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姜汤下。量儿 大小加至五十丸。
治痰症神效。若惊搦后风涎潮作。服之神效。
\x宽气饮\x 枳壳 枳实(各一两) 人参 炙甘草(各五钱) 每末五分至一钱。汤调下。惊风作搐。姜汁调。热 甚者。入宽热饮。薄荷蜜汤调下。或麦冬汤。
主通利关节。胸膈痞结。消痰逐水。进食。及治蓄气而成搐。传变急慢惊风。气逆。精神昏倦。
\x五和汤\x 当归 赤苓(各半两) 炙甘草 大黄 枳壳(各七钱半) 每粗末二钱煎。不拘时服。
此方主宣利脏腑积滞。调利荣卫。
\x茯神汤\x 茯神(一两) 人参 当归(各半两) 炙草(二钱) 每 咀二钱煎。有热微烦躁加麦冬。
此方治心气不足。虚而惊悸。日常频哭。及生下羸瘦多惊。宜子母同服。
\x郑氏比金丸\x 轻粉 滑石(各钱半) 南星(一钱二分) 青黛(五分) 糊丸小豆大。一岁二丸。薄荷汤下。急惊头 热。足冷面青。口噤痰 加一丸。桃皮汤下。名桃符丸。去青黛。加蝎梢五分。名小青丸。
治急惊。壮热喘粗痰嗽。二便不利。
\x曾氏五苓散\x 泽泻(二两半) 茯苓 猪苓 白术(各一两半) 肉桂(七钱半) 每一钱汤下。
解伤寒温湿暑毒霍乱。分阴阳。理烦渴。
\x镇心丸\x 甜硝 人参(各一两) 炙草 寒水石(各一两半) 山药 茯苓(各二两) 朱砂(一两) 冰片 麝香(各 一钱) 蜜丸。鸡头大。每半丸。温水下。至一二丸。
此方凉心经。治惊热痰盛。及痫病。
\x安神镇惊丸\x 天竺黄 人参 茯神 南星(各五钱) 枣仁 麦冬 当归 生地 赤芍(各三钱) 黄连 薄荷 木通 山栀 朱砂 西牛黄 龙骨(各二钱) 青黛(一钱) 蜜丸绿豆大。每三五丸。量儿大小 加减。姜汤下。
惊退后。安心神。养气血。和平预防之剂也。
\x栝蒌汤\x 栝蒌(二钱) 白甘遂末(一钱)
慢惊。脉有力。湿痰聚于胸中。风火蕴结者服。
\x青州白丸子\x 半夏(七两) 南星(三两) 白附子(二两) 川乌(五钱去皮脐) 四味皆用生者研细。以生绢袋盛。井水 摆出。未出者。更以手揉。有渣再研。再摆令尽。瓷盆内连水日晒夜露。晓去旧水。另用井水 搅。又晒露。如此法。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去水晒干如玉片。研细。糯米粥丸。绿 豆大每三五丸。薄荷汤下。瘫风酒下。皆不拘时。
此方治小儿惊风。大人诸风。
\x醒脾散\x 白术 人参 甘草 全蝎 橘红 茯苓(各五钱) 半夏 木香(各一分) 白附子(四个炮) 炮 南星(二枚) 莲肉(一钱) 每末一钱。加姜枣煎。渐服。若顿服。必吐。
此方昏困者宜之。
\x人参羌活散\x 人参 羌活 独活 柴胡 川芎 白茯苓 甘草(各一两) 前胡 桔梗 天麻 地骨皮(各 五钱) 枳壳(一两二钱) 每 咀一钱。加姜一片。薄荷三叶。枣半个煎。
治初作急惊。散风邪。除风热。疹痘未发亦可。
\x郑氏驱风膏\x 辰砂 蝎尾 当归 山栀 川芎 龙胆草 羌活 防风 大黄 甘草(各一钱) 麝香(一字)
炼砂糖丸芡子大。三岁三丸。薄荷竹叶蜜汤化下。
治肝风筋脉拘急。面红目青眼上。惊搐胎风。
\x冲和饮\x 苍术(一两) 人参 前胡 桔梗(五钱) 枳壳 麻黄 陈皮(各三钱) 川芎 白芷 半夏 当归 薄桂 白芍药 赤苓(各钱半) 干姜 浓朴(各二钱) 炙草(七钱半) 每粗末二钱。加姜二葱一 煎服。伤冷恶心呕吐。加炮姜。寒疝加小茴、吴萸。
此方治感冒风寒。头痛发热。肩背拘急。恶心呕吐。腹痛膨胀。兼寒湿相搏。四肢拘急。冷气 侵袭。腰足疼痛。
\x七宝散\x 紫苏 香附(各三两) 甘草 陈皮 桔梗(各二钱半) 川芎 白芷(各一两) 每粗末二钱。加姜二 片煎。痰嗽加半夏。口腥气。少加盐。此方品味。不 不燥。甚佳。
治风寒时气。头昏体热。咳嗽及脾胃肺不和。口腥。牙缝鲜血。兼调理诸病。
\x固真汤\x 人参 附子 茯苓 白术(各二钱半) 山药 黄 肉桂 甘草(各二钱) 每粗末三钱。加姜 三枣一煎。
主吐泻痢后。胃虚脾慢。四肢口鼻气冷。沉困不省人事。
\x聚宝丹\x 人参 茯苓 琥珀 天麻 全蝎 白附子 僵蚕 防风 胆星 乌蛇肉(酒炙各一钱) 朱 砂(五分) 麝香(少许) 蜜丸桐子大。每二丸菖蒲汤下。专治慢惊。
\x南星散\x 南星(八九钱) 重者一个。掘地坑深尺许。用炭五斤。烧通红。醋一碗。洒坑中。即投南星。以火 炭密盖。又用盆复时许取出。研为末。入琥珀 全蝎(各一钱) 每二字。生姜防风汤下。
治慢惊。驱风豁痰。
\x参苏饮\x 人参 紫苏 前胡 葛根 半夏 赤苓(各七钱半) 枳壳 陈皮 桔梗 甘草(各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