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7-女科

25-妇科玉尺-第3页

也。又脾为血海冲任之系。或嫉怒褊急。以伤肝气。致冲任 失 守。血气妄行。或血未行而妄合以动其血。或经未断而即合。冲任内伤。血海不固。为崩为漏。有一月再行者矣。肥硕 之人。膏脂充满。元室之户不开。或痰涎壅滞。血海之波不流。故有过期而经始行。或数月而经一行。及为浊为带为经 闭。为无子之病者矣。
\x月闭\x 陈自明曰。或醉饱入房。或劳役过度。或吐血失血。伤损肝脾。但滋其化源。其经自通。若小便不利。
头眩腰背痛。足寒时痛。久而血结于内。变为 瘕。若血水相并。脾胃虚弱。壅滞不通。变为水肿。若脾气衰弱。不能 制水。水浸肌肉。变为肿满。当益津液。大补脾胃。方可保生。张从政曰。月不通者。经曰。胞脉闭也。胞脉者属火。
而络于脬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也。茶调散吐之。吐讫。玉烛散、三和汤、桂苓白术散。量虚实选用。慎勿服 峻热药。致变肺痿骨蒸潮热。咳嗽咯脓呕血喘逆。尿涩寝汗不已。渐至脉大形瘦。必不救。李杲曰。二阳之病发心脾。
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为息贲。死不治。妇人脾胃久虚。形羸气血衰。致经不行。病中消。胃热善食。渐瘦液枯。夫 经 者血脉津液所化。为热所烁。肌肉消瘦。时燥渴。血海枯竭。病名血枯经绝。宜泻胃之燥热。补益气血。经自行矣。此 症或经适行而有子。子不安。为胎病者有矣。或心包脉洪数。躁作。时见大便秘涩。小便虽清不利。而经闭绝。此乃血 海干枯。宜调血脉。除包络中火邪。而经自行。内经所谓小肠移热于大肠。为 瘕。为沉。脉涩不利。则月事沉滞而不 利。故云为 瘕为沉也。或因劳心。心火上炎。月事不来。安心和血泻火。经自行矣。故经云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 络于胞中。
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故月不来也。又曰。凡妇女之病。经水适断。俱作少阳治之。伤寒杂病皆同。经云。身有病 而有邪。经脉闭也。经脉闭者。尺中不至。胞脉闭者。生化源绝。二者皆血病也。厥阴主之。厥阴病则少阳病矣。治法 或实作大热。或变成痨。脉有浮中沉之不同。故药有表里和之不一。察其在气在血。定其行阴行阳。使大小得宜。轻重 各当。则可万全。此少阳一治不可不知也。朱震亨曰。阴虚。经脉久不通。尿涩体痛。四物加苍术、牛膝、陈皮、甘草。
又用苍莎丸料加苍耳、酒芍药为丸。就用前药吞下。经候微少。渐渐不通。手足烦疼渐瘦。潮热。脉微数。四物去芎、
地、加泽兰三倍、甘草半分。王伦曰。经不行。有由脾胃损伤者。不可便为经闭死血。轻用攻破药。须审脾胃如何。若 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少食恶食。泄泻疼痛。或因误服汗下攻伐药。伤其中气。致血少不行。只宜用白术为君。苓芍 为臣。佐以黄 、甘草、陈皮、麦芽、柴胡、芎、归等。脾旺自能生血。而经自行。又有饮食积滞。致损脾胃。亦宜 消积补脾。若脾胃无病。果有血结。方可行血通经。李 曰。经行时。余血一点未尽。或外被风寒。湿冷暑热。或内伤 生 冷。七情郁结。为痰为瘀。曰血滞。或经止后。用力太过。入房太甚。及食燥热。以致火动邪盛而精血衰。曰血枯。经 后被惊。血气妄行。上逆则从口鼻出。逆于身则水血相搏。变为水肿。恚怒则气血逆于腰腿心腹背胁手足间。重痛。经 行则发。过期则止。怒极伤肝。则有眩晕呕血瘰 血风疮疡等病。加之经血渗漏于其间。遂成窍穴生疮。淋沥不断。湿 热相搏。遂为崩带。血结于内。变为 瘕。凡此变症百出。不过血滞血枯而已。但血滞血枯。俱有虚热。故重则经闭不 通。以滞枯分言之。轻则经不调。止言虚与热而已。总而言之。经水不通。不出虚热痰气四症。不调亦相似。则饮食调 和。自然血气流通。更有凝滞。然后可用红花当归散、紫葳散、通经丸、导经丸之类。虚者只用当归散。通后又须养血 益阴。使津液流通。若以毒药攻逐。必死。又曰。经闭腹大。仅一月间便能动作。乃至过期不产。或腹痛。必是虫症。
雄砂丸主之。李时珍曰。经闭有有余不足二症。有余者血滞。不足者伤肝。素问云。少时有所大脱血。或醉入房中。气 郁肝 伤。故月来衰少。或不来。治之以乌贼骨四芦茹一。此正血闭不足之病也。万全曰。经闭而骨蒸潮热。脉虚。用增损八 物柴胡汤。热甚。服此不平者。加干姜灰神效。经闭发热咽燥。唇干脉实者。四物凉膈散。张介宾曰。血枯血隔本不同。
盖隔者阻隔。枯者枯竭。阻隔者邪气隔滞。血有所逆也。枯竭者冲任亏败。源断其流也。凡妇女病损。至旬月半载之间。
未有不经闭者。正因阴竭所以血枯。枯之为义。无血而然。故或羸弱。或困倦。或咳嗽。或血热。或饮食减少。或亡血 失血。及一切无胀无痛无阻无隔。而经有久不至者。皆血枯经闭之候。欲其不枯。无如养荣。欲以通之。无如充之。(此 诚要义)但使血行。则经脉自至。乃医者不论有滞无滞。多兼开导之药。其有甚者。则专以桃仁、红花之类通利为事。
岂知血滞者可通。血枯者不可通乎。是宜知之矣。
\x经血暴下\x 成无己曰。妇人年及