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一斗煮取三升,饮一升,日三。三四日不解,脉浮者,宜重服发汗 。脉沉实者,宜以 豉丸下之。(《延年秘录》有桂心一两。)
治疫气伤寒三日以前不解者方∶ 香豉(一升绵裹) 葱白(切一升) 童子小便(三升)
上三味,先熬豉葱令相得,则投小便煮取二升,分再服,徐徐服之,覆令汗,神验。
治伤寒时气温疫头痛壮热脉盛始得一二日者方∶ 丹砂一两末之,以水一斗煮取一升,顿服之,覆取汗。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篇名>解肌升麻汤属性:治时气三四日不解方。
升麻 芍药 石膏 麻黄 甘草(各一两) 杏仁(三十枚) 贝齿(三枚,一作贝母 十八 铢)
上七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尽服,温覆发汗便愈。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篇名>葛根龙胆汤属性:治伤寒三四日不瘥,身体烦毒而热方。
葛根(八两) 龙胆 大青(各半两) 升麻 石膏 葳蕤(各一两) 甘草 桂心 芍 药 黄芩 麻黄(各二两) 生姜(二两)
上十二味 咀,以水一斗煮葛根取八升,纳余药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治伤寒四五日头痛壮热四肢烦疼不得饮食方∶ 栀子仁 黄连 黄柏 大黄(各半两) 好豉(一升) 葱白(七茎)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煮上四物六七沸,纳后葱白、豉煮得三升,顿服一升,日三服 ,汤讫温覆,令汗出粉之,得汗便止。后服勿复取汗,不得汗者复服重发,此药无忌,特宜 老小,神良。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篇名>七物黄连汤属性:治夏月伤寒,四肢烦疼发热,其人喜烦呕逆支满,剧如祸祟,寒热相搏 ,故令喜烦方。
黄连 茯苓 黄芩(各十八铢) 芍药 葛根(各一两) 甘草(一两六铢) 小麦(三 合)
上七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冷分三服。不能一升者,可稍稍服之汤,势安乃卧 。药主毒瓦斯,服汤之后胸中热及咽喉痛皆瘥,明日复煮一剂,如法服之。此汤无毒,但除热 下气安病患。小儿服者取三分之一,以水四升煮得二升,稍稍服之。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篇名>三匕汤属性:治伤寒中风得之三日至七八日不解,胸胁痛,四肢逆,干呕水浆不下,腹中宿食不消,
重下血一日数十行方。
茯苓(如鸡子大) 黄芩 人参(各三两) 栝蒌根(四两) 芒硝 干地黄(各一升)
大黄 上九味捣筛令相得,以散三方寸匕,水一升煮令三沸,绞去滓,服之,日三,温覆,汗 出即愈,病剧与六七匕。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篇名>五香麻黄汤属性:治伤寒忽发肿,或着四肢或在胸背虚肿浮如吹状,亦着头面唇口颈项,
剧者偏着脚胫外如轴大而不痛不赤,着四肢者乃欲不遂,悉主之方。
麝香(半两) 薰陆香 鸡舌香(各一两) 沉香 青木香 麻黄 防风 独活 秦艽 葳 蕤甘草(各二两) 白薇 枳实(各二两)
上十三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覆取汗后外摩防己膏。
治伤寒三日外与前药不瘥脉势仍数者,阳气犹在经络未入脏腑方∶ 桂枝 黄芩 甘草(各二两) 升麻 葛根 生姜(各三两) 芍药(六两) 石膏(八 两)
栀子(二七枚)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若前两服讫即得汗,后 服即停。不得汗更进一服,得汗即止。不得汗者明日去栀子加麻黄二两,足水二升,再根据方 服。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汤第五<篇名>雪煎属性:治伤寒方。
麻黄(十斤) 大黄(一斤十三两) 杏仁(一斗四升)
上三味 咀,以雪水五斛四斗渍麻黄于东向灶釜中三宿,纳大黄搅令调,炊以桑薪煮得 二斛,去滓,复纳釜中,捣杏仁,纳汁中,复炊之,可余六七斗汁,绞去滓,置铜器中,又 以雪水三斗合煎之,搅令调,得二斗四升,药成可丸,冷凝,丸如弹丸。有病者以三沸白汤 五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篇名>发汗丸第六属性:(方二首)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丸第六<篇名>神丹丸属性:治伤寒敕涩,恶寒发热,体疼者方。
附子 乌头(各四两) 人参 茯苓 半夏(各五两) 朱砂(一两)
上六味末之,蜜丸,以真丹为色,先食服,如大豆二丸,生姜汤下,日三,须臾进热粥 二升许,重覆出汗止。若不得汗,汗少不解复服如前法。若得汗足应解而不解者,当服桂枝 汤。此药多毒,热者令饮水,寒者温饮解之。治疟先发服二丸。(《要略》用细辛不用人参 <目录>卷九伤寒方上\发汗丸第六<篇名>麦奴丸属性:治伤寒五六日以上不解,热在胸中,口噤不能言,惟欲饮水,为坏伤寒。医 所不能治成为死人,精魂已竭,心下才温,以杖发其口开灌药咽中,药得下即愈。麦奴丸一 曰黑奴丸,二曰水解丸。
釜底墨 灶突墨 梁上尘 麦奴 黄芩 大黄 芒硝(各一两) 麻黄(二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