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3-方剂

25-千金翼方-第77页

;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 药三两;胁下痞坚者,去大枣,加牡蛎六两;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三两,温覆微发其汗;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 半升,干姜二两。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坚,其脉细,此为阳 微结,必有表,复有里。沉则为病在里。汗出亦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有外证,悉入在 于里;此为半在外半在里,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大汗出,
故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而微利,此本当柴胡下之,不得利,今 反利者,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再服小柴胡汤,以解其外,后以 柴胡加芒硝汤主之,方∶ 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各一两,切) 半夏(一合,
洗) 大 枣(四枚,擘) 芒硝(二两)
上七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温分再服,以解其外,不解更作。
柴胡加大黄芒硝桑螵蛸汤方∶ 上,以前七味,以水七升,下芒硝三合,大黄四分,桑螵蛸五枚,煮取一升半,去滓,
温服五合,微下即愈。本云∶柴胡汤再服以解其外,余二升,加芒硝大黄桑螵蛸也。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不可转侧,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 之,方∶ 柴胡(四两) 黄芩 人参 生姜(切) 龙骨 牡蛎(熬) 桂枝 茯苓 铅丹(各 一两半)
上一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纳大黄,切如棋子大,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 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宜柴胡桂枝汤 发汗多,亡阳狂语者,不可下,以为可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方 柴胡(四两) 黄芩 人参 生姜(切) 桂枝 芍药(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
洗) 甘 草(一两,炙) 大枣(六枚,擘)
上九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柴胡黄 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
伤寒五六日,其人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
往来寒热而烦,此为未解,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方∶ 柴胡(八两) 桂枝(三两)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 (二两,熬)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温服一升,日二服,初服微烦,汗出愈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再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续在,先与小柴胡汤;呕止,小 安,其人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与大柴胡汤下者止。
伤寒十余日,邪气结在里,欲复往来寒热,当与大柴胡汤。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坚,呕吐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病患表里无证,发热七 八日,虽脉浮数可下之,宜大柴胡汤。方∶ 柴胡(八两) 枳实(四枚,炙) 生姜(五两,切)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 夏(半 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温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黄二 两,若不加,恐不名大柴胡汤。
<目录>卷第九·伤寒上<篇名>太阳病用承气汤法第五内容:\x九证 方四首\x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其胃气,宜小承气汤。
太阳病未解,其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汗出而解,但阳微者,先汗出而解,阴微者,先 下之而解,宜承气汤。(一云大柴胡汤。)
伤寒十三日,过经而谵语,内有热也,当以汤下之。小便利者,大盒饭坚,而反利,其 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自利者,其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宜承 气汤。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其腹微满,郁郁微烦,先 时自极吐下者,宜承气汤。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 汗出,大便难,谵语者,下之愈,宜承气汤 太阳病三日,发其汗不解,蒸蒸发热者,调胃承气汤主之。
伤寒吐后,腹满者,承气汤主之。
太阳病,吐下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坚,可与小承气汤和之则愈。
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 浓朴(八两,炙)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味,取五升,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煎一 沸,分再服,得下者止。
又方∶ 大黄(四两) 浓朴(二两,炙) 枳实(大者三枚,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温分再服,初服谵语即止,服汤当更衣,不 尔尽服之。
又方∶ 大黄(四两)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一沸,顿服。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