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7-女科

15-女科百问-第4页

防风(二两) 龙骨(二两生) 上为 咀。每服半两。水二大盏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补中芎 汤。治风虚冷热。劳损冲任。月水不调。崩中暴下。产后失血过多。虚羸腹痛。或 妊娠胎幻不安。血下。
当归 干姜(炮各三两) 川芎 黄 (蜜炙) 茱萸(汤洗七次) 白芍 甘草(炙) 熟地 杜 仲(炒令丝断) 人参(各一两) 上为 咀。每服三钱。水盏半。煎一盏。去滓热服。空心食前。
当归散。天癸已过期。经脉不匀。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问云七损七益。谓女子七数 尽。是经候不根据时者。血有余也。不可止之。但令根据时不腰痛为善。
当归 川芎 白芍药(各一两) 白术(半两) 白术(半两) 山茱萸(炮一两半) 黄芩(各锉 碎炒各一两如冷去芩加官桂)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酒调下。空心服。一日三服。
<目录>卷上<篇名>第十二问何谓避年属性:答曰。王氏云。有一妇人。女年十五岁。来诊。言女年十四时。经水自下。今经反断。其母 言恐怖。师曰。此女为是夫人亲女非耶。若亲者当相为说之。妇人因答言是自女耳。师曰。
所以问者无他。夫人年十四。亦以经水下。所以女至此而断。是谓避年。勿怪。后当自下。
拱辰丹。夫方当壮年。而真气犹怯。此乃赋禀素弱。非虚衰而然也。僭燥之药。尤宜速戒。
勿谓手足厥逆。便云阴多。如斯治之。不惟不能愈疾。大病自此生矣。滋益之方。群品稍众 。药方微细。难见功效。但固天元一气。使水升火降。则五脏自和。百病自去。此方主之。
行在孙琳郎中方。葛丞相夫人少时服之。极效。
鹿茸(酥炙去皮毛四两) 山茱萸(新好红者四两) 当归(四两) 麝香(半两别研) 上三件为末。入麝拌和。酒煮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粒或五十粒。温酒或盐汤下。
答曰。室女者。乃未出闺门之女也。不以妍丑。至十四五岁。容貌皆红嫩者。谓之质朴未散 。庄子云。绰约如处子者是也。当此之际。经脉来时。俗呼为红脉。或因惊恐。或冷气击搏 。所以当行而不行也。
通经丸。治妇人室女月候不通。疼痛或成血瘕。严氏方内加玄胡索赤芍。减川乌。
桂心(不见火) 青皮(去白) 大黄(炮) 干姜(炮) 莪术 川乌(炮去皮脐) 干漆(炒) 当 归桃仁(去皮炒) 川椒(去目炒出汗各等分) 上为细末。将四分用米醋煮成膏。和余六分末剂。臼中治之。如梧桐子大。阴干每服二十丸 。用淡醋汤下。加至三十丸。温酒亦得。食前服。
桃仁散 治妇人室女血闭不通。五心烦热。
红花 当归 杜牛膝 桃仁(别研) 上四味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空心食前。
<目录>卷上<篇名>第十四问未出闺门女有三病属性:答曰。未出闺门女。即室女也。一病者。经水初下。阴中热。或有当风。或有扇风者。二病 者。太冲脉盛。气则内热。以寒水洗之。三病者。或见血下惊怖。若三病者。有一之所受。
后必生带下之疾也。
神仙聚宝丹。治妇人血海虚寒。外乘风冷。搏结不散。积聚成块。或成坚瘕。及血气攻注。
腹胁疼痛。小腹急胀。或时虚鸣。呕吐痰沫。头旋眼花。腿膝重痛。面色痿黄。肢体浮肿。
经候欲行。先若重病。或多或少。带下赤白。崩漏不止。惊悸健忘。小便频数。或下白水。时 发虚热盗汗羸瘦。此药不论胎前产后。室女。并宜服之。常服安心神。去邪气。逐败血。养 新血。令有子。亦能除诸病。
木香(研令末) 琥珀(别研) 当归 没药(别研各一两) 滴乳(一分别研) 麝香(一钱别研) 辰砂(一钱别研) 上研令细。和滴冷熟水捣为丸。每一两作一十五丸。每服一丸。温酒磨下。胎息不顺。腹内 疼痛。一切难产。温酒和童便磨下。不拘时候产后血晕。败血奔心。口噤舌强。或恶露未尽 。发渴面浮。煎乌梅汤和童便磨下 产后气力虚羸。诸药不效。和童便磨下 室女经候不调 。每半丸温酒磨下。
<目录>卷上<篇名>第十五问妇人多惊属性:答曰。妇人者众阴之所集。而以血为之主。夫心主行血。脾主裹血。肝主藏血。因产蓐过 伤。或因喜怒攻损。是致营血亏耗。内经云。血气者人之神。血既不足。神亦不定。所以惊怖 。巢氏有风惊悸候云。心藏神。为诸脏之主。若血气调和。则心神安定。若亏损。则心神怯 弱。故风邪乘虚千之。防以惊悸。若久不止。则变为恍惚也。
经济丹。治妇人血气不足。营卫俱虚。心气不定。夜卧惊怖。梦寐不祥。心虚自汗。乏力倦 怠。饮食减少。咳嗽痰实。常服补心养血。安神定志。令人血壮气实。极有神效。
白茯苓 白茯神 白芍药(各一两) 远志(去心一两) 乳香(半两别研) 当归(一两酒浸) 酸枣仁(去壳炒) 人参(一两) 没药(一两研) 朱砂(别研半两) 石菖蒲 (一两真者) 只用枣仁丸亦得。
上十味为末。炼蜜为丸桐子大。将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