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属性:滋养荣血,补妇人诸虚,治血海久冷。(二方并出胡氏方)
当归 川芎 芍药 人参 麦门冬 牡丹皮 阿胶(各二两) 琥珀(三分,别研) 酸 枣仁(炒) 粉草 桂心(各一两) 半夏曲(一两半)
上为粗末,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去滓温服,一日三服。
<目录>卷之二\众疾门<篇名>通用方序论第五属性:治妇人百病。(出《三因方》)
吴茱萸 良姜 白姜 当归 芍药 延胡索(炒) 椒(炒) 陈皮 青皮 刘寄奴 生 地黄 莪术 川芎(各一两) 荷叶灰(四两) 北艾(二两) 破故纸(炒,一两)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
月水不通,红花苏木酒下。白带,牡蛎粉酒下。子宫久冷,白茯苓煎汤下。赤带,建茶 清下。血崩,豆淋酒调绵灰下。胎不安,蜜和酒下。肠风,陈米饮调百草霜下。心疼,菖蒲 煎酒下。漏胎下血,乌梅温酒下。耳聋,腊茶煎汤下。胎死不动,斑蝥三个,煎酒下。腰脚 痛,当归酒下。胞衣不下,芸苔研,水下。头风,薄荷茶下。血风眼黑,豆粉草汤下。生疮 ,生地黄汤下。身体疼痛,黄 末调酒下。四肢浮肿,麝香汤下。咳嗽喘满,桑白皮汤下。
腹痛,芍药末调酒下。产前、产后白痢,干姜汤下。赤者,甘草汤;杂者,二宜汤常服,温 酒、醋汤任下,并空心、食前服。
<目录><篇名>卷之三属性:此一卷论中风,角弓反张,风痹,手足不随,偏枯,口噤,口眼 斜,风眩头痛,血风 ,心神惊悸,癫狂,骨节痛风,血风走注,瘙痒瘾疹,风痰,香港脚,腰痛,诸痰。以上诸证 ,虽各有方论,亦要先明其大体,察脉之虚实,辨证之冷热,相人之强弱,入脏入腑,在络 在经。首以《局方》调治,未要猛浪用药。今之治法,先宜顺气,然后治风,万不失一。盖 有中风、中寒、中 、中痰、中气,皆能令人涎潮昏塞。所谓朱紫相凌,玉石不分。医者不 可不详而究之。如中风若作中气治之,十愈八九;中气若作中风治之,十无一生。所以疑惑 之间,不问中风、中气,首以苏合香丸、麝香煎、五积散。如中痰则有参苏饮;如中寒则有 理中汤;如中 则有白虎汤。如的然见得是中风,如三生饮、木香煮散、排风、续命、风引 大小、竹沥、大八风汤、至宝丹、牛黄清心丸,辨其冷热虚实而投之,未有不安者也。然此 疾积袭之久,非一日所能致。今人服药,三、五服便责无效,其责医者亦速矣。正宜大剂,
久服方有其效。孟 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目录>卷之三<篇名>妇人中风方论第一属性:夫中风者,虚风中于人也。风是四时八方之气,常以冬至之日自坎而起。候其八方之风 ,从其乡来者,主长养万物;若不从其乡来者,名为虚风,贼害万物。人体虚者则中之,当 时虽不即发,停在肌肤,后或重伤于风,前后重沓,因体虚则发,入脏腑俞。俞皆在背,中 风多从俞入,随所中之俞而乃发病。妇人血气虚损,故令中风也。当察口眼开阖以别重轻,
涎沫有无以明证治。如眼开口闭,手足不开,涎不作声者可治。如眼闭口开,声如鼾睡,遗 尿者死。至宝丹、苏合香丸、五积散、(加麝香煎)牛黄清心丸、(见《和剂》方)大八风汤 。(方见偏枯第七篇)
<目录>卷之三\妇人中风方论第一<篇名>排风汤属性:治男子、妇人风虚湿冷,邪气入脏,狂言妄语,精神错乱,及风入五脏等证。(详见《和 剂方》)
白藓皮 白术 白芍药 桂心 川芎 当归 防风 杏仁(去皮尖,麸炒) 甘草(各 二两) 白茯苓 麻黄(去节) 独活(各三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四片,煎成八分,去滓温服,无时候。
癸丑春,有一妇人,年四十四、五,其证说话气短,足弱,行得数步则口若含霜。七十 日内三次经行,遇行则口冷,头目眩晕,足冷则透心冷痛。每行则口中冷,气不相续,有时 鼻中热,面赤翕然而热。身体不仁,不能行步,手足不随,不能俯仰,冷痹骨痛,有时悲伤 ;梦与前夫相随,则上气奄然而极,心惊、志意不定,恍惚多忘,却能食,如此仅一年许。
医者投热药则面翕然而热,气满胸中,咽中窒塞,闷厥;投冷药则泻。又一医者以十全汤服 之,则发烦躁,心惊而跳。一医者以双和汤服之,觉得面上与腹中甚如火 ,心愈惊,欲吐 不吐,大便秘,里急后重。求仆诊之,六脉弦缓,喜见于春,此是可治之疾。未供药间,忽 然吐泻,泻后觉肛门如火,虽泻六次、却不多。仆一时识证未尽,且与俞山人降气汤八服。
次日诊之,脉差有力,云服药之后,觉鼻中热,心烦闷绝,齿噤。与参苏饮八服,黄连丸二 两许。越三日,云服药之后,其疾如故。与茯苓补心汤服之,皆无效。仆以脉证详之,只有 排风汤甚对此证。或曰∶何以见得是此证?一、能食饮,此风饥也;二、七十日三次经行,
此是荣经有风,血得风散也;三、头目眩晕,此肝风也;四、面赤翕然而热,悲伤,此心风 也;五、身体不仁,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