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7-女科

22-妇人大全良方-第20页

行步,梦与前夫相随,此脾风也;六、手足不随,腰痛难以俯仰,
冷痹骨疼,此肾风也。诸有此疾,令人心惊,志意不定,恍惚多忘,真排风汤证也。或曰风 脉当浮,今脉弦缓微弱,恐非风也。答曰∶风无一定之脉,大抵此证虚极生风。然排风汤 所用之药有十全大补汤料,亦有平补之意,却不僭燥。共十服。越三日,云服之有效。脉亦 差胜,只是心中如烟生,似有微热,大便尚秘。此真是风证,再与排风汤十服,兼牛黄清心 丸、皂角丸助之。越三日,云服前药一、二日,大烦躁,于热诸证悉除。只是足弱不能支持 ,脉亦弱,予秘传降气汤十服。又越三日云诸证悉退,只是梦里虚惊,大便滑泄,如食伤相 似,奏厕频数,脉尚弱。与五积散数服,加人参、盐煎,兼感应丸即愈。自后云,皆无恙矣 。但上重而头眩,不能久立久坐,服与排风汤,则脱然安矣。以此方之药根据上法,不可杜撰 、臆度处方。
<目录>卷之三\妇人中风方论第一<篇名>三生饮属性: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 斜,半身不遂,咽喉作声,痰气上壅,无问外感风寒、内伤 喜怒,或六脉沉伏,或指下浮盛,并宜服之。兼治痰厥、饮厥及气虚眩晕,悉有神效。
生南星(一两) 生乌头(去皮尖) 生附子(各半两,去皮) 木香(一分)
上 咀,每服半两。水二大盏,生姜十片,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或口噤不省人事者,
用北细辛、皂角各少许为细末。或只用半夏为细末,用少许以芦管吹入鼻中,俟喷嚏,其人 少苏,然后进药。如气盛人,只用南星五钱重,木香一钱,加生姜十四片,煎作两服饮之,
名星香饮。
<目录>卷之三\妇人中风方论第一<篇名>参苏饮属性:治痰饮停积胸中,中脘闭塞,呕吐痰涎,眩晕嘈烦,忪悸哕逆;及痰气中人,停留关节,
手足 曳,口眼 斜,半身不遂,食已即呕,头疼发热,状如伤寒。
人参 紫苏叶 半夏 茯苓 干葛 前胡(各三分) 甘草 木香 陈皮 枳壳(制) 苦 梗(各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空心温服。腹痛加芍 药。
<目录>卷之三\妇人中风方论第一<篇名>木香煮散属性:治左瘫右痪,并素有风湿,诸药不效。常服调气、进食、宽中。(《苏沈良方》言之甚详)
羌活 麻黄(去节,各一两) 防风(三分) 白术 陈皮 黑附子(炮) 南木香 槟 榔牛膝 大川乌(炮) 草豆蔻(连皮,煨) 杏仁(去皮尖,麸炒) 人参 白茯苓 川 芎当归 甘草 桂心(各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重。水一大盏半,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热服。大便不通加大 黄。心腹胀加苦葶苈、滑石。膈上壅滞,咳嗽气促,加半夏、川升麻、天门冬、知母。
缪安人年六十五、六,忽然中风,不省人事,无汗有痰,已办后事,众医为不可活也。
召仆诊之,六脉浮缓,脾脉溢关,此真风脉也。先投参苏饮六服,先宽气下痰,次以木香煮 散而愈。又享十年之寿。
<目录>卷之三\妇人中风方论第一<篇名>附子理中汤属性:治五脏中寒,口噤、四肢强直,失音不语。昔有武士守边,大雪出帐外观瞻,忽然晕倒,
时时继作,随行医官灌以此药,两剂遂醒。
大附子(炮) 人参(去芦) 干姜(炮) 甘草(炙) 白术(等分)
上细锉,每服四钱重。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不以时候服。口噤,斡开灌之。
开庆己未年七月间,裕斋马观文夫人曹氏,病气弱倦怠,四肢厥冷,恶寒自汗,不进饮 食。一医作伏暑治之,投暑药;一医作虚寒治之,投热药;无效。召仆诊之,六脉虽弱而两 关差甚。裕斋问曰∶此何证也?仆答曰∶以脉说之,六部虽弱而关独甚,此中焦寒也。中焦 者,脾也;脾胃既寒,非特但有是证,必有腹痛、吐泻之证。今四肢厥冷,四肢属脾,是脾 胃虚冷,无可疑者。答曰∶未见有腹痛、吐泻之证,合用何药治之?仆答曰∶宜用附子理中 汤。未服药间,旋即腹痛而泻,莫不神之!即治此药,一投而瘥。
<目录>卷之三\妇人中风方论第一<篇名>加减小续命汤属性:治卒暴中风,不省人事,渐觉半身不遂,口眼 斜,手足战掉,语言謇涩,肢体麻痹,
神情昏乱,头目眩重,痰涎并多,筋脉拘挛,不能屈伸,骨节烦疼,不得转侧。及治诸风,
服之皆验。若治香港脚缓弱,久服得瘥。久病风人,每遇天色阴晦,节候更改,宜预服之,以 防喑哑。
麻黄(去根节) 防己 人参(去芦) 黄芩 桂心 甘草 白芍药 川芎 杏仁(各 一两) 附子(炮,半两) 防风(一两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两个,煎至七分,去滓,不以时候服。取汗 随人虚实与所中轻重。有人脚弱,服此六、七剂得瘥。
精神恍惚,加茯神、远志。骨节烦痛有热者,去附子,倍芍药。心烦多惊者加犀角半两 。骨节冷痛者倍用桂、附。呕逆腹胀者,倍人参,加半夏一两。躁闷、大便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