤\x(方见不乳)
<目录>卷四\痢疾门<篇名>痢疾总括属性:痢疾暑湿生冷成,伤气为白伤血红,后重里急腹窘痛,寒热时痢噤口名。
【注】痢之为证,多因外受暑湿,内伤生冷而成。伤于气者色多白,以肺与大肠为表 里也。伤于血者色多赤,以心与小肠为表里也。里急者,腹窘痛也;后重者,频下坠也。
又有寒痢、热痢、时痢、噤口痢之别,医者须详察之。
<目录>卷四\痢疾门<篇名>寒痢属性:寒伤久痢脏虚寒,肠鸣切痛实难堪,面唇青白喜饮热,理中养脏效通仙。
【注】寒痢者,寒冷伤胃,久痢不已,或脏气本虚,复为风冷所乘,伤于肠胃。故痢 时肠鸣切痛,面唇青白,口虽渴喜饮热。此里寒虚之证也。初宜理中汤,久则真人养脏 汤治之。寒得温散而证愈矣。
\x理中汤\x(方见不乳)
\x真人养脏汤\x 人参 白术(土炒) 木香(煨) 肉桂 当归 (土炒) 白芍(炒) 罂粟壳(蜜炙) 诃子肉(面煨去核) 肉果(煨) 甘草(炙)
引用乌梅,水煎服。
【方歌】寒痢须用养脏汤,人参白术广木香,归芍肉桂炙甘草,粟壳诃子肉果良。
<目录>卷四\痢疾门<篇名>热痢属性:痢初实热腹窘痛,下痢无度尿短红,舌赤唇焦喜饮冷,芍药白头香连灵。
【注】热痢者,皆因湿热凝结于肠胃,以致腹中窘痛,频频下痢,尿短色红,舌赤唇 焦,喜饮冷水,此里热之证也。重则当归芍药汤主之,轻则白头翁汤主之,或香连丸主之。
\x当归芍药汤\x 当归 白芍 木香 黄芩 黄连 肉桂 大黄 槟榔 甘草(生)
水煎服。
【方歌】热痢当归芍药汤,里急后重服最良,归芍木香芩连桂,大黄甘草共槟榔。
\x白头翁汤\x 黄连 黄柏 秦皮 白头翁 水煎服。
【方歌】白头翁汤治热痢,腹中窘痛溺短赤,连柏秦皮白头翁,煎服之后痢自愈。
\x香连丸\x 木香 川黄连(各等分)
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桐子大,量儿大小用之,空心米饮下。
<目录>卷四\痢疾门<篇名>时痢属性:时痢痢疾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