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 白 术 合) 苁 蓉(二分半)
上一十九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老小服一钱匕,日三,以小便利为度 治百病诸荒邪狂走,气痞冷病,历年黄黑,大腹水肿,小儿丁奚,疟疾经年,霍乱中恶,
蜚尸及暴疾,皆悉主之方。
芫青 巴豆(去心皮,熬) 斑蝥(各三十枚,去翅足,熬) 天雄(炮,去皮) 干 姜(各 半两) 乌头(炮,去皮) 细辛 蜀椒(汗,去目、闭口者) 附子(炮去皮) 踯躅 黄 芩 上一十二味,细切,以绢袋中盛酒一斗,渍十日,去滓,服半合,日三,以知为度,暴 滓作散。酒服半钱匕,日三,强人一钱。伤寒、中温、湿冷、头痛、拘急、寒热、疟发、头 风,皆须服一钱匕,浓覆取汗,初服当吐清汁三四升许。又主心疝,妇人无子。服之烦闷不 堪者,饮冷水一升即解。
<目录>卷第十九·杂病中\水肿第三<篇名>蒲黄酒内容:主通身肿,此风虚水气,亦主暴肿方。
蒲黄 小豆 大豆(各一升)
上三味,以酒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目录>卷第十九·杂病中\水肿第三<篇名>商陆酒内容:主风水肿方。
取商陆,切一升,以酒二升,渍三宿,服一升当下,下者减之,从半升起,日三,尽更 合服。
又方 取大豆一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上酒一升,合煎取一升,随能杯饮之,日 三服,常令有酒势。
<目录>卷第十九·杂病中\水肿第三<篇名>茯苓丸内容:主水胀大。甄主簿与康公处得效方。
茯苓 白术 椒目(各一两) 葶苈子(一两半,熬) 桂心(三分) 芒硝 泽泻 木 防己 (各五分) 甘遂(三分) 赤小豆 前胡 荛花(各半两,熬。《千金》作芫花)
上一十二味,捣筛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蜜汤服五丸,日一,稍加,以知为度。
<目录>卷第十九·杂病中\水肿第三<篇名>汉防己煮散内容:主水肿上气方(褚澄秘之)。
汉防己 泽漆叶 石苇(去毛) 桑白皮 泽泻 丹参 茯苓 橘皮 白术(各三两) 生 姜(十两,切) 郁李仁(五两) 通草(一两)
上一十二味,捣筛为散。以水一升七合,纳四方寸匕,煮取八合,顿服,日二,小便利 为度。
第一之水,先从面目肿遍一身,名曰青水,其根在肝,大戟主之;第二之水,先从心肿 ,名曰赤水,其根在心,葶苈主之;第三之水,先从腹肿,名曰黄水,其根在脾,甘遂主之 ;第四之水,先从脚肿,上气而咳,名曰白水,其根在肺, 本主之;第五之水,先从足趺 肿,名曰黑水,其根在肾,连翘主之;第六之水,先从面至足肿,名曰玄水,其根在胆,芫 花主之;第七之水,先从四肢起,腹满大,身尽肿,名曰风水,其根在胃,泽漆主之;第八 之水,先四肢小肿,其腹肿独大,名曰石水,其根在膀胱,桑根白皮主之;第九之水,先从 小肠满,名曰果水,其根在小肠,巴豆主之;第十之水,乍盛乍虚,乍来乍去,名曰气水,
其根在大肠,赤小豆主之。
上十病,皆药等分,与病状同者则倍之,白蜜和,先食,服一丸如小豆,日三,欲下病 者,服三丸,弱者当以意节之。
治宿食、流饮、寒热、温病、水肿方∶ 郁李仁(十枚,熟研) 粳米(三合,研,令中断)
上二味,以水四升合煮取二升,顿服,此粥日三度作服之,人强用十五枚,羸者五、六 枚,不知者稍加之,以知为度。
炙鲤鱼主肿满方 取鲤鱼长一尺五寸,以尿渍令没一宿,平旦以木篦从口贯之至尾,炙令黄熟,去皮,宿 勿食,空腹顿服之,不能者再服令尽,勿与盐,神方。
男女新久肿得恶,暴风入腹,妇人新产上溷,清风入脏腹中如马鞭者,嘘吸短气,咳嗽 ,一味大豆煎方。
大豆(一斗,择令净)
上以水五斗,煮之得一斗三升,澄清去下浊者,纳釜中,以一斗半美酒纳汁中,煎取九 升,宿勿食,旦服三升,温覆取汗两食顷,当下去风气肿减。慎风冷。十日平复如故,
除日服之佳。若急不可待除日,逐急令服合时,于清净无人处,令童子一人视之,不用六畜 妇人见之,自度身中肿未尽退,更服三升,瘥了了者,勿服也,神验,千金不传。
又方 楮皮叶(一大束)
上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服之不过三四日,面肿乃减,虽得瘥,常可 服之 <目录>卷第十九·杂病中\水肿第三<篇名>莨菪丸内容:治水气肿,鼓胀,小便不利∶山连治韦司业得瘥,司业侄云表所送,云数用神 莨菪子(一升) 羊肺(一具,青羊亦佳)
上二味,汤微炸肺,即薄切之,曝干捣末,以三年大醋浸莨菪子,一伏时出之,熬令变 色,熟捣如泥,和肺末,蜜和捣作丸。食后一食久,服如梧子四丸,麦门冬饮服之,日三以 喉 麦门冬饮法 麦门冬(二十五枚,去心) 粳米(二十五粒)
上二味,以大合三合半水煮之,米大熟,去滓,以下丸药,每服常作。
有人虚肌积年,气上似水,病眼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