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7-女科

22-妇人大全良方-第42页

而痛,不可抚近,宜海蛤散。妇人血结胸,法当针期门,仲景 无药方。此方疑非仲景,然其言有理,姑存焉。
<目录>卷之六\妇人热入血室方论第十<篇名>海蛤散属性:海蛤 滑石 甘草(各二两) 芒硝(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鸡子清调下。小肠通利,则胸膈血散;膻中血聚,则小肠壅;
小肠既壅,则膻中血不流行,宜此方。小便利,血数行,更宜桂枝红花汤,发其汗则愈。
妇人伤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 ,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穴,随其实而取之。期门穴在乳直下筋骨近腹处是也 。凡妇人病,法当刺期门,不用行子午法,恐缠脏膜引气上,但下针令病患吸五吸,停针良 久,徐徐出针,此是平泻法也。凡针期门,必泻勿补,可肥人二寸,瘦人寸半深也。
<目录>卷之六<篇名>妇人咳嗽方论第十一属性:夫妇人咳嗽者,由肌体虚,外受于寒、热、风、湿所得也。肺为四脏之华盖,内统诸脏 之气,外合于皮毛。若为寒、热、风、湿所伤,邪气自皮毛而入于肺,中外皆伤,故令咳也 。大抵治咳,不可一概,治当以脉息辨之。其脉浮而弦者,起于风;濡而弱者,起于湿;洪 而数者,起于热;迟而涩者,起于寒。风者散之,湿者燥之,热者凉之,寒者温之,虚者补 之,未有不安者也。
<目录>卷之六<篇名>妇人咳嗽用温药方论第十二属性:(初虞世)
经曰∶微寒为嗽,寒甚为肠癖。古人立方治嗽,未有不本于温药,如干姜、桂心、细辛 之属。以寒气入里,非辛甘不能发散。以此推之,未有不因寒而嗽也。又曰∶热在上焦,因 咳为肺痿。又实则为肺痈,虚则为肺痿。此人其始或血不足;或酒色滋味太过;或因服利药 重亡津液。燥气内焚,肺金受邪,脉数发热,咳嗽脓血。病至于此,亦已危矣。古人立方,
亦用温药,如建中之属。今人但见发热咳嗽,率用柴胡、鳖甲、门冬、葶苈等药,旋踵受弊 而不知非,可为深戒!就使不可进以温药,亦须妙以汤丸委曲调治,无为卤莽,致伤人命。
治虚中有热,咳嗽脓血,口苦咽干。黄 散。
<目录>卷之六\妇人咳嗽用温药方论第十二<篇名>黄散属性:黄 (四两) 甘草(二两)
上为细末,汤点一、二钱服,日三。
一方∶甘草一两,黄 六两,名黄 六一汤。只 咀,水煎服。
治妇人咳嗽不止,渐成劳气,宜服蛤蚧丸。
<目录>卷之六\妇人咳嗽用温药方论第十二<篇名>蛤蚧丸属性:蛤蚧(一对,酥炙) 紫菀 款冬花 鳖甲(炙) 贝母(去心) 皂荚子仁(炒),
各一两) 杏仁(炒,去皮尖,一两半)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淡姜汤吞下。
<目录>卷之六\妇人咳嗽用温药方论第十二<篇名>含化丸属性:昔有妇人,患肺热久嗽,身如炙,肌瘦,将成肺痨,服此安。(寇宗 方)
枇杷叶(去毛) 桑白皮 款冬花 木通 紫菀 杏仁(各等分) 大黄(减半)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樱桃大。食后夜卧含化一丸。
<目录>卷之六\妇人咳嗽用温药方论第十二<篇名>贝母汤属性:治诸嗽久不瘥。(出《本事方》)
贝母(生姜汁浸半日) 北五味子 黄芩 干姜(熟者减半) 陈皮(各一两) 半夏 桑 白皮 桂心 北柴胡(熟者加一半,各半两) 木香 甘草(各一分)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杏仁七个,去皮尖、碎之,生姜二片,煎至七分,去 滓热服。(黄师文云∶戊申冬,有姓蒋者,其妻积年嗽,制此方授之,一投而瘥。以此治诸 嗽,悉能愈)
<目录>卷之六\妇人咳嗽用温药方论第十二<篇名>定喘汤属性:治丈夫、妇人远年日近肺气咳嗽,上气喘急,喉中涎声,胸满气逆,坐卧不安,饮食不 下。及治肺感寒邪,咳嗽声重,语音不出,鼻塞头昏,并皆治之。
半夏曲(炒) 明阿胶(炒) 甘草(各钱半) 罂粟壳(半两,制) 北五味子 桑 白皮 麻黄(去节) 人参(各一分)
上 咀,每服三大钱。姜三片,乌梅半个,煎至七分,去滓,渐渐温服,食后临卧服。
(方同《和剂》,分两加减不同,有效)
沧州李官人宅补肺汤,治状同前。(又名清金汤)
<目录>卷之六\妇人咳嗽用温药方论第十二<篇名>补肺汤属性:罂粟壳(二两,制) 人参 粉草(各半两) 陈皮 茯苓 杏仁(制) 白术 明阿 胶(炒) 北五味子 桑白皮 薏苡仁 紫苏茎(各一两)
上 咀为末,每服三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两枚,乌梅半个,煎至一盏,临卧温服。
仆每用则无效,遂加百合、贝母(去心)、半夏曲、款冬花各一两,服之良验。
<目录>卷之六\妇人咳嗽用温药方论第十二<篇名>金不换散属性:治男子、女人肺胃虚寒,久嗽不已,喘促满闷,咳嗽涎盛,腹胁胀满,腰背倦痛;或虚 劳冷嗽,咳唾红痰;及远年日近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