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助陈皮以利气,生姜助半夏以消痰,饴糖助甘草以和中,凡有 因痰致嗽者,宜施此法。
\x温润辛金法\x∶治无痰干咳,喉痒胁疼。
紫菀(一钱,蜜水炒) 百部(一钱,蒸) 松子仁(三钱) 款冬花(一钱 五分) 叭达杏仁(二钱,去皮尖用) 陈广皮(一钱,蜜水炒)
加冰糖五钱为引。
肺属辛金,金性刚燥,所以恶寒冷而喜温润也。紫菀温而且润,能畅上焦之肺。百部亦温润之性,暴咳 久咳咸宜。更加松子润肺燥,杏仁利肺气。款冬与冰糖,本治干咳之单方。陈皮用蜜制,去 其燥性以理肺。肺得温润,则咳逆自然渐止。
\x清金宁络法\x∶治燥气化火,喉痛咳红。
麦冬(三钱,去心) 肥玉竹(二钱) 北沙参(三钱) 元参(一钱五分)
细生地(三钱) 旱莲草(三钱) 冬桑叶(三钱)
加枇杷叶三钱去毛蜜炙为引。
此治燥气化火刑金劫络之法。麦冬、玉竹,清其燥火。沙参、元参,润其肺金。细地、旱莲,宁其 血络。盖血藏肝脏,故加冬桑叶以平其肝。肺气上逆,故加枇杷叶以降其肺。使肺 气得降,肝血得藏,则咳逆吐红,均可定矣。
\x金水相生法\x∶ <目录>卷之七<篇名>备用成方属性:\x泻白散\x∶治肺经有火,皮肤蒸热,洒淅寒热,日晡尤甚,喘嗽气急等证。
桑白皮 地骨皮 粉甘草 粳米 水煎,温服。
\x清肺饮\x∶治痰气上逆,而作咳嗽。
杏仁 贝母 茯苓 橘红 桔梗 甘草 五味子 加姜煎,食远服。
\x琼玉膏\x∶治干咳嗽。
地黄(四斤) 茯苓(十二两) 人参(六两) 白蜜(二斤)
先将地黄熬汁去渣,入蜜炼稠,再将参、苓为末和入,瓷罐封,水煮半日。白汤化服。
\x丹溪咳血方\x∶治咳嗽痰血。
青黛(水飞) 栝蒌(去油) 海石 栀子 诃肉 等分为末,蜜丸。噙化。嗽甚加杏仁。
\x千金久嗽方\x∶治长久咳嗽神效。
白蜜(一斤) 生姜(二斤,取汁)
先秤铜铫知斤两讫,纳蜜、姜汁,微火熬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则止。每含如枣大一丸,日三服。
\x二陈汤\x∶治一切痰饮为病,咳嗽胀满,呕吐恶心,头眩惊悸。
茯苓 制半夏 陈皮 甘草 加生姜,煎服。
\x景岳六安煎\x∶治风寒咳嗽,痰滞气逆等证。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杏仁 白芥子 加生姜三片,煎七分,食远服。
丰按∶以上诸方,通治咳嗽。然而咳属肺,嗽属脾,前于痰嗽干咳门中,已详辨矣。须 知前五方多润肺之品以治咳,后二方多理脾之品以治嗽,若此分疗,治无不中。
<目录>卷之七<篇名>临证治案属性:\x伏湿作嗽认为冬温\x 鉴湖沈某,孟冬之初,忽患痰嗽,前医作冬温治之,阅二十余天,未能奏效。延丰延医,右部之脉 极滞,舌苔白滑,痰多而嗽,胸闭不渴。丰曰∶此即《内经》“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之 病,非冬温之可比也。冬温之病,必脉数口渴,今不数不渴者非。冬温治在乎肺,此则治在乎脾,张冠李 戴,所以乏效。遂用加味二陈法去米仁一味,加苏子、芥子治之。三剂而胸开,
五剂而痰嗽减,后用六君子汤增损,获全愈矣。
\x伏湿致嗽\x 南乡张某,左脉如平,右关缓滞,独寸口沉而且滑,痰嗽缠绵日久,外无寒热,内无口渴。前医用 散不效,改补亦不见功。不知此证乃系伏湿酿痰,痰气窜肺而致嗽,即经所云“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也。当 理脾为主,利肺为佐,即以制夏、化红、茯苓、煨姜、杏仁、绍贝、苏子、甘草治之。约服三、四剂,痰嗽遂 减矣。后循旧法出入,调治旬日而安。
\x痰嗽补脾取效\x 城南程某,患嗽月余,交冬未愈,始延丰诊。诊得脉形沉弱而滑,舌体无荣,苔根白腻,神气疲倦,饮 食并废。丰曰∶此赋禀素弱,湿袭于脾,脾不运化,酿痰入肺所致。以脾湿为病本,肺痰为病标,即先哲云∶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治当补脾为主。程曰∶风痰在肺,补之恐增其闭。即出曾服 十余方,皆是荆、防、枳、桔、杏、贝、苏、前等品。丰曰∶此新感作嗽之药,与之伏气,理当枘凿。即用 六君加玉苏子,生米仁治之,服五剂神气稍振,痰嗽渐疏,继进十余剂,方得全愈。
江诚曰∶痰嗽之证,须知有新感,有伏气。新感之脉必多浮,伏气之脉必多沉。新感之嗽,必兼鼻塞 声重,头痛发热;伏气之嗽而无诸证也。凡伏气之证,法当宣气透邪。前医以荆、防、枳、桔反未臻效,而吾 师用六君补气,苏子降气,米仁渗湿,而反效者何也?盖由风、寒、暑、湿潜伏者,固宜透发,惟此则 不然。当知湿气未成痰之先,可以透发,既成痰之后,焉能向外而解耶?因痰之源在脾,故用六君子扶脾以 去其湿,而化其痰∶苏子降气,毋使其痰上袭于肺;米仁渗湿,毋使其湿再酿成 痰。倘用宣提之方,则痰益袭于肺,而嗽更无愈期矣。
\x燥气伏邪作咳\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