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7-女科

19-女科经纶-第61页

、续断补之,诚下元虚寒之全 方也。不加人参,岂无意焉,而灸关元之意可想矣。
<目录>卷七\崩带门<篇名>虚寒崩漏用伏龙肝散论属性:武叔卿曰∶伏龙肝散,治劳伤冲任脉虚,非时崩下,或如豆汁,或成血片,或五色相杂,或赤白相兼,脐腹 冷痛,经久未止,令人黄瘦,口干,饮食减少,四肢无力,虚烦惊悸。夫五色者,五脏之色,崩久则五脏气 陷,血不能化,故五色见焉。盖血生于气,而化于中焦,气生于下元,而培于脾胃。如脐腹疼痛者,下元气寒也,
以艾叶温之。黄瘦食减无力者,中焦之寒也,以干姜暖之。伏龙肝有火土相生之妙,君以川芎,有扶肝行浊之能,
肉桂、甘草和荣卫而通调血脉,麦冬、熟地益金水而治虚烦口干,石脂、当归补血以固脱。通之、涩之、温之、
濡之,诚治久脱脏寒之良方也。
<目录>卷七\崩带门<篇名>劳伤崩漏用当归芍药汤论属性:武叔卿曰∶当归芍药汤,治妇人经脉漏下不止,其色鲜红,先因劳役,脾胃虚弱,气短气逆,自汗不止,
身热闷乱,恶见饮食,四肢倦怠,大便时溏。东垣制此方一服后,诸证悉去。大抵因劳役下血,若拘血热之说,
用四物加黄芩则不愈矣。盖血虚须兼补气,譬之血犹水也,气犹堤也,堤坚则水不横决,气固则血不妄行,自然 之理也。黄 最多,白术次之,四物兼生熟地,以陈皮、甘草、柴胡佐之。俗医不达此理,专用凉药,不知凉 药伤胃,服久则正气愈弱,血安得固,故特表而出之。
<目录>卷七\崩带门<篇名>气陷崩漏用益胃升阳汤论属性:武叔卿曰∶东垣云,血脱益气,古法也。先补胃气,以助生长,故曰阳生阴长。诸甘药为之先务,举世皆 以为补气,殊不知甘能生血,此阳生阴长之理也,故先理胃气。人之一身,内谷为宝,补中益气方加神曲、黄 芩,名益胃升阳汤,以起妇人崩血之属气下陷者。
<目录>卷七\崩带门<篇名>火郁崩漏用升阳除湿汤论属性:武叔卿曰∶升阳除湿汤,治女子漏下恶血,或暴崩不止。夫土陷则湿,故怠惰嗜卧。木郁则热,故气上冲。
缓为湿之微,弦为木之象,郁而不伸则热,此心火乘脾也。脉之洪大者,火在下也。胞络为相火,寄于命门,
为多血之经。病从火,心火以藏德为神,相火听命于心。三焦主气,胞络主血,故血分之火专主胞络,气分之 火专主三焦。郁则火不得遂炎上之性,迫于血分,故阴络伤也。方以苍术、升麻,发太阳阳明之湿;柴胡、防 风,达厥阴少阳之木;羌活、 本,以升举少阴太阳下部之郁,所谓下者举之也。但升散之物,过则耗气而伤 金,故又以黄 保肺,当归引血,使各有所归。甘草和气,蔓荆凉血。此四种者,又制亢害之法也。
<目录>卷七\崩带门<篇名>气虚崩漏用断下汤论属性:武叔卿曰∶断下汤治冲任气虚,崩中漏下,脐腹痛,渐减饮食,四肢无力。此胶艾四物之变例也。彼有芍 药,此有人参、干姜、艾。大概血虚而不敛者,宜芍药酸寒以收之。气脱而不温者,宜参、姜、乌贼之类,温 补而涩之。阿胶者,益金水,以成收藏之用也。阳虚则寒,阴虚则热,故以此主之。而腹痛一证,人皆以为瘀 血者多,此以为漏不止者,服熟附丸,正元礼所谓崩而腹痛者,崩止而痛除也。
<目录>卷七\崩带门<篇名>血瘀崩漏用五灵脂属性:武叔卿曰∶五灵脂散,治血崩不止,不拘多少,炒令烟尽,研末,加当归酒,或童便调下三钱,一名抽刀 散,治产后恶血,心腹痛不可忍,其效如神,真救急之良方也。人家不可不备。并治蛇、蝎、蜈蚣咬,涂伤处 立愈。
<目录>卷七\崩带门<篇名>崩漏丸论属性:《济阴纲目》曰∶气血,人身之阴阳也。阳主升,阴主降。阳根乎阴,阴根乎阳。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则一升一降,循经而行,无崩漏之患。若阳有余,则升者胜,血从上窍而出;阳不足,则降者胜,血从下窍而 出。是丸也,肉桂、人参、 、术、甘草,壮阳益气之品也;二活、柴、防、 、细、川芎,升阳举经之品也;
归、地、白芍、桃仁、红花,滋阴入血之品也。壮阳则气不虚,举经则血不陷,滋阴则血不燥,如是则血为气 之守,气为血之卫,血荣于中,气卫于外,升降上下,一循乎经,胡自而崩哉。
<目录>卷七\崩带门<篇名>崩漏用灰药主治属性:《医学纲目》曰∶气陷者,用升气药灰止之,如夏枯草、荆芥之类。血热者,凉血药灰止之,如槐花、黄芩 之类。气滞者,用行气药灰止之,如醋炒黑香附之类。血污者,炒熟失笑散之类。血寒者,用热药灰,如桂心、
干姜之类。血脱者,用涩药,如白矾、百草霜、棕灰之类。
慎斋按∶以上十三条,序治崩漏用药之方论也。《济阴纲目》载方立论,不止于此,数方详说,简要切用,
故采录之。
<目录>卷七\崩带门<篇名>崩漏之脉属性:《脉诀举要》曰∶崩漏下血,脉迟小虚滑者生,疾急大实紧数者死。尺寸虚者漏血,脉浮者死不治。
<目录>卷七\带下证<篇名>经论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