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此为卫气不和也。营行脉中,卫行脉 外,复发其汗,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夫病患脏无他病,时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故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 枝汤。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故令汗出,欲救邪风,宜桂枝汤。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宜桂枝汤。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也,宜桂枝加浓朴杏仁汤。
太阳病外证未解者,不可下,宜桂枝汤。
太阳病,先发其汗,不解而复下之,其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 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表则愈,宜桂枝汤。
太阳病下之,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不上冲,不可与。
凡桂枝本为解肌,若脉浮紧,发热无汗者,勿与之,常知此,勿误也。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篇名>桂枝汤属性:治中风其脉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涩涩恶风,淅淅恶 寒,翕翕发热,鼻鸣干呕方。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 咀三物,切姜擘枣,以水七升煮枣令烂,去滓,乃纳诸药,水少者益之,煮令 微沸,得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小儿以意减之。初服少,多便得汗出者,小阔其间。
不得汗者,小促其间,令药势相及汗出,自护如法,特须避风。病若重,宜夜服。若服一剂 不解,病证不变者,当复服之。至有不肯汗出,服两三剂乃愈。服此药食顷,饮热粥以助药 力。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篇名>麻黄汤属性:治伤寒头及腰痛,身体骨节疼,发热恶寒,不汗而喘方。
麻黄(三两) 桂枝 甘草(各一两) 杏仁(七十枚,喘不甚用五十枚)
上四味 咀,以水九升煮麻黄减二升,去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绞去滓,服八合 ,覆令汗。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篇名>大青龙汤属性:治中风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体疼痛,汗不出烦躁方。
麻黄(六两) 桂心 甘草(各二两) 石膏(如鸡子一枚,碎) 生姜(三两) 杏 仁(四十 枚)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 咀,以水九升煮麻黄去沫,乃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服一升,浓覆,当大汗 出,温粉粉之即止,不可再服,服之则筋惕肉 ,此为逆也。不汗乃再服。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篇名>阳毒升麻汤属性:治伤寒一二日便成阳毒,或服药吐下之后变成阳毒,身重腰背痛,烦闷不安,狂言,或 走或见鬼,或吐血下痢,其脉浮大数,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至七 日不可治宜服方。
升麻 甘草(各半两) 当归 蜀椒 雄黄 桂心(各六铢)
上六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如人行五里进一服,温覆手足,毒出则 汗,汗出则解,不解重作,服之得吐亦佳。(仲景无桂心有鳖甲手大一片,《肘后》与《千 金》同《古今录验》有栀子六铢、鳖甲如手一片。)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篇名>阴毒甘草汤属性:治伤寒初起一二日便结成阴毒,或服药六七日以上至十日变成阴毒,身重背强,腹中 绞痛,咽喉不利,毒瓦斯攻心,心下坚强,短气不得息,呕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脉沉细 紧数,仲景云此阴毒之候,身如被打,五六日可治,至七日不可治也方。
甘草 升麻(各半两) 当归 蜀椒(各六铢) 鳖甲(一两)
上五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如人行五里顷更进一服,温覆发汗,毒 当从汗出,汗出则愈。若不汗则不除,重作服。(仲景方无蜀椒。)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篇名>阴旦汤属性:治伤寒肢节疼痛,纳寒外热虚烦方。
芍药 甘草(各二两) 干姜 黄芩(各三两) 桂心(四两) 大枣(十五枚)
上六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夜二,覆令小汗。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篇名>阳旦汤属性:`治伤寒中风脉浮,发热往来,汗出恶风,头项强,鼻鸣干呕,桂枝汤主之。随病加减 如下方。
以泉水一斗煮取四升分服一升,日三。自汗者,去桂枝加附子一枚。渴者去桂加栝蒌根 三两。利者去芍药、桂,加干姜三累、附子一枚炮。心下悸者,去芍药加茯苓四两。虚劳里 急正阳旦主之。煎得二升,纳胶饴半斤,为再服。若脉浮紧发热者,不可与之。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篇名>六物解肌汤属性:治伤寒发热身体疼痛方。
葛根(四两) 茯苓(三两) 麻黄 牡蛎 生姜(各二两) 甘草(一两)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再服后得汗,汗通即止。(《古今录验》无 生姜、甘草。)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篇名>解肌汤属性:治伤寒温病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一两) 黄芩 芍药 甘草(各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 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