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去附子,
倍芍药,入竹沥一合煎服。脏寒下利者,去防己、黄芩,倍附子一两,加白术一两(《古今 录验》有白术,无杏仁)。《救急》无芎 、杏仁,止十味。《延年》无防风,(一云违失)
便利、产后失血并老人、小儿,用麻黄、桂心、甘草各二两。
一法治或歌哭、或笑语、无所不及。用麻黄三两、人参、桂枝、白术各二两,无附子、
防风、生姜,有当归一两。自汗者,去麻黄、杏仁,加白术。
脚弱,加牛膝、石斛各一两。身疼痛,加秦艽一两。腰疼,加桃仁、杜仲各半两。失音 ,加杏仁一两。(春加麻黄一两,夏加黄芩三分,秋加当归四两,冬加附子半两)
<目录>卷之三\妇人中风方论第一<篇名>小风引汤属性:防风 独活 细辛 川芎 北五味子 白茯苓 人参 白芍药 白术 甘草(等分) 上 咀,第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杏仁五个,去皮尖捶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如加麻黄、苁蓉、附子、当归、羚羊角六味等分,即大风引汤。
《千金》竹沥汤 大治热即生风。
竹沥(二升) 生葛汁(一升) 生姜汁(三合)
上三味相和,温暖,分三服。朝、晡、夜各一服。
《必效》竹沥汤 治中风涎潮,谵语昏塞,四肢缓纵。
秦艽 防风 独活 附子(各一分) 上 咀,以水四盏,煎至二盏。入生地黄汁、淡竹沥各半盏,再煎四、五沸,去滓,分 作四服,无时热服。病势去,以他药扶持,未愈再作。近世贵人用之,多有神效。
烧竹沥法 新竹截尺许长,去节,作两边用。两砖对立,相去八寸,置竹仰在砖上,急 着焰火烧之;砖外两头以碗盛沥,沥尽,以绢澄清。夏、秋须沉冷水中,以防沥酸。凡大热 、有风人亦可单服。冷暖随人,勿过度。荆沥亦然。
<目录>卷之三<篇名>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属性:夫妇人角弓反张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诸阳之经也。人之阴阳经络周环于身,风乘虚入 于诸阳之经,则腰背反折挛急如角弓之状,宜用小续命汤。(方见前)
《活人书》论曰∶妇人产后血虚多汗出,喜中风,身体强直,口噤,背反张作痉,治之 属太阳经。先因伤风,又感寒湿而致然也。古人谓之 病,外证发热恶寒,与伤寒相似,但 其脉沉迟、弦细,而项背反张、强硬如发痫之状,此为异耳(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亦 有此证)。当察有汗、无汗,以分刚柔二 (无汗恶寒,名刚 ;有汗不恶寒,名柔 。阳 痉属刚 ,阴痉属柔 。无汗,葛根汤主之;有汗,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凡刚、柔二 ,小 续命汤并可与之。有汗者去麻黄,加葛根。若审知刚 者,胸满口噤,其人卧不着席,脚挛 急,咬齿,当行大承气汤。(《外台》注云∶热而痉者死。热病痉者,反折螈 ,齿噤 也)。
附术汤、桂心白术散、附子防风汤、八物白术汤、桂枝煮散,可选而用之。(《解惑论》云 ∶合面而卧为阴 ;仰目者为阳 。又云∶或因湿寒,发汗多,则发 也)
<目录>卷之三\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篇名>葛根汤属性:治刚 ,无汗恶风。(产后有疾,凡用麻黄更宜斟酌)
葛根(一两) 麻黄(去根节,炮) 姜钱(各三分) 桂枝 粉草 芍药(各半两) 大 枣(三个)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取汗为度。
<目录>卷之三\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篇名>桂枝加葛根汤属性:治柔 ,有汗不恶寒。
桂枝 芍药 甘草(各六钱三分) 干葛(一两三钱) 生姜(一两) 枣(四枚)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取汗为度。
大承气汤(愚详之产后难用此药,故不录)
<目录>卷之三\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篇名>附术散属性:治伤寒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项强直,摇头口噤。
附子 白术(各一两) 川芎(三钱) 肉桂(二钱) 独活(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枣二个,水一中盏,煎至一半,温服。
<目录>卷之三\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篇名>桂心白术汤属性:治伤寒阴痉,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
白术 桂心 附子(炮) 防风 川芎 甘草(各两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姜四片,枣三枚,煎八分,去滓温服。
<目录>卷之三\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篇名>附子防风散属性:治伤寒阴痉,闭目合面,手足厥逆,筋脉拘急,汗出不止。
柴胡(一两半) 五味子 白术(各一两) 茯苓 甘草 干姜 附子(炮) 防风(各 三分) 桂心(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姜四片,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
<目录>卷之三\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方论第二<篇名>八物白术散属性:治伤寒阴痉,三日不瘥,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无汗。恐阴气内伤。
白术 麻黄(去根节) 茯苓 五味子 羌活(各半两) 附子(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