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安能保。上古圣人谓重身毒之,有故无殒,衰其大半而止。盖药之性味,本以疗疾,诚能处以中 庸,与疾适当,且知半而止之,亦何疑于攻治哉。
<目录>卷二\嗣育门<篇名>疗母安胎二法不同属性:王海藏曰∶安胎之法有二,如母病以致动胎者,但疗母则胎自安。或胎气不固,或有触动,以致母病者,宜 安胎则母自愈。
慎斋按∶以上二条,序胎疾不可不疗。而疗之之法,则当分母病、胎病,以处治也。
<目录>卷二\嗣育门<篇名>胎前用药从厥阴经治法有三禁论属性:张洁古曰∶妇人童幼,天癸未行属少阴,天癸既行属厥阴,天癸既绝属太阴。治胎产病从厥阴者,是祖气生 化之源也。厥阴与少阳为表里,故治法无犯胃气,及上中二焦,谓之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若 发汗,则同伤寒下早证。利大便,则脉数而动于脾。利小便,则内亡津液,而胃中枯燥。用药能不犯三禁,则荣 卫和而寒热止。
<目录>卷二\嗣育门<篇名>胎前以清热养血为主论属性:王海藏曰∶胎前气血和平,则百病不生。若气旺而热,热则耗气血而胎不安,当清热养血为主。若起居饮食,
调养得宜,绝嗜欲,安养胎气,虽感别证,总以安胎为主。
<目录>卷二\嗣育门<篇名>胎前清热养血宜兼顺气为主论属性:朱丹溪曰∶胎前当清热养血为主,白术、黄芩为安胎之圣药。俗医不知不敢用,反谓温热剂可以养胎。不知 胎前最宜清热,令血循经不妄行,故能养胎。黄芩安胎,为上中二焦药,使降火下行。益母草活血行气,有补阴之 功。胎前无滞,产后无虚,以行气中有补也。胎至三月四月忽腹痛,唯砂仁、木香能安胎治痛行气。八九月必须 顺气,用枳壳、紫苏之属。但气虚者,宜补气以行滞,用参、术、陈皮、归、芍、甘草,加腹皮。气实者,耗气 以抑阳,用芩、术、陈皮、甘草,加枳壳。如将临月,胎热以三补丸加香附、白芍,或地黄膏,血虚者四物。若 瘦弱人,勿用芍药,以其伐肝也。
<目录>卷二\嗣育门<篇名>胎前三禁以养血健脾清热疏气为主论属性:汪石山曰∶徐之才与巢元方,有十月养胎用药之法,当逐月详其所属之经,气血虚实,而用是经之药,虚则 补之,壅者疏之,热则凉之,寒者温之,不可汗下,及利小便。盖胎元必赖气血以养,若汗则亡阳伤气,下则 亡阴伤血,利小便则伤精液。是以三者,皆在所忌。凡胎前病,总以养血、健脾、清热、疏气为主。
慎斋按∶十月分经养胎之说,创自巢元方《病源论》。夫巢氏为隋代名医,张子和叹其谬立名色。故云支派 之分,自巢氏始。《病源》之失,亦自巢氏始。即如受胎,始于命门子户,人身十二经气血,俱翕聚以养胎元,
岂有某经养某月胎之理。而陈良甫附会其说,以五行分发四时,安养胎法,尤无理甚矣。若 徐之才,又因元方、良甫之谬,而以十月分发某月见某证,则用某药立方主治,分列条下。夫孕妇胎前,病邪 百出,岂有限于某月必见某证,执用某方以治之,不但胶柱鼓瑟,直是齐东之语,荒诞不稽者也。故存巢陈二 论,删去徐氏十条,以正《妇人良方》讹以传讹之失。汪石山见理甚明,亦从而称述之,何欤?
<目录>卷二\嗣育门<篇名>胎前清热养血宜开郁为主论属性:汪石山曰∶妊娠必须清热调血,使血循经,以养其胎。故丹溪用黄芩、白术,为安胎圣药。盖胎之成,由母 之气血蓄聚以养之,气血既聚则易郁。是以先哲多用黄芩清热,香附开郁也。
<目录>卷二\嗣育门<篇名>胎前不宜服耗气热药论属性:徐春甫曰∶世医安胎,多用艾、附、砂仁热补,为害尤甚。不知血气清和,无火煎烁,则胎安而固。气虚则 提不住,血热则溢妄行,胎欲不堕,得乎?香附虽云快气开郁,多用则损正气。砂仁快脾气,多用亦耗真气。
况香燥之品,气血两伤,求以安胎,适以损胎矣。
慎斋按∶香附、木香、砂仁,世医谓安胎必用。不知此三味性温而辛,久服反致耗气助火。虽曰胎前须顺 气,但药性有偏胜,宜兼清热,如黄芩、知母之属为当。若胎气虚寒者,又不在此例也。
<目录>卷二\嗣育门<篇名>胎前体盛不宜补气论属性:喻嘉言曰∶地之体本重,然得天气以包举之,则生机不息。若重阴冱寒之区,天日之光不显,则物生实罕。
人之体,肌肉丰盛,乃血之荣旺。但血旺易至气衰,久而弥觉其偏也。夫气与血,两相维而不可偏。气为主 则血流,血为主则气反不流,非气之衰也,气不流,有似乎衰耳。故一切补气药皆不可用,而耗气之药反有可 施。缘气得补则愈锢,不 若耗之,以助其流动,久之血仍归其统握中矣。湖阳公主体肥难产,南山道士进瘦胎方,而产得顺利。盖肥满之 躯,胎处其中,全无空隙。以故伤胎之药,止能耗其外之气,而不能耗其内之真气,此用药之妙也。
慎斋按∶胎前宜顺气,气顺则不滞。枳壳散、束胎饮,本为气实肥盛,安佚郁闷者立法耳。若气体虚弱,
元气不足,或虚气胀满,或虚寒腹痛,必须参、术大补。岂谓胎前必用耗气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