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7-女科

25-妇科玉尺-第28页

湿气。咳嗽喘满壅甚者。宜旋复散。产后香港脚。热闷气上冲。若因平日感六淫之气。今又因产后血气 不足。遂袭于足经。因乘虚而发也。宜独活寄生汤。以上皆兼内外因者也。产后之病。其繁琐累重若此。丹溪谓宁治十 男子。莫治一妇人。正以此也。至于生子有乳。乃天地化生自然之理。所谓有是子。则有所以养是子者。其或不行。皆 由气血虚弱。经络不调所致。或产后乳胀疼痛。由年少之人。初经产乳。内有风热也。须服清利药则乳行。若累经产而 无 乳。亡津液故也。须服滋阴药。若虽有乳。却苦其少。须服通经药。并引以羹 。盖乳资于冲脉与胃经通也。此其大略 也。其或产后血气盛实而乳汁不通。宜通草散。其或妇人肥盛。气脉壅滞而乳不通。又经络凝滞。乳内胀痛。欲作痈肿。
宜漏芦散、秘传涌泉散。其或乳汁不通。或乳房结硬疼痛。宜皂角散。其或气血虚而乳不通。宜加味四物汤。其或乳脉 不行。身体壮热疼痛。头目昏痛。大便涩滞。宜玉露散。其或气脉不足。经血衰弱。而乳汁涩少。宜通乳汤。皆当随症 而各与以药。乃有乳汁自出者。是胃气虚所致。宜止以补药。若乳多溢满急痛。温帛熨之。但以漏芦散亦可。有未产前 而乳汁自出者。谓之乳泣。生子多不育。此无药可服。至如乳上外症。详杂病中。兹不重载。
\x脉法\x 脉经曰。诊妇人新生乳子脉。沉小滑者生。实大坚弦急者死。诊妇人新生乳子。因得热病。其脉。悬小。
四肢温者生。寒清者死。诊妇人生产。因中风伤寒热病。喘鸣而肩息实者。浮缓者生。小急者死。诊妇人生产之后。寸 口脉焱疾不调者死。沉微附骨不绝者生。脉诀曰。产后因得热病临。脉细四肢暖者生。脉大忽然肢逆冷。须知其死不留 停。
陈自明曰。新产之脉缓滑吉。实大弦急死来侵。若得沉重小者吉。忽若坚牢命不停。寸口涩疾不调死。沉细附骨不绝生。
审看此后分明记。长须念此向心经。
\x产后脉症总论\x 仲景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
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 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 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又病解能食。七八日 更发热者。此谓胃实。大承气汤主之。又产后腹中 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又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 散主之。又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壳芍药散。假令不愈。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又产后七八日。无太阳症。
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大承 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又产后风。续续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 旦 症续在耳。可与阳旦汤。又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又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 皮大丸主之。又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又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此为水与血俱结 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又妇人昼后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刘完素曰。产 后经水适断。感于异症。手足牵搐。切牙昏冒。宜增损柴胡汤。前症已去。次服秦艽汤。去其风邪。又产后风气在表。
面目四肢浮肿。宜七圣丸。以利为度。如又喘嗽。加木香、槟榔倍之。谓气多也。如又昏冒。加羌活、川芎。谓多风也。
又产后虚劳。虽日久而脉浮疾者。三元汤。日久虚劳。微有寒热。脉沉面浮。宜柴胡四物汤。日久虚劳。针灸小药俱不 效者。三分散。日久虚劳不能食。十全散。又产后诸积不可攻。当养阴去热。其病自退。芍药汤。又产后冲胀。胸中有 物。状如噎。气不降。紫金丹。又产后头痛。血虚痰癖寒厥。皆令头痛。加减四物汤。如有汗者。是气弱头痛也。加芍 药三两。桂一两五钱。生姜煎。如痰癖头痛。加半夏三两。茯苓一两半。生姜煎。如热厥头痛。加天麻三两。附子一两 半。生姜煎。又产后诸病。但以双解散服之。通身中外血气宣通。病皆除愈。然孕妇。及产后月经过多。并泄泻者。勿 与服之。又俗未知产后亡液。损血疼痛怖惧。以致神狂气乱。则阴气虚损。邪热太甚。而为诸热症。由不读素问。不知 造化。故不识症候阴阳。反妄以为产后诸虚百损。便为虚冷而无热也。遂以热药温补。或见烦渴者。不令饮水。本虽善 心。为害多矣。但以临时审其脏腑。六气虚实。明其标本。如法治之而已。朱震亨曰。产后血晕。因虚火载血上行。渐 渐运来。方用鹿角烧灰。出火毒研极细。酒同童便灌下。一呷即醒。行血极快。大凡产后有病。先固正气。又产后泄泻。
恶露不行。此余血渗入大肠为泻。洞泄不禁。下青白黑色。用荆芥穗炒黑入麝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